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激发“信用农业” 融资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8-14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方面提出,“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涉农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分行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强金融机构与农牧户的供需对接,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匹配度,全面激发“信用农业”融资新活力。

  征信信息采集:以有效数据编织智慧网络

  截至2025年6月,兴安盟各金融机构累计为47.65万户农牧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在农牧户信息建档全覆盖的基础上,当地金融部门持续采集更新涉农数据,并拓宽数据获取覆盖面。

  一是开展拉网式排查和信用评定工作。兴安盟辖内农信机构开展“全面走访”行动,联合村“两委”,精确掌握户籍信息,组建由客户经理、督导员和村协助人员构成的“三人小组”,同步更新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档案,力求实现农牧户走访全覆盖。二是金融资源向农村市场倾斜。除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外,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触角也进一步向农村延伸。目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在兴安盟辖内的分支机构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牧户数占全盟金融机构累计建档农牧户数的32%。随着建档评级工作的逐步扩展和深化,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持续增强,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农村金融市场日益活跃。

  金融特色产品:用信用点亮万家灯火

  为强化信用成果转化效能,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分行以农业银行兴安分行、邮储银行兴安盟分行为试点,推出以“三级信用”评定结果为基础的信用贷款产品——“兴信贷”,对已评定的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提供信贷优惠专属产品。该产品具有程序简、放款快、周期活、利率低的优势。依托“三级信用”评定结果,“兴信贷”可在40万元(含)以下采用纯信用方式放款,实现全流程线上审批,解决农村地区小额贷款“手续繁、见贷即担”问题。该产品采用“不见面、全线上”放款操作,一部手机就可实现线上申请和在线放款,最快5分钟即可放款到账户。“兴信贷”产品授信期限从一般信贷产品的1年延长至3年,线上最高额度可达100万元,可根据农牧民种植养殖产业周期灵活调整还款期限,解决还款周期与农牧业生产周期不匹配的矛盾。此外,“兴信贷”利率与“三级信用”评价结果直接挂钩,年利率最低至3.2%。自2025年推广以来,当地已累计投放4.8万笔,金额69.35亿元。

  政银多方协作:树联动服务新标杆

  基于现有的县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协作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分行携手金监局、农牧局等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签署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共享协议,实现了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农机具及财政补贴等五大类信息的常态化共享。依托5大项信息,建立信用信息双向推送机制,一方面正向推送,将农牧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金融机构推送,以帮助信用良好的主体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反向推送,将“三级信用”评定动态更新名单推送至政府相关部门,让信用评定结果更多成为政策帮扶、奖优罚劣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深化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更好地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征信宣传IP:创守信理念崭新符号

  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分行发挥征信宣传教育提升农牧民诚信意识的积极作用,多形式开展征信宣传活动。该行将“蒙古马精神”的时代价值融入征信知识宣传工作,推出以蒙古马为原型的征信宣传IP形象——“征小信”,制作征信宣传系列情景短剧,并通过与盟委宣传部、建设银行兴安分行协同开展“村长说征信”活动,聘用844名“金融副村长”,将征信IP宣传系列情景短剧播放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引导农牧民增强信用意识、珍爱信用记录、宣传信用价值,助力形成“采信助融+守信受益+管信自觉”的地区信用环境良性循环。

上一篇:
张宝伟会见厦门象屿集团董事长张水利
下一篇:
汇丰:信用卡客户去年兑换「奖赏钱」以亿元计 伙兴业银行推跨境积分兑换计划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