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能救特斯拉的,只有中国
发布时间:2025-08-15

  进入8月份之后,网上出现了一波特斯拉在欧洲销量暴跌的消息,部分国家的同比跌幅,都达到了腰斩、甚至70%以上。但是我看到这些新闻时,没太大波澜,因为特斯拉在全球范围的下滑,早已经开始了。

  对于特斯拉来说,真正的核心市场并非欧洲,而是中美,今天我们就结合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主要市场的销量,聊聊这家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领头羊,目前的状况到底怎么样。

  从2020到2025,特斯拉已经走过巅峰

  先说下特斯拉目前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总销量是72.1万辆,同比下滑了13.2%,这是在半年到一年累计销量中,特斯拉首次遭遇两位数的同比下滑,但这并不是第一次下滑。我们可以看一下2020年以来,特斯拉在全球、以及中国市场的销量变化:

  

  2020年,特斯拉在经历了35.8%的同比增长后,基本成为一个年销50万辆的车企,这一年中国市场居功至伟,为特斯拉贡献了14.7万销量,同比暴涨了225%,销量占比达到了特斯拉在全球的近三成。

  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增长最快的,是2021年,同比增幅达到87.4%,销量规模增长至93.6万辆。当年特斯拉在中国的增幅依然高达119%,销量增至32.3万辆,在特斯拉全球销量中的占比,提升到了近35%。

  

  到了2022年,特斯拉全球销量再涨40%,规模达到了131.4万辆,而当年其在中国市场的增速为36.9%,已经低于全球增速,但销量占比依然保持在33%以上。

  2023年,是特斯拉迄今以来销量层面的巅峰,全球总销量超过180万辆,同比增长37.7%,中国市场增幅基本一致,达到38.15%,当年其在中国的销量,也正式突破60万辆。

  而在2024年,特斯拉全球销量首次出现下滑,但跌幅不大,只有1.07%,销量依然接近180万辆。而当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依然增长了8.3%,达到66万辆,这也是特斯拉迄今在中国市场的巅峰。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销量跌速进一步扩大,全球销量72.1万辆,同比下滑13.2%,同时其在中国市场也首次出现负增长,26.5万的销量,同比下跌了5.9%。即便如此,中国也在今年第一次超越美国,成为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把过去几年的销量拉一遍,能看出特斯拉目前确实是颓了,而且在经过2021年的巅峰后,特斯拉全球增速一直在放缓,去年就进入下滑。如果没有第一大市场中国的相对坚挺,特斯拉上半年的跌幅,可能就直奔20%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特斯拉上半年在全球各主要市场中,到底跌在哪儿了?

  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目前是什么情况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的72万销量中,中、美两国各自贡献了26.5和25.5万辆,占比分别达36.8%和35.3%,加到一起的份额高达72%,也就是接近四分之三。余下一百多个国家里,特斯拉加到一起的销量,只有20万辆。

  

  如上表,上半年特斯拉在美国本土的销量,同比下滑了15.8%,已经超过了其全球13.2%的跌幅,正是这一次大幅下跌,让中国超越美国,成为特斯拉最大的单一市场。

  把欧洲看成一个整体,是特斯拉第三大市场,上半年总计销量10.9万辆,为特斯拉贡献了15.2%的销量,规模不足中、美各自的一半,跌幅却达到了美国市场的两倍,同比下滑了32.4%。

  欧洲区域最大的几个市场中,特斯拉上半年在德国下滑最严重,同比跌幅58.2%;法国情况也不乐观,上半年跌幅达到39.6%。不过特斯拉在英国市场还相当坚挺,上半年销量达到2.3万辆,是其在法国、德国的总和,同比也仅仅下滑了1.3%。

  即便如此,在6月份欧洲市场的车型销量榜中,Model Y依然以2.4万辆的销量拿下了第二名,在新能源市场中则更是遥遥领先。

  

  离开欧洲核心国家,特斯拉目前也并非一片惨跌,例如在韩国市场,特斯拉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了10.5%,达到1.9万辆,仅次于英国,按照国家计算的话,是特斯拉目前第四大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份特斯拉Model Y已经是韩国市场最畅销的进口车型,6162辆的销量,是第二名奔驰E级(2595辆)的两倍多,可见特斯拉在韩国消费者中的热度。

  另外在日本和土耳其,特斯拉今年还算是开拓阶段,上半年销量都超过了5千辆,规模不算高,但也都算是特斯拉比较重要的新市场。

  而在表格之外,还有一些本身市场规模够大、但特斯拉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国家,例如印度和巴西,不过这两个发展中国家,各自新能源市场和配套现状,都处于很低级的状态,特斯拉预计要在今年下半年,才会真正开始在印度和巴西开始交付,但在短时间内,特斯拉都很难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中,收获客观的增量。

  特斯拉萎靡,比亚迪疯涨

  近期特斯拉销量暴跌的新闻中,经常会提到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表现,虽然两者产品定位差异很大,我们也不妨把它们在各个市场的销量放到一起对比一下:

  

  可以看出,比亚迪目前在各海外市场的增速是很迅猛的,除了美国基本没销量之外,比亚迪上半年在欧洲市场的销量突破7万辆,同比增长312%,和特斯拉在当地的销量差距确实被大幅缩小,在西班牙等一些国家,比亚迪的销量已经反超特斯拉。

  澳大利亚是比亚迪在海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单一市场,上半年同比增长了145%,销量达到2.3万辆,而特斯拉在当地遭遇了38.8%的下滑,也已经被比亚迪反超。

  

  另外在巴西这样特斯拉尚未开拓的发展中国家,比亚迪上半年销量已经突破5万辆,同比增长了54%,类似海鸥、海豚这样相对便宜的电动小车,在当地颇受欢迎。

  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并非完全拒绝新能源车,但是像特斯拉这种起步3、4万美元的高端纯电车型,很难实现比亚迪在当地市场的快速增长。

  分析市场变化原因的话,我们很难将特斯拉的下滑,和比亚迪的增长直接挂钩,但是从今年开始,比亚迪在很多关键市场的销量,都会逐渐反超特斯拉,并且差距在未来几年还可能会迅速扩大。

  以价换量,不是特斯拉的出路

  除了销量层面的颓势,特斯拉一直引以为傲的盈利能力,也大不如前。

  

  回顾一下过去几年,特斯拉净盈利的巅峰,和汽车交付量同步,都是在2023年,当年净利润达到150亿美元。不过将净利润除以汽车销量,得出一个简单粗暴的单车盈利的话,特斯拉的巅峰是2022年,单车盈利达到了9575美元,也就是7万人民币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呢?国内新能源车企中,盈利能力算得上标杆的理想,去年全年盈利大约11亿美元,单车盈利也不过2200美元,不到特斯拉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

  不过在2023年之后,特斯拉盈利率大跌,在销量仅下滑1.07%的基础上,特斯拉2024年的净利润遭到腰斩,单车盈利暴跌至不足4千美元。到了今年上半年,单车盈利进一步下滑到3200美元,也就是2万多人民币。

  这个盈利能力,放在国内新能源车企中依然遥遥领先,但是对于目前销量持续下滑的特斯拉来说,其实已经不存在太多“以价换量”的空间,如果降价幅度不足,那么销量回升不会太明显,而如果降价幅度过大,品牌形象受损的同时,盈利率也可能不会有明显改善。

  回想2020年前后、特斯拉中国工厂刚刚投产时,其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充销量,而在最近两年销量达到顶峰之后,保利润的优先级,已经远远高于销量规模了。

  特斯拉的唯一解,在中国

  全球三大市场中,上半年特斯拉在美国、欧洲的销量跌幅,分别是15.8%和32.4%,远远超过中国市场的5.9%。从这点来看,特斯拉想要恢复增长,当务之急似乎应该集中精力提振美国、欧洲的业务。

  而实际上,特斯拉在美国、欧洲的颓势,是很难逆转的。

  首先是美国,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特斯拉在新能源市场上都不会遇到真正的对手,这种缺乏竞争的状态,让特斯拉早早就把自己的市场潜力释放出来,如果没有产品层面的巨大更新,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基本已经到顶了。

  至于欧洲,虽说比亚迪在产品、品牌定位上,都不是特斯拉的直接对手,蔚来、理想等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在欧洲的规模还很有限,但特斯拉在当地面临的市场竞争,一直是持续增加的。

  很多欧洲人选择特斯拉,看中的是马斯克曾经在新能源技术上的地位和形象,而在去年马斯克参政以来,其个人形象的影响力锐减,这也是特斯拉在欧洲遭遇大跌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个人形象也是会随时间而变化的,但是类似中国、欧洲本土的新能源车企,可能就不会再给特斯拉机会了。在新能源、环保这个领域,特斯拉在欧洲并非无可替代。

  说到底,特斯拉扭转颓势的唯一机会,还是在中国。

  此前我们分析过,虽然近半年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增长停滞,但是新能源类别中的纯电车型,份额一直在持续增长,随着充电技术、充电设备的成熟完善,中国的纯电汽车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另外,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虽然也在下滑,但跌幅远低于其全球平均水平,即便已经有小鹏、理想、小米、鸿蒙智行等一系列非常成功的高端新能源企业,中国依然是特斯拉最坚挺的市场。这些足以说明,中国客户对特斯拉的忠诚度,是远超其它主要市场的。

  

  拥有这样的客户群体,特斯拉即便不对现有产品大幅调价,只需要推出Model Y L这种非常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大6座SUV,或者近期爆出的廉价版Model Y来降低门槛,都有可能在不损失单车盈利的前提下,实现销量的显著提升。

  而这,也是特斯拉正在做的事情。

上一篇:
温州一老板:买了小米YU7 我那特斯拉门都没打开过
下一篇:
雷军祝贺小鹏汽车破纯电车耐力挑战纪录 超小米记录17公里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