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江苏和浙江的政信信托0违约率?
发布时间:2025-08-13

  江苏和浙江的政信信托

  如何保持0违约率的?

  前言

  首先,关于零违约的说法,根据历史资料内容,江苏和浙江的政信信托产品确实有非常好的兑付记录,被市场视为零违约区域。江苏的政信信托产品很少听说延期,而且时常有信托项目提前兑付。江苏政信信托从历史至今都是100%正常兑付,连苏北小县城也是100%正常兑付。

  浙江通过债务统筹(如省级平台统一发债)和金融资源倾斜,实现非标融资“零舆情”。

  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好的兑付记录,我们找到几个关键的原因:

  一、经济实力雄厚

  江浙两省经济发达,财政收入稳定且规模较大。2024年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0038亿元,浙江为8705亿元,合计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25%,两省税收占比保持在80%以上,强劲的财政实力为政信信托的兑付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江浙政信“零违约”的核心支撑逻辑

  1.金融资源虹吸效应

  资金蓄水池深厚:江苏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6万亿(全国第二),浙江17.1万亿(第三),存量资金充裕,本地融资需求可内部消化;

  低成本融资环境:2025年江苏城投债利率低至2.48%(较国债利差仅85BP),银行对公贷款利率3.26%,远低于山东(5.8%)、贵州(非标利率超10%)。

  2.省级统筹的债务管控机制

  “大城投带小城投”模式:如江苏由省国信集团统一融资(利率5%),再分配至盐城、泰州等高债务区域,降低小城投单独融资成本(从7%+降至5.5%);

  成本刚性约束:2025年起江苏要求所有城投融资成本≤6%,并持续压降,从源头控制债务风险。

  3.政府信用与化债意愿的强绑定

  再融资能力为生命线:江浙政府将“区域信用”视为核心资产,违约将导致金融资源撤离、土地财政塌方。例如贵州因非标舆情恶化,外部融资渠道几近枯竭;

  政策资源倾斜:特殊再融资债券、银行贷款置换优先覆盖江浙。2025年上半年全国化债额度1.8万亿,近90%投向重点省份。

  4.科创转型与资产盘活创新

  资金导向高成长领域:如江苏发行168亿科创债券(中创新航、无锡产业集团),由“中债增信+江苏银行”双担保,违约概率低;

  服务信托化解存量风险:如昆仑信托与金华政府合作设立4亿元重组服务信托,承接义乌产业园债务,租金收益覆盖还款。

  三、化债背景下能否持续0违约?

  中央要求2027年6月前完成融资平台“出清”,江浙进度领先(江苏退平台927家、浙江1100家),转型后主体依赖经营性现金流,优质城投(如杭州城投REITs、上海城投科创)将更受益;

  金融资源集中加剧“马太效应”:2025年江苏城投债认购倍数超200倍,而山东、云南终止发行率超60%,资金进一步向长三角聚集。

  风险点:非标置换隐患与政策红利消退

  1.定融置换类信托的潜在雷区

  产品设计逃避受托责任(如“现状分配给受益人代表”),一旦违约投资者需自行追偿空壳公司;

  信托公司以“主动管理”名义上报监管,实际为通道业务,积聚系统性风险。

  2.化债工具边际递减

  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已使用近90%,2025-2027年债务到期高峰(9万亿)需更多依赖自身造血;

  弱区域非标违约向标债传导:如山东潍坊非标逾期后,同一主体标债利差1个月内飙升7.24%。

  3.区域内部信用分层加剧

  即便在江浙内部,AA级以下城投(如部分县域平台)已面临融资成本上升,未来分化将更显著。

  四、结论与投资建议

  江苏、浙江的纯政信信托(非涉房、非定融置换类)因金融资源、政府统筹、信用绑定形成的闭环,短期内仍是安全垫最厚的资产,但需排除两点结构性变化:

  1.规避“伪政信”产品:拒绝含“受益人代表条款”、底层为定融置换的项目;

  2.拥抱分化逻辑:优先选择省级/AAA级城投债(如江苏国信、浙江交投),对AA+以下县域平台缩短久期(≤2年)。

  未来展望:在2027年平台出清大限前,江浙凭借经济造血能力与政策禀赋,仍将保持“相对零违约”,但“刚兑信仰”终将让位于“信用分层”——区域禀赋决定安全边际,但城投本身的资质才是生存之本,强者恒强,适者生存。

上一篇:
中金:AI商业化加速 关注算力主线和政策性机遇
下一篇:
中兵红箭股东中兵投资完成减持956万股 套现2.07亿元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