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南京“小蓝鲸”线网大模型获阶段性成果
发布时间:2025-08-14
2022年起,南京公交集团依托前期数据治理成果,对运营调度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和算法迭代,建成了自适应排班与自动化发班调度的第三代智能调度模型,彻底摆脱传统调度模式,相关劳动力成本降低40%,车辆运营综合效率提升15%以上。 2025年,新年伊始,南京公交携手蚂蚁集团历经数月潜心研究并完成验证的“互联网出行与实时公交数据相融合的线网优化与客流预测AI大模型”(以下简称“小蓝鲸”线网大模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真正实现从“经验决策”到“数智决策”的升级。蚂蚁数科是蚂蚁集团科技商业化的独立版块,定位于用AI、区块链等技术驱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在今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蚂蚁数科发布金融大模型Agentar Fin R1。蚂蚁数科CEO赵闻飙表示,AI智能体产业价值的释放,关键在于“水平通用”向“垂直专用”的战略转变。 综合体检 找出低效线路 “小蓝鲸”线网大模型创新引入LBS(基于位置服务)定位、移动支付等多源互联网大数据,经算法加工生成互联网OD(交通量),再融合南京公交自有数据进行本地化建模,初步形成南京全域OD数据集,实现线网设置与出行偏好聚类分析匹配,使线网优化流程的每一步都有理论和数据支撑,可行性更强。基于全城、全时段、全方式出行数据图谱,“小蓝鲸”线网大模型可智能诊断公交线网健康度。通过建立线路效能多维评价体系,模型从重复系数、客流情况等五个维度自动生成“线路评分”,精准定位低效线路并推荐优化方案。“小蓝鲸”线网大模型一方面可以精准解析200米网格内地铁站、公交站、社区枢纽的客流规律,捕捉出行末梢的“毛细血管堵塞点”,优化公交资源供给;另一方面,面对线路重复与客流不均双重挑战,该模型依然“有条不紊”,能分析大客流走廊,开展线路重复度分组,找出可整合线路、可调整站点,进行方案优化和效果评估。 识别供需 生成最优解 不只“点”与“线”,“小蓝鲸”线网大模型分析范围还能扩大至“面”,对直径10公里以上的区域进行分析,全面评估公交线网覆盖度、连通性和服务均衡性,识别出行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优化公交资源配置。过去,线网优化工作牵一发动全身,客流调查千头万绪,调整后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给公交企业造成困扰。而“小蓝鲸”线网大模型集成客流仿真与预测算法,可以模拟单条线路调整后的客流变化趋势,量化评估乘客出行体验变化,生成可视化决策图谱。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该模型还能一键生成线网分析及线路推荐方案报告,形式包括文字叙述、图表展示与地图可视化,稍加修改即可交付,大幅减轻工作压力。 2024年12月末,成功规划开通的地铁7号线接驳线210路,客流预期提升取得显著效果。同时,该模型辅助优化了50余条线路,新开通20多条微循环线路。其中,地铁7号线接驳线210路客流显著提升,全年线网重复系数同比下降2.8%。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杨静
上一篇:
小米YU7大定用户自画像:超60%人自认是雷军粉 苹果粉最买单
下一篇:
董明珠张琦齐聚深圳:中国品牌节解码AI出海黄金路线图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