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力巨科技:扎根集美17年 跻身“双料”特色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5-11-24

  冬日暖阳洒遍集美天马路畔,华陵路交叉口西侧的工地上,一台台施工机械正有序作业——这里即将崛起一座3万平方米的智能科创产业园,承载着厦门力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从“隐形冠军”向“生态引擎”的跃升。   扎根集美17年,力巨科技近期捷报频传:所在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顺利通过国家级复核,跻身厦门仅有的“双料”特色产业集群;年初摘得的1万平方米工业用地,正以“加速度”推进增资扩产。这家以技术立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正以技术创新为笔,在工业机器人赛道上书写新的篇章。

  技术攻坚十七载

  以“模块化”打破国外垄断

  走进力巨科技的生产车间,一条车载中控屏全贴合生产线正在生产。“看似复杂的设备,核心是‘搭积木’。”副总经理易敏指着设备介绍,运动控制、智能视觉等核心模块灵活组合,就能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这一“模块化”创新,是力巨科技深耕行业17年的核心竞争力。   2008年,三位创始人各投10万元起步,彼时国内触控屏贴合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精度与效率双低。团队扎根实验室攻坚克难,从单点技术突破到模块库构建,最终研发出水胶全贴合设备,以±0.01mm的对位精度和微米级作业稳定性,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如今,企业车载触摸屏贴合生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显示器侧边涂胶设备销量稳居全国第一,电视机喷胶、装配生产线稳居行业前三。   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创新的底气。企业每年将10%营收投入研发,80人技术团队中不乏中国首台点胶机研发“元老”,累计拿下发明专利 20 件、实用新型专利 124 件、外观设计专利 3 件、软件著作权 41项,且全部实现产业化。与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的产学研合作,更让技术创新如虎添翼,攻克高黏度流体微量配给等关键技术,研发的OCR全贴合方案实现国产化替代,斩获2023年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增资扩产筑生态

  1.2亿共享平台激活集群效应

  今年年初,力巨科技凭借专精特新“小巨人”资质,成功拿下集美北部1万平方米工业用地。总投资不低于1.2亿元的智能科创产业园蓝图已绘就,研发技术、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仓储物流四大功能区清晰规划,预计建成后将实现从“产能扩张”到“生态构建”的质变。   “这不是简单的场地扩容,而是要打造‘技术输出—需求反馈—迭代升级’的产业生态。”力巨董事长陈勇庆的解读揭开了扩产的深层逻辑。园区建成后,不仅将承载企业自身的研发生产,更计划联合上下游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上游对接芯片、传感器供应商,下游联动天马、京东方等屏显龙头,中间串联系统集成商,构建“研发—制造—应用”共享平台。   这一布局与集美区“强链补链”产业策略高度契合。作为厦门现代工业发源地,集美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已集聚航天思尔特、扬森数控、四信、硕橙等200余家工业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力巨的新基地,相当于为集群装上了‘加速器’。”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跨界破圈谋新篇

  从“设备商”到“方案商”的二次生长

  在力巨的客户名单里,既有苹果、华为等消费电子巨头,也有德赛西威、比亚迪等汽车电子龙头,甚至出现了深圳供电局这样的“跨界”用户。这种“破圈”能力,源于企业“顺势而变”的战略智慧。   “做设备不能追着订单跑,要盯着行业的未来走。”陈勇庆的经营哲学,让企业始终站在行业变革前沿:智能手机兴起前,力巨提前布局屏显设备;指纹识别萌芽时,果断投入200万元攻关;3C竞争加剧后,又转向车载电子、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依托水胶贴合技术积累,其车载屏设备精准匹配汽车智能化趋势,成为京东方、天马核心供应商。   更值得关注的是,力巨正从“设备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商”转型。其自主研发的MES+系统,能打通设备数据、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的信息孤岛,帮客户实现“一键式”数字化管理;联合英诺尔研发的“慧光智拣PTL亮灯仓储系统”,让仓储效率提升80%、防错率达99%,助企业降本50%。   从10万元初创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从水胶全贴合的“隐形冠军”到多赛道的“生态引擎”,力巨科技的故事,是集美工业机器人集群“强基、扩链、生态”的缩影。   图:力巨科技规划建设的智能科创产业园效果图。   (记者 帅浩 来源:集美报)

上一篇:
打通东西算力动脉中国联通筑牢AI时代“算力基石”
下一篇:
加工协会赴江西三花等四家企业开展调研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