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西安奕材IPO:三年亏损18.7个亿,何时扭亏为盈 股权背后问题多,兼职研发人员撑占比能否合理
发布时间:2025-08-14

  科创板又将迎来新的上会企业,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奕材”)这家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将于8月14日迎来上会审核。这家半导体企业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截至2024年末产能规模统计,公司均是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前述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全球同期占比约为6%和7%。而12英寸硅片是目前业界最主流规格的硅片。

  一、利润持续下滑,新入局者何时能扭亏为盈

  业绩方面来看,西安奕材有得一说,2022-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间,营业收入分别为10.55亿元、14.74亿元和21.21亿元,同比增长39.73%、43.95%,三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1.8%。而高速增长的营收背后,是净利润的持续下滑。报告期内,西安奕材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4.16亿元、-6.92亿元、-7.63亿元,同比下滑66.62%、10.14%,三年的时间里更是累计亏损达到了18.70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为-19.28亿元。归咎其主要原因,是公司大量的产能和固定资产投入。报告期内,随着总投资额110亿元的第一工厂产能达产转固,以及总投资额125亿元的第二工厂主体房屋建筑物整体转固和产线设备陆续转固,西安奕材同期营业成本的折旧摊销金额合计为3.20亿元、6.15亿元和9.31亿元。虽然2025年及未来各期转固计划和折旧摊销预计情况西安奕材在招股说明书中并未详细披露,但随着第二工厂产线陆续转固直至2026年达产,这一折旧摊销金额还将持续攀升是必然的。就目前而言,报告期间西安奕材折旧摊销金额的增速达到了92.2%和51.4%,是显著高于营收增速的,如此扩张节奏下,对于盈利稳定性来说必然是个最大的疑问。因为就数据上来说,2024年下半年随着下游复苏,半导体行业开始回暖,而西安奕材2024年销量较高的抛光片单价较2023年同比降18.91%,在产能利用率已达到92.36%的达高位下,如何确保规模效应足以覆盖成本?何时能扭亏为盈?还显得遥遥无期。

  走毛利上来看,西安奕材报告期内分别只有9.85%、0.66%、5.49%,大幅度低于同行业的平均值30.53%、24.47%、14.91%。对于这么大的差距,西安奕材的解释称“1、相应可比公司 12 英寸硅片技术成熟、工艺稳定,产线建设较早部分固定资产已折旧完毕,且产销规模均远大于发行人,规模效应更强。前述因素综合导致其12英寸硅片单位成本具有更强竞争力;2、相应可比公司与台积电、三星电子等全球战略级晶圆厂客户长期战略合作,一方面应用于先进制程的高端产品收入贡献高,毛利率更高;另一方面根据公开披露,部分中国台湾及境外可比公司与主要晶圆厂客户签订具有最低采购量的长期协议,在行业下行周期仍能保证产能消化和规模效应;3、相应可比公司产品毛利率包含8英寸及以下产品,对应的产能投资强度小,建设早,大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已完毕,毛利率水平一般高于12英寸硅片。”

  可见西安奕材作为刚入局者,在产能、产品以及客户议价能力等方面均与同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024年度,西安奕材的主要对外销售的产品得平均单价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其中抛光片下降了18.91%,外延片下降了14.56%,测试片下降了16.37%。这里面有着竞对加速本土化布局和产品成本持续下降的影响。所以简单的来看,由于布局较晚,目前西安奕材成本控制措施对于抵消价格下行压力带来的影响来说是完全不够的。此外,公司核心所需的设备、材料和耗材是否依赖于进口,也是影响其业绩稳定性的重要要素。

  二、控制权分散、股权背后隐匿诸多风险

  相较于业绩,西安奕材本次上会中较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股权。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西安奕材的第一大股东是奕斯伟集团,其直接持有西安奕材12.73%的股份。而奕斯伟集团与一致行动人宁波奕芯、重庆奕芯和奕斯欣盛、奕斯欣诚、奕斯欣合三个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比例为25.68%,不足30%的安全线。本次发行后,控股股东直接持股比例与一致行动人合计表决权比例还将被进一步稀释。

  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其子公司中证投资、长峡金石等不仅提前入股西安奕材,合计持有西安奕材4.25%股份。中证投资是中建材新材料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持有该基金约0.67%的份额,而中建材新材料基金持有西安奕材3.5%的股份。不仅如此,还派驻执行金石投资有限公司总监、执行总经理担任公司监事。这如此的利益关系牵扯合适吗?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7月,刘益谦及其控制的主体将其所持奕斯伟集团全部股份转让给其商业合作伙伴徐宣斌控制的宁波盈泰泓,表面上退出了股东。可刘益谦控制的国华人寿为持有宁波奕芯、嘉兴隽望、宁波庄宣99%以上份额的有限合伙人。而在宁波奕芯中,出资份额超过99%的有限合伙人国华人寿,在合伙人会议及投资顾问委员会中享有一票否决权。对此,上交所要求西安奕材结合刘益谦及国华人寿在宁波奕芯、嘉兴隽望、宁波庄宣的持有份额及实际影响力等,说明前述股东之间及与公司控制权条线之间是否存在一致行动关系;以及申报前刘益谦放弃其在奕斯伟集团层面表决权的原因及合理性,与公司控制权条线、徐宣斌、宁波盈泰泓之间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安排等。西安奕材解释刘益谦“仅为财务投资者”是否能过关可能是本次上会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了。

  三、兼职研发人员到底是否虚增研发人员占比

  对于科创板比较看中的研发能力上,报告期内,西安奕材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84%、11.63%、12.20%,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期各期末,西安奕材研发人员数量分别约为201人、222人、235人,占员工总数比例分别约为11.12%、11.88%、12.11%。这一人数接近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规定中的要求了。而更为关键的是,同期各期末西安奕材兼职研发人员的占比分别达到了58.21%、50.45%和51.06%。

  截至2024年末,公司235名研发人员中,兼职人员共119人,全部任职于工艺开发部门。对此西安奕材解释为:“半导体硅片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产品研发需要新产品导入量产;技术研发需要将新技术应用于产品生产流程并检测,通过检测最终产品性能确定相应技术的可行性;工艺研发需要针对产线已有工艺流程、方法和配方不断优化。公司主要研发项目类型均有一定的产线使用需求,鉴于发行人并无专用的研发产线,因此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存在共用生产设备的情形,故发行人存在兼职的工艺部门技术研发人员。”按此解释,你工艺和研发分不开那怎么能核算成研发人员呢?对此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在工艺部门人员同时承担研发与生产指导的背景下,工时统计的确认依据是什么?工时统计方法是否能准确区分研发与非研发活动?这个弄不清楚,人员的定义就产生较大问题。

  结束语:

  拟募集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计划2026年达产120万片/月,占中国需求40%(SEMI预测2026年中国需求300万片/月)。但沪硅、立昂微等已规划新增产能,且SEMI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硅片出货面积下滑10.1%。在行业同时也在扩产布局的趋势下,西安奕材预测2026年全球需求1000万片/月,其产能120万片/月占全球12%。这个结果是否过于乐观了还需谨慎看待。对目前西安奕材来说,如何解决好目前扩产布局中何时扭亏为盈的问题比较现实。而在上述问题之下,本次西安奕材能否顺利过会,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
开店怕没生意?看看这家店的破局之道
下一篇:
高原牧民在家门口看上了“专家号”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