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荔湾区文广旅体局关于荔湾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第16535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8-18

  

  刘凌峰委员:您提出的《关于提升荔湾区文化影响力,打造国际产学研一体文化名城的提案》的提案收悉。经会同相关单位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一、深化“文化+科技”融合新范式,全面赋能非遗传承与产业升级荔湾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非遗保护传承、传播推广与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变革,着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破解非遗传承困境。(一)非遗保护根基持续夯实,活化赋能成效彰显荔湾区非遗资源禀赋丰厚,保护体系完善,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6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7人,数量规模在全市持续领先。建成各级各类传承平台48个、非遗大师工作室91家、非遗关联企业近百家,形成层次分明、覆盖广泛、功能互补的保护传承网络。荔湾区打造了全市首个生产性非遗集聚区——荔湾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以保护传承、活态展示、生态延续为目标,引入荔湾区优质非遗传承人工作室27家,包括“三雕一彩一绣一窑”、广府茶艺、广州泥塑等荔湾特色非遗项目在内,打造集生产、展示、销售、体验、培训、研发、交流等于一体的非遗综合性集聚发展平台,进一步探索荔湾区非遗保护发展的新模式。荔湾非遗集聚区所在的珠江钢琴创梦园是在老厂区“微改造”基础上打造的文化科技融合型园区,依托珠江钢琴集团在音乐艺术领域的资源优势,引入数字音乐、动漫游戏、艺术教育等新兴产业,形成集非遗、科技、艺术于一体的复合型创新载体。2024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级单位。《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经市政府审议通过并由区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为区域非遗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提供坚实规划保障。荔湾区精心打造非遗传奇、青春非遗、万市大集、研学课堂、创意非遗五大特色品牌,成功举办广东省首届线上线下联动的非遗专场拍卖会,并于拍卖现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荔湾区作为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市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承办区,首次创新性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赋能”的文化传承发展新模式,成功引导区内龙头骨干企业——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度融入活动全链条。活动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余家央媒及省级媒体深度报道,累计辐射人群近百万,并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国际平台建立传播矩阵。(二)科技场景创新应用深化,文旅体验能级显著跃升荔湾区积极响应提案“数字保护”“场景创新”的前沿理念,全力推进非遗活化工程。建成并持续完善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集成全区非遗项目数据库、传承人档案、活动资讯发布等核心功能。联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学院在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成功承办“向新而行双向奔赴”省职教AI拥抱非遗活动周,深入探索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非遗创新设计、数字传播、教育传承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路径,积极推动非遗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时代生机。荔湾区积极推动前沿科技在文化场景的落地转化与应用示范,出台《荔湾区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探索精品低空体验项目,推动低空经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广州信念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情感交互与认知AI技术研发,正积极推进政务、文旅等多场景智能终端产品开发,涵盖轮式人形机器人、智能配送系统、交互服务机器人、虚拟数字人一体机等创新形态。企业深度依托荔湾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等实体空间资源,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大数据分析+情感认知模型构建+云端实时处理”技术集成,致力于打造情感化、智能化的文旅交互新体验,为传统文化注入科技温度与未来感,提升游客互动体验的科技感与趣味性。(三)区域发展与产学研协同体系构建稳步推进荔湾区积极拓展文化交流合作网络,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大局,共建大湾区文旅融合典范。我区牵头联动佛山禅城区、南海区,成功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标志着广佛极点文化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三地已共同编制《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广州市荔湾区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并正式签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23-2025年)》。荔湾区与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合作举办的“广佛非遗周”、“广佛万市大集”等系列品牌活动,内容涵盖非遗活态展演、文创设计市集、文旅融合发展论坛等多元领域,有力促进了两地文化资源、产业要素、市场客源的高效流动与深度融合,成功探索出非遗城际化保护发展的创新合作范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文旅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荔湾区积极响应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培育本土文化人才的战略建议,加快构建多层次、跨领域的人才培育与创新支持体系。荔湾区文广旅体局、广东轻工职业大学、珠江钢琴创梦园签订共同推动荔湾区非遗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政校企合作;区科工信局与区委人才办联合举办“荔湾区科技企业人才研修班”累计遴选培育192名区内重点科技企业(涵盖立白集团、广药集团、名创优品、唯品会等龙头企业)的核心管理人才与技术骨干,研修课程体系涵盖中山大学专业课程、产业政策深度解读、清华大学前沿研修等模块,着力提升企业家群体在科技创新、文化融合、战略管理等维度的综合素养。二、聚力文商旅深度融合新生态,全面激活文化资源动能转化荔湾区始终锚定文化资源价值转化这一核心命题,通过载体建设、场景革新与模式创新三向发力,系统构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商承文”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链,切实破解“场馆利用率低”“商业模式单一”等瓶颈。(一)世界级地标建设成效斐然荔湾区立足打造大湾区文化商业新地标的战略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白鹅潭商圈滨水魅力区。目前,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作为区域文化新枢纽已成为展示湾区艺术精粹、彰显时代气象的核心窗口;聚龙湾珠江太古里项目作为高端商业载体标杆,临江首开区首批次3栋已进行幕墙施工,计划于2025年底投入运营,未来将引入国际前沿消费理念与顶级商业品牌矩阵;华润万象城项目建设进度持续刷新,已施工至6M层楼面,商业板块预计于2026年开放,致力打造引领消费风尚的顶级商业体。在硬件建设扎实推进的同时,荔湾区更注重文化氛围的深度营造。2025年4月精心策划的“聚龙湾涌口电排站春日艺术生活节”通过原创艺术市集、主题插画展、“聚龙之窗”艺术装置等多元文化形态的有机融合,生动重构滨水空间的人文景观界面与生活方式体验,成功吸引年轻创意社群、文化爱好者与市民游客广泛参与、深度互动,显著提升了区域文化活力与国际滨水魅力区的品牌辐射力。5月起每周六晚举办的“艺动湾区”白鹅潭大舞台周末艺术汇将持续演出长达半年,以多彩的文化旅游体验丰富市民游客精神文化生活,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打造成展示广府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二)老西关特色商圈焕发新韵荔湾区聚焦广府文化影响力的深度提升与活态传承,在非遗业态深化方面,永庆坊作为全市首个非遗主题街区,成功汇聚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精髓,形成13家大师工作室集群,打造集观赏展示、沉浸体验、创意消费于一体的文化体验空间,游客可亲身参与广彩绘画、醒狮制作等互动课程,实现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市场价值的有效转化。泮塘五约创新采用“古村+文创”融合模式,精准引入艺术家工坊、青年创作空间与传统工艺展示场所,赋予历史村落全新的文化内涵与产业活力。在老字号业态焕新方面,荔湾区大力推动上下九广州酒家、陶陶居等老字号品牌通过产品迭代、跨界联名活动、文化IP孵化等方式精准对接年轻消费群体,持续巩固“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核心品牌定位。在夜间经济创新方面,永庆坊依托特色灯会、非遗深度体验、国潮主题消费等多元业态,结合灯光秀、音乐节等节庆活动,有效延长消费时段、拓展消费场景,成功培育具有鲜明岭南印记的夜间经济范式。荔湾区倾力打造的首个城市级艺文活动IP“永庆坊艺术月”荣膺广东省2024年度十大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成为广州地区唯一入选项目,充分彰显品牌引领力。永庆坊月亮桥、巨型月亮灯饰等互动艺术装置,精准营造“月光经济”效应,吸引海量游客夜间打卡。2024年度永庆坊累计接待游客总量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其中夜间客流占比高达40%,生动印证了文化赋能夜间经济的巨大潜力与市场空间。(三)特色消费IP培育纵深推进荔湾区坚持以品牌化、场景化、融合化为方向,打造“荔湾礼物”文创品牌,联合国有企业搭建市场化运营平台,在粤剧艺术博物馆设立文创旗舰首店,推出匠心非遗、荔韵景趣、西关风俗、舌尖荔湾、创意文博等五大门类多个系列,以文创消费带动文化价值转化依托成熟活动品牌,联动重点商业体、文旅企业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元的促消费系列活动。荔湾区将上下九步行街作为文化消费核心节点深耕细作,支持举办荔湾年货节、荔湾好物市集等活动,深度融合“品质消费+岭南文化”双核特色,荟萃潮玩设计、非遗技艺、本土美食等多领域优质资源,小红书平台逾10万人次参与。永庆坊、白鹅潭商圈成功获评商务部组织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创新举措;大西关(上下九-永庆坊)商圈荣列广州市首批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6个项目摘得广州首批时尚首发空间桂冠。下一步,我区将紧扣荔湾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定位,进一步挖掘已落地荔湾的文化企业优势合作资源,加快文化资源向发展动能转化,持续优化提升现代商贸、文化创意及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荔湾区文化影响力,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荔湾文化与城市影响力的关心与宝贵建议,我们将全力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致力于荔湾建设成为岭南文化传承创新的示范标杆,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贡献荔湾力量。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5年7月22日

  

上一篇:
黄羊洼镇: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 小杂粮实现美味蜕变
下一篇:
遂宁市安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2号建议的复函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