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巨亏147亿!刘强东天塌了
发布时间:2025-08-18

  

  8月14日,京东发布了2025年的第二季度财报。

  表面上这是一份堪称三年来最亮眼的成绩单: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刷新纪录;

  核心零售业务收入310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0.6%,经营利润率更是达到4.5%,创下公司历史上所有大促季度的最高值。

  

  ●图源:京东

  然而,就在这份"史上最强季报"的另一面,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单季亏损高达147.77亿元,直接导致集团整体经营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05亿元转为亏损9亿元,同时净利润几乎腰斩至62亿元。

  京东外卖,这个原本承载着京东“即时零售突破口”期望的业务,在本季度已然成了吞噬利润的无底黑洞。

  增长盛宴下的百亿窟窿

  翻开"高增长"与"高亏损"形成强烈反差的京东二季度财报,几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冰火两重天”的落差。

  “火”的一面是,作为京东基本盘的零售和物流依旧坚挺。

  零售业务稳坐大盘,单季营收3101亿元,同比增长20.6%;经营利润139亿元,成了真正的现金牛。

  带电品类收入同比大涨23.4%,日百品类也保持着16.4%的增长速度。

  无论是家电、数码,还是日用百货,京东依然是最有底气的零售商。

  

  ●图注:京东二季度财报数据

  再叠加国补和以旧换新政策,618大促期间订单量突破22亿单,京东PLUS会员购物频次同比增幅超过50%。

  同时,京东物流也没有掉链子。二季度收入515.6亿元,同比增长16.6%,经营利润19.6亿元;

  沙特自营快递品牌“Joy Express”的落地,让中东用户体验到了京东的“当日达”速度;海外仓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布局,默默支撑着京东的出海野心。

  

  ●图源:小红书@小琳同学

  而财报“冰”的一面,是新业务的失血。

  营收虽同比增长近200%,达到138.5亿元,但巨额投入却让其亏损同样高达147.77亿元,经营利润率更是暴跌至-106.7%。

  其中京东外卖成为最大“吞金兽”。骑手规模突破15万人、150万商家入驻、618期间日订单量达2500万单的代价是——

  平均每送出一单外卖,京东就要倒贴五六块钱。

  简而言之,眼睛一睁一闭,京东每天就要烧掉1.6个亿左右。

  此外,营销费用暴涨127.6%至270亿,履约成本飙升28.6%至221亿。

  财报公布后,京东港股连跌两日,市值蒸发超过5%。相比于去年同期105亿元的经营利润,今年二季度直接转为亏损9亿元。

  这意味着,零售和物流拼尽全力挣来的钱,几乎被外卖的烧钱大战吞噬了。

  京东为何执意做外卖?

  面对这份刺眼的账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明知外卖是个烧钱的无底洞,京东何必自讨苦吃?

  事实上,从2月官宣入局外卖起,京东就没打算悄悄试水,而是以“零佣金”“五险一金”这样的组合拳高调登场。

  刘强东甚至亲自骑电动车送外卖,来营造东哥“亲力亲为”的必胜姿态。

  在短短几个月内,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全国超150万家餐饮门店入驻,15万全职骑手签约上岗。

  其实京东的逻辑并不复杂:外卖作为最高频的消费场景,它可以像“流量水管”一样,不断地把用户引入京东生态。

  点个外卖顺手下个单,久而久之就可能沉淀为长期用户。

  

  ●图源:京东

  二季度数据显示,京东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超40%,购物频次同比增超40%,PLUS会员购物频次增幅更是超过50%。

  也就是说,高频的外卖业务正在成为京东流量的新引擎。

  “点京东外卖的消费者中,40%会交叉购买京东电商产品。”刘强东曾说过:“做外卖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要划算。”

  许冉在财报会上证实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她表示外卖用户在商超品类的跨品类购买行为,已经初步显现。

  

  ●图源:京东

  但问题在于,外卖是个公认的“烧钱游戏”。

  高盛预测,2025年Q3至2026年Q2的12个月内,阿里外卖亏损或高达410亿元,京东亏损约260亿元,美团息税前利润减少250亿元。

  美团和淘宝已经把市场卷到了极致,京东如果不砸钱,根本上不去牌桌;但是砸了钱,在短期内又看不到盈利。

  对此许冉在财报会上表示:“外卖和即时零售是公司长期战略,追求的是5年、10年甚至20年的商业模式,而非一两个月的成绩。”

  言下之意是,京东宁愿牺牲短期利润,也会坚持把这场仗打下去。

  京东的底气何在?

  如果没有坚实的基本盘,京东根本不可能支撑这种百亿级别的投入。

  二季度京东零售业务的经营利润率达到4.5%,创历史新高,毛利率已经连续增长13个季度。

  带电品类受国补拉动表现亮眼,收入同比增长23.4%;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幅16.4%,商超板块更是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

  可以说,京东零售不仅稳,而且还在强劲回暖。

  而这背后,离不开京东独有的供应链优势和自营模式所提供的强有力支撑。

  

  ●图源:京东

  国补政策下,京东的供应链优势被放大到了极致。

  对比同款中端冰箱产品,京东自营与天猫价格相同,但配送安装时效更优;美团闪购虽然强调"半日达",但部分产品要么缺货要么溢价。

  这揭示了京东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规模化采购形成的价格优势,与送装一体、以旧换新等服务体验的深度融合。

  财报显示,今年618期间京东推出的差异化定制化货盘,从牛奶到白酒礼盒等“京东标品”,成功通过包装、IP等六大定制化避免了陷入低价内卷。

  当同行还在流量内卷时,京东正在试图用差异化商品重构竞争维度。

  

  ●图源:京东

  在物流方面,京东继续发力全球化,试图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快递网络。

  与此同时,二季度京东MALL在北京、深圳等城市新增门店,总数已达24家。当大家聚焦在外卖补贴时,京东已经在全国织就了一张“线上流量+线下体验”的零售网络......

  正是这些硬实力,让京东有底气去押注未来。外卖的亏损虽然刺眼,但零售与物流的利润率提升,仍在不断为京东提供输血能力。

  百亿亏损之后

  截至二季度末,京东体系员工总数已达90万人,半年人力支出1360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刘强东“一干就要干10~20年”的战略定力。

  147亿的亏损暴露了即时零售的残酷,美团深耕十余年才实现盈利,饿了么至今仍在亏损中挣扎。

  京东的入场像一条鲶鱼搅动着市场,但最终的胜负却不取决于短期补贴力度,而在于能否用供应链优势重构成本结构。

  

  ●图源:京东

  当七鲜小厨用220%的复购率差异验证新模式,当“智狼”系统实现秒级拣货,京东正在把外卖战场拉回到自己熟悉的维度。

  只要京东能让外卖业务从“烧钱换声量”过渡到“自我造血”,它就可能成为即时零售时代的关键拼图。

  届时刘强东的140多亿学费,买的就不只是市场份额,更是一个让高频流量反哺零售帝国的可能。

  这是一场豪赌,而京东的算盘,只有时间才能验证。

上一篇:
福建省质检院深化质量赋能驱动福建制造向“质造”跃升
下一篇:
山东高速集团5个服务区上榜全国首批标准化规范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