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黑石和贝莱德,悄悄成了中国核心资产的 “大房东”?
发布时间:2025-08-14

  近日,陷入债务危机的香港郑氏家族,正与黑石集团洽谈一笔25亿美元的融资方案,可能涉及优先股/普通股投资,甚至是联合私有化。

  黑石带着25亿美金找上门的时候,香港郑家怕是把它当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这根稻草,到底是能拉他们上岸,还是会把整个船拖得更深?最近新世界发展那股价跟坐过山车似的,8 月 7 日盘中飙涨 20%,转头就出来辟谣说“没谈过收购”,这波操作,像极了溺水者抓着浮木又怕它碎了的样子。

  要说郑家怎么落到这步田地,还得从他们家的“扩张瘾”说起。2011 年郑裕彤退休,郑家纯接棒后就跟打了鸡血似的,非要在内地房地产市场搞“规模为王”。

  结果呢?2015 年抛了内地物业,转头又看错形势杀回来,2021 年郑志刚更是逆势抄底囤地,把 K11 商场从香港 4 座扩到内地 26 座,单个项目砸 50 亿港元,回报周期 10 年以上。

  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赌桌上押错了注——电商冲击加上疫情,K11 成了“打卡免费、消费拉黑”的典型,现金流入不来,只能发利率 8%以上的永续债续命,34 亿美元利息拖到现在付不出,净负债率飙到 50%,活脱脱把港资房企的稳健招牌砸成了内地房企的老路。

  再看看隔壁李嘉诚,那操作就精明多了。2013 到 2016 年套现 2500 亿港元,把内地资产占比从 75%砍到不足 5%,2024 年连北京豪宅都 5 折甩卖,连香港深水湾老宅都挂牌了。这哪是撤退,分明是看透了“房地产过度资本化就是城市枷锁”——香港房价收入比 47 倍全球最高,年轻人移民率 12.5%创新高,连科技公司都跑去深圳新加坡,这时候还死扛地产,不是跟钱过不去吗?

  而黑石敢在这时候递橄榄枝,那可是有备而来。这家管理着 1.2 万亿美元资产的巨头,最擅长的就是在别人恐慌时捡漏。

  2007 年金融危机前抄底希尔顿酒店,重整后 IPO 赚了 4 倍;日本 90 年代就开始买东京酒店,2022 年抛 45 亿资产套现,2023 年旅游业一复苏又杀回去。

  在中国市场,它早就玩过“买入-修复-卖出”的套路:2008 年 10 亿买上海长寿路项目,2011 年卖给郑家,转头 2012 年就联合顶新买华敏帝豪大厦,2013 年又 4 亿美金拿下印力集团 40%股权,2021 年差点 40 亿美金吞下 SOHO 中国的 8 个地标,要不是监管介入,现在早成北京上海的大房东了。

  更值得琢磨的是黑石和贝莱德这对“兄弟”。当年黑石分出去的部门成了贝莱德,现在贝莱德握着中国 50 多家龙头企业的股份,2750 亿人民币持仓,是腾讯第四大股东、比亚迪最大外资股东。

  这俩都靠着 2008 年金融危机发家:传统投行被监管捆住手脚,它们就靠资管产品吸走资金,美国政府还把危机资产交给贝莱德处理,黑石则 25%折价捡瑞银的债券包,后来甚至把房租打包成证券——这操作,跟引发次贷危机的玩法越来越像,只不过更隐蔽了。

  现在黑石盯上郑家的优质资产,与其说是救急,不如说是精准卡点。当传统房企还在为债务焦头烂额,这些资本巨头早就摸透了周期:在市场底部用低价拿优质资产,等经济回暖再通过运营或出售套现。

  只是不知道,当黑石这样的“新金融之王”越来越深地绑定中国核心资产,当它们的运作手法连监管都难穿透时,这到底是给市场注入活力,还是埋下更大的雷?

上一篇:
深演智能联合创始人COO 谢鹏解码品牌出海关键,企业揽获出海及AI领域三项大奖
下一篇:
网易云音乐车机端发布首款歌词动效播放器 现已上线比亚迪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