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京东正在帆满舵稳地驶入顺风区
发布时间:2025-08-15

  在中国电商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京东的战略布局曾因“重投入、长周期”而备受质疑——从自建物流的重金投入,到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刚性成本,从技术与供应链实体融合的坚持,再到拒绝跨境电商快钱而深耕全球供应链的能力建设。

  这些曾被质疑“太重太慢”的选择,随着政策环境、技术浪潮与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变革,让京东的长期主义迎来价值兑现阶段。

  2025年二季度,京东集团以收入为3567亿元人民币(约498亿美元),同比增长22.4%,远超市场预期,再次刷新近三年来同比增速的纪录的业绩,印证了其战略韧性。

  数据还显示,今年二季度,京东集团绝大多数品类实现加速增长,带电等核心品类优势愈发巩固。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加速增长了16.4%,其中商超品类连续6个季度保持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服务收入同比加速增长了29.1%。

  当社保合规成为行业标配、技术竞争转向场景落地,京东基于长期主义的战略设计总是在某一时间点上与宏观政策及行业趋势汇合一处。如今,这些“慢变量”已悄然转化为难以复制的护城河,让京东帆满舵稳地加速驶入顺风区。

  政策与行业的双重拐点,从成本包袱到竞争壁垒

  过去十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从百亿级跃升至万亿级,但骑手权益长期处于“众包模式”的灰色地带。多数骑手与平台关系模糊,缺乏劳动关系认定,导致社保缺失。近年来,以社保新政为代表的各项政策深化实施,直击平台型企业长期存在的“社保洼地”问题。

  京东CEO许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从2007年京东自建物流以来,京东就是行业内唯一一家与所有快递小哥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的公司,“18年来,京东为员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已超过1000亿元。给一线员工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并缴‘五险一金’早已是京东的传统。”

  许冉称,当初看似“吃亏”的投入,却换来了行业最低流失率和服务品质稳定保障、配送效率的稳步提升,换来了京东快递小哥对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发自内心认可的服务招牌。京东物流不论是行业表现、服务口碑,还是盈利情况,都是有目共睹的。截至2024年,已有1200多名快递员从京东退休,并领到了退休金。

  2025年,京东更将覆盖范围扩展至外卖骑手,宣布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兼职骑手则享受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到目前为止,京东外卖是业内唯一一家与骑手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且交齐五险一金的平台。京东外卖全职骑手数量超15万人。

  在政策合规化浪潮下,行业此前隐匿的人力成本都面临上涨,一些粗放型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但京东提前布局全员社保,将政策压力转化为先发优势,且用90万人基于合规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证明,企业社会责任不是成本项,而是战略投资,这一看似“高成本”的举措,反而构筑出多方面竞争壁垒。

  例如,提前布局社保合规,可形成政策避险池;能以“负责任企业”形象占领消费者心智,降低获客成本;员工稳定性让培训成本降低、服务质量提升,形成“低流失率-高履约效率-高复购率”飞轮。

  财报数据显示,二季度京东外卖业务取得健康发展,不仅在订单量增长、商家数量扩大、全职骑手招聘等方面稳步推进,更重要的是与京东零售以及其他现有业务形成有效协同,成功达成京东的初期战略目标。

  与此同时,京东外卖带动新业务的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了199%。二季度,得益于核心零售业务和外卖等新业务的发展势头,京东集团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均实现超过40%的同比增长,季度活跃用户数实现了连续7个季度的同比双位数增长。

  从财报数据来看,当一些粗放型的商业模式因合规成本被动提价时,京东的“人本主义”已成为撬动市场的新杠杆。

  深耕供应链主轴,穿透商业形态表层差异

  全球数字技术竞争正经历一场静默转向。随着技术基座的日益成熟,以AI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竞争正在从“堆算力、拼规模”的军备竞赛,转向了应用场景融合深度与商业价值产出效率的较量。

  在多重推力驱动下,数字技术竞争已迈入以商业化闭环能力为胜负手、多元场景渗透与适配为核心竞争力的下半场。京东依托其贯穿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全链路供应链生态,构建起难以复制的场景优势——这一能力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从其自身覆盖上亿用户,海量商品、品牌商、制造企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的实体经济业务中自然生长而来。

  自2017年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截至2025年二季度京东体系的研发投入已累计超1500亿元。技术创新只有在更广泛的应用,才能迸发出更大的价值。截至二季度,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近1700亿元,为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场景。

  例如,京东智能供应链技术持续创造行业价值,可达成商品排产和销售预测协同,帮助企业提升库存周转率,激活现金流,更在零售、物流、工业等诸多实体经济场景增效提质。又如,在工业领域,京东通过压缩整个工业品(非生产性主料)供应链的层级,可使客户成本大幅降低三分之二。

  今年以来,京东又拓展了外卖、酒旅、七鲜美食MALL、七鲜小厨等新业态,其根本目的都是围绕供应链的布局和优化。在酒旅、餐饮板块,京东正整合酒店布草、餐饮食材等后端供应链,利用集中采购、智能仓储和高效物流降低行业成本。

  二季度,京东旗下首个餐饮实体基础设施品牌“七鲜美食MALL”首店正式开业,这也预示着外卖市场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关键打法。京东意在深入餐饮上下游搭建供应链,通过供应链降本增效获得盈利空间,并更多让利给商家、消费者、骑手,实现多赢。

  作为京东在品质餐饮市场的重要创新,七鲜美食MALL正通过对供应链的创新与向外赋能,切实帮助餐饮商家降本增效,找到增长点和创新动力。例如,六丁火烤肉依托京东供应链优势解决了跨区域食材供应难题:其北京采购的食材通过京东冷链物流可隔日送达哈尔滨门店,保障了食材新鲜度,同时借助七鲜美食MALL的高客流优势,实现了门店“零库存压力”的高效运营。

  此外,定位“品质餐饮合营制作平台”的七鲜小厨也是外卖行业15年来,在供应链模式上最重大的一次创新,也是京东以供应链创新推动餐饮外卖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实践。

  数据显示,七鲜小厨首店上线一周日均订单超1000单,复购率高于行业220%,带动周边3公里商圈数千餐厅总体订单环比增长12%。七鲜小厨启动的“菜品合伙人”计划,租金、人力、运营成本都由京东出资,截至7月底已收到超6.6万份报名,京东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让品质餐厅摆脱经营压力实现规模化销售。

  从深耕电商供应链,再到布局更多业态,京东始终是围绕供应链展开布局。正如刘强东所言,京东所有业务均围绕“供应链”展开,无论是物流、金融还是外卖,其本质都是服务于供应链的优化与升级,为商家降低成本。

  如今看来,京东多年深耕的供应链网络,以实体产业为根基,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更构建起从消费场景到工业场景、从数据洞察到产业实践的完整闭环。在这场产业智能化浪潮中,谁掌握场景,谁就握紧了定义未来的锁钥——京东证明,当供应链主轴足够坚韧,便可穿透商业形态的表层差异,重构竞争的规则。

  全球规则重构:免税红利终结倒逼模式升级

  2025年全球跨境电商迎来分水岭:小包裹不再免税,单纯依赖低价的中国过剩产能模式遭遇阻力。这也意味着,随着小额豁免红利终结,曾让中国卖家快速突围、平台高速扩张的时代开始落幕,大洗牌即将随之而来。

  这些改变,将对整个“低价直邮”商业模式产生系统性冲击。当免税窗口被关,物流成本激增、定价失去优势、时效拉长——曾经“低价打天下+小额快通关”的组合拳效率优势不再。接下来,决定企业能否穿越周期,拼的是能否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融入当地商业生态的硬实力。

  当下,跨境电商仓配能力将被重构,本地仓储与本地履约已不再是“选修”,而成为跨境电商的“必修课”;此外,市场布局也要去单一化,如果一家只盯某个市场的卖家和平台,或将在下一轮政策的震荡中暴露脆弱的问题。

  经过前期在供应链和物流领域的长期积累,京东在海外仓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据京东2025年二季度财报数据,京东物流正在构建以海外仓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在美国、英国、波兰、韩国、越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已新开海外仓。截至6月30日,京东物流的海外仓已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

  在海外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还加速推进“全球织网”计划。今年6月,京东物流已在沙特启动配送业务,推出自营快递品牌“JoyExpress”,当地消费者的电商购物也可以享受最快当日达、次日达。

  从全球的重投入来看,京东全球化走的也是摒弃短期流量收割,转向长期价值共生的路径。在低价倾销遭遇壁垒之时,京东的“本地化运营+合规化基建”正成为出海新范式。

  结语:长期主义的顺风时刻

  在所有人都急着规划高楼之时,京东却总是选择先打牢地基,这些看似都“没必要”的动作,最终都开始跟政策与行业趋势汇合,构筑起用户对于京东极高的信任度。这也印证了一句话:“真正的护城河不是算法,是人心向背。”

  京东的航向从未偏离“甘蔗理论”——吃透零售产业链的每一节价值。社保新政的合规成本,反哺为人才稳定与服务质量的优势;技术的场景深耕,将实体供应链转化为数据富矿;全球化的生态融入,则让“中国模式”蜕变为“本地方案”。

  当京东物流退休员工拿到退休养老金,当海外消费者收到京东海外仓次日达的正品,那些曾经看似笨重的投入,最终都展现出价值,这终将汇成穿越周期的巨浪。帆满舵稳的京东,正驶向一个更辽阔的深蓝区。

上一篇:
烟大学子斩获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
下一篇:
世界500强央企入驻梅溪湖!易普力总部基地项目开工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