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他们的有效竞争,或许正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蜕变
发布时间:2025-08-09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厮杀已进入短兵相接的白热化阶段。7月销量数据撕开了行业洗牌的残酷真相:头部品牌集中度加速攀升,新势力阵营分化加剧,曾经的赛道规则与竞争格局被极大颠覆。

  小米汽车强势崛起,已完全跻身一线;零跑以黑马之姿继续狂飙;但也有如理想等品牌的销量不升反降,显著承压。

  当前市场竞争呈现两大特征:其一,细分市场饱和。几乎每个价格带均出现了“标杆车型”,而消费者核心需求,如续航、智驾、性价比等,越来越趋同,品牌间被迫贴身肉搏;

  其二,竞对关系重构。从增程向纯电的技术路线切换,以及内卷竞争带来的价格不断下探,引发阵营重组。

  随着市场重新洗牌,各品牌所对标的已不再是其传统意义上的直接竞品,重新捉对厮杀的意味更趋明显。

  01「理想VS蔚来:大六座纯电SUV的遭遇战」

  理想最大的竞对无疑是问界,主要聚焦在增程SUV市场。但最近理想i8与蔚来旗下的乐道L90意外打起了一场遭遇战。

  两款车都定位于大六座纯电SUV,产品力相当,且发布时间前后只相隔2天。更重要的是,这两款车都关乎生死,承载着两家企业截然不同的救赎使命。

  理想此前过度依赖增程式技术路线,在纯电浪潮下显得步履蹒跚。曾靠“冰箱、彩电、大沙发”横扫家庭市场的L系列,如今面临问界、零跑等品牌的围猎。

  理想的销量已经连续2个月大幅下滑。7月销量为30,731辆,同比下降39.74%,环比下降16.28%。今年1-7月,理想累计销量为234,669 辆,同比下跌 2.21%。其增程基本盘已然松动。

  而此前MEGA车型因造型争议和定价失误折戟,让理想纯电战略首战即溃,被迫投入超20亿元调整i8设计——这款车不仅是理想向纯电转型的船票,更是能否保住行业地位的救命稻草。

  蔚来的处境则更凶险:成立十余年亏损超千亿,始终缺乏爆款车型。定位较低、售价也较低的第二品牌乐被寄予“走量”厚望,但其首款车型L60表现平平,迫使L90必须成为“救世主”。

  这场遭遇战战局如何?资本市场最先给出了态度:i8发布后理想股价接连大跌,与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争议更让其口碑雪上加霜;而乐道L90上市后蔚来股价逆势上涨,李斌称首日订单量超过预期,与i8形成鲜明对比。

  在多方压力之下,8月5日,理想“听劝”调整产品方案,降价1万元,并标配高阶辅助驾驶与冰箱,被视为慌不择路的“补救措施”。

  效果如何,尚未可知,但这场对决远未结束,随着问界M8纯电版、特斯拉Model Y L陆续入场,大六座市场快速沦为红海,容不得任何一方犯错。

  02「吉利VS比亚迪:铁王座的攻守战」

  根据乘联会统计,今年7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以341,030辆的销量成绩继续稳居榜首,虽同比仍有0.1%的微增,但环比大幅下降9.7%;1-7月累计新能源销量达到2,454,301辆,累计同比增长26%。

  今年以来,比亚迪动作不少,发布了宣称“油电同速”的兆瓦闪充补能方案和“全民智驾”的“天神之眼”的智驾方案,引发行业震动。但经过了这几年的快速增长,比亚迪当前也遇到了瓶颈。7月销量就是今年以来首次环比下滑。

  反观吉利,7月新能源销量130,124辆,环比增长6.3%,同比增长120.4%;1-7月累计新能源销量855,275辆,累计同比增长125.5%,正以“狼性”姿态试图撕开比亚迪的防线。

  以《台州宣言》为旗号,吉利近一年以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不久前又将极氪私有化,同时将技术架构、电池、智能座舱和智驾方案统一,握掌为拳,力出一孔。

  吉利正将这种协同效应转化为爆款密码。今年上半年吉利“星愿”登顶全品类销量冠军,也是唯一一款半年销量超过20万辆的车型。此外,在10万-20万的主流市场,“星舰7 EM-i”和“星耀8”,也发起了对比亚迪“宋Pro DM-i”与“汉DM-i”的进攻号角。

  短期内比亚迪的王者地位仍难撼动,但吉利三位数的增速与比亚迪的差距,预示着这场“铁王座”之争正在进入倒计时。当吉利将技术协同转化为价格利刃,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护城河正被一点点蚕食。

  03「小米VS特斯拉:尽情对比」

  作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特斯拉Model Y今年发布焕新版时,“嚣张”地在微博上喊出“尽情对比”。小米雷军很快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评论称“好的”。

  在6月27日的发布会上,雷军总共提及不下十次Model Y。从续航里程、加速性能、智能配置到内饰空间,小米YU7不加掩饰地与Model Y全面对标,在定价方面,也刚好比Model Y低1万元。

  网上一直流传一句话,“特斯拉在网上没赢过,但销量没输过。”Model 3和Model Y,一个发布了9年,一个发布了6年,仍能横扫市场。尤其在竞争最激烈的SUV市场,包括小鹏G6、乐道L60、智界R7、极氪7X、智己LS6、阿维塔07等众多产品曾围剿Model Y,号称“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最终,Model Y地位仍然稳固。

  但那是在小米汽车上量之前。

  去年12月,小米SU7开启交付9个月之后,单月交付了25815辆,超过了Model 3的21046辆,成为20万以上纯电轿车市场新的王者。这样的剧情是否会在SUV市场再次上演?

  小米YU7发布会后3分钟内,订单超过20万台,1小时大定突破289000台,震惊业界,刷新了行业纪录。

  现在摆在小米汽车面前唯一的问题,就是产能。小米YU7最新的排期要等一年左右,小米SU7也需要大约20周,而特斯拉大约只需要1~2周。

  小米一期工厂通过优化产线,实现双班制月产能3.2万台,二期工厂今年7月正式投产,新增年产能15万辆,虽然在持续增加,但与特斯拉还有不小的距离。

  7月份,特斯拉国内销量约6.8万辆,成绩依然不俗,不过,同比、环比均出现了下滑。

  特斯拉无疑也感受到了压力,反击已在路上。7月16日,特斯拉中国官宣Model Y L“金秋见”。据潮新闻援引知情人士透露,Model Y L主要在中国市场发售。这款车瞄准六座家庭市场,试图以“错位竞争”避开小米锋芒。

  它能否续写特斯拉在国内的辉煌?雷军肯定不答应。

  04「零跑VS小鹏:性价比战场的血拼」

  在7月的新势力销量榜单中,除了耀眼的小米,还有两个品牌引人注目——零跑和小鹏。

  零跑汽车7月创下新高,共交付50,129台新车,同比增长超126%,这是零跑汽车月交付量首次突破5万台,继续位居新势力第一。今年1-7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新车271,793台,同比增长约150%。

  小鹏汽车在7月交付了36,717台新车,同样创了单月交付量新高,同比增长了229%,环比增长6%,超过理想,位居新势力第三。今年1-7月,小鹏累计交付新车233,906台,同比增长270%。

  从增速来看,这两家可谓遥遥领先。而增长的秘诀,不谋而合——就是性价比。

  作为最早的一批新势力,小鹏此前的产品价位多在20万元以上,与零跑的重合度并不高。但一年以前,小鹏销量不振,月交付量长期维持在1万左右,连何小鹏都曾自嘲“住进了ICU病房”。而把小鹏从病床上拉起来的白衣骑士是MONA M03以及P7+这两款车。

  M03配备了小鹏领先的智驾方案,起售价则大幅下调至11万级别。超预期的低价引爆了市场。该车型在7月交付了超1.5万台,是小鹏体系里面当之无愧的销冠,上市至今已连续11个月交付超万台,截至7月累计交付超过15万台,持续刷新A级纯电轿车市场纪录。小鹏P7+战绩同样不俗,累计交付车辆超67,000台,连续8个月蝉联15-20万级中大型纯电轿车销冠。

  但是,售价不断下探让小鹏猛然间闯入了零跑的“地盘”。

  零跑素以全栈自研为策略,最擅长的就是“配置拉满+价格腰斩”,“半价理想”的口号绝非噱头。正是极致的性价比带来了销量长虹。

  而今年零跑的刀法更为凌厉。7月24日上市的B01,起售价仅为8.98万元,10万级别就能装上激光雷达。这个售价既能下探到A0级市场实现降维打击,高配版本也能在配置上与小鹏MONA M03、比亚迪秦PLUS EV等主流竞品掰掰手腕。

  零跑B10则首次将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门槛打进12万,简直比提出“科技平权”的比亚迪还要卷。

  随着零跑新车的全面入市,这场与小鹏的性价比“血拼”将走上一个新台阶,考验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供应链的生死扛压能力。

  05「华为系:左右手互搏的内卷困境」

  鸿蒙智行7月销量为4.78万辆,位居新势力第二。销量看似光鲜,实则暗藏危机:7月销量环比下滑9.5%,且其中问界一个品牌交付量为4.1万辆,几乎撑起整个江山,其他几界贡献寥寥。

  另根据已有数据推算,今年1-7月鸿蒙智行累计销量约为24.8万辆,按照今年100万的年销量目标计算,截至目前完成率只有24.8%,下半年的压力倍增。

  更棘手的是“左右手互搏”。鸿蒙智行“五界”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不存在重合竞争。比如问界M5纯电版与智界R7,同为纯电SUV,配置和定价也较为相近。

  此外,内部竞争还来自范围更大的华为HI模式合作品牌,如阿维塔、岚图汽车、极狐等,都采用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如阿维塔12、岚图FREE+等HI模式车型,与问界M9、智界S7等鸿蒙车型,同样均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系统ADS 3.0/4.0和鸿蒙座舱,在激光雷达、算力平台等硬件配置方面也高度一致。

  当华为技术成为“公共资源”,品牌间的竞争只剩下价格战——这种内耗正在稀释华为生态的稀缺性。

  岚图汽车7月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102%,环比增长20.7%。阿维塔7月销量10,062辆,同比增长178%,连续五个月销量破万。随着华为HI模式品牌销量增长,其与鸿蒙智行“五界”的竞争,已从技术层面延伸至价格、配置、场景等市场全维度竞争。

  据公开信息统计,到2026年,将有约20余家主机厂50余款车型搭载华为ADS,覆盖10万级到百万级的广阔范围。这个名单甚至包括奥迪这一传统豪车品牌。

  可以想见,鸿蒙智行品牌之间,鸿蒙智行与HI模式之间,自主品牌与奥迪之间,重合交叉将越来越多,内卷难以避免。

  如何在“技术共享”与“品牌差异化”间找到平衡,成为华为系突围的关键。

  06「写在最后」

  何小鹏不久前曾表示,中国新能源车企竞争可能有三年淘汰赛,然后还有三到五年的晋级赛,最终存活下来的车企可能在7家以内。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近期在新车发布时表示,“年销百万辆是车企生存的基础。”

  何小鹏预言的“7家存活论”与朱江明强调的“年销百万生存线”,勾勒出行业的残酷未来。

  当理想为i8赌上20亿,当蔚来靠乐道续命,当零跑将性价比拉至极限,当华为系陷入内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厮杀早已超越“良性竞争”的范畴。

  最终能留在牌桌上的,必然是那些既能押对技术路线,又能守住成本底线,更能读懂用户真实需求的幸存者。而这场混战的终极意义,或许在于倒逼中国汽车产业完成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蜕变。

上一篇:
高建立任河南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卸任
下一篇:
长三角数字金融研讨会暨“AI+金融”专题交流会在皖召开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