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生态“高颜值”、经济“高价值”,看“两山”实践的滨江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17



生态“高颜值”、经济“高价值”,看“两山”实践的滨江答卷!
发布日期:2025-08-18来源:滨开区浏览次数: 字号:〖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日子。大江不语,青绿作答,作为常州唯一临江板块,滨江,正以一张张江岸美图,交出“两山”实践的时代答卷。

一、“舍”“得”之间,变革书写

曾经,84家化工企业密集分布在长江常州段沿岸,最近的距江堤仅百米之遥。沿江拆除的第一家化工生产企业原常隆化工的旧址上,如今矗立着长江大保护展示馆,馆内 “化工围江”的历史影像与如今沿江的水清岸绿形成强烈对比。这座由腾退企业厂房改造的展馆,开馆至今已接待参观者超10万人次,成为长江常州段生态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环保科科长白羽站在已拆除的顺酐生产车间旧址前感慨:“2020年北厂区腾退后,我们停止了顺酐的生产,改为向外采购顺酐原料,每年可减排VOCs(挥发性有机物)约20吨。同时,我们将化工产能清退,专注于生产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产品,推动企业向绿色生产靠近、向更高效益靠近。”不到两年,常茂的转型升级就迎来了巨大成效,2022年销售收入达到6.57亿元,实现业绩新高。这种“关停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的策略,让滨开区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推动优质化工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实现产值逆势增长45%。

生态修复的“滨江经验”同样令人瞩目。通过“企业腾退—土壤修复—生态复绿”全流程管控,沿江构建起 “水系连通、绿廊串联、湿地净化”的生态系统。新龙生态林建成的华东最大中水回用工程,累计分流净化污水近2亿吨,相当于8万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减少直排长江40%。漫步在滨江十里生态绿廊,白鹭栖息、芦苇摇曳,与远处繁忙的常州港形成“生态与生产共生”的和谐画卷。

二、向“新”求“质”,产业涅槃

二次创业再出发,滨江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塑造出新旧动能“双轮驱动”的发展之势。

总投资50亿元的新创碳谷民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曾是打造“东方碳谷”的关键一子,2020年9月启动建设,正值滨开区刚刚经历区划调整,并肩前行,一路生花,如今,这家致力打造“碳纤维磁场”的企业,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原丝、碳纤维、复材部件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于未来,新创碳谷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谈源充满期待,“我们是产业龙头企业,更是链主企业,见证了园区再造带来的发展空间提升,也看到了以园带链、以链促产为企业塑造的更高平台。”

诚达新材料的转型堪称典范。这家曾年产 36 万吨可发性聚苯乙烯的化工企业,腾退后易址投资 20 亿元建设轻量化新材料项目,采用国际标准环保设施和智能化产线,规模化集约化,单吨蒸汽消耗从0.24吨降至0.15吨,污水排放量减少60%以上。更具突破性的是,企业通过管道直供替代罐车运输,每年节约物流成本1500万元,更安全更环保,产品成功打入美的、海尔等高端供应链。2024年,其销售额达18亿元,预计今年销售额将增长30%,并将加速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生物医药领域这样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在利用腾退土地建成的研发及生产综合大楼内,齐晖药业的技术人员正在对即将小批量上市的宠物药品制剂样品进行检测,据了解,这家以出口原料药为主的企业,2020年在园区推动下,瞄准大健康产业方向,围绕“转移一批、保留一批、提升一批”思路,深入开展转型升级工作。近年来,更是抢抓国内宠物药市场发展赛道,累计投入近2亿元,首批产品已于年初试制成功。“2025年上半年,我们的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0%。”齐晖药业董事长刘祥宜透露,滨开区提供的“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服务,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让创新成果能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三、生态共识,“入眼”“入心”

魏村街道新华村,靠近长江常州段不过数百米,村民们每日早晚最常见的休闲活动,就是沿着省庄河生态廊道一路到江岸散步。“空气老好了,最近常泰大桥要通车了,晚上灯一亮可漂亮了!”村民们的笑容里,是对生态改善最朴素的认可。

如今,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后的滨江沿线,再也没有异味扑鼻,只有满目的绿意和生机。近年来,江豚、娃娃鱼等一批珍稀鱼类重现长江常州段,仙八色鸫、震旦鸦雀等稀有鸟类的身影纷纷在长江生态廊道出现。

沿江农文旅发展的“滨江颜值”可感可亲。近年来,随着常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推进,一个个沿江老节点聚合长江文脉、工业遗存、产业活力,被打造成“出新”“有心”的文旅新地标,譬如曾一度集聚了245条渔船的水上渔村“渔港码头”,如今是春江八景之一的“渔港夕照”,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新北核心区“八个一”规划中的“一岛”德胜岛,更是在今年4月举行了隆重的“邀您做岛主”项目推介会,吸睛无数,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就业转型的 “滨江温度” 同样温暖人心。针对腾退企业员工再就业,滨开区组织开展长江大保护援企稳岗专场招聘会,打通园区企业招聘与下岗员工求职的互通互补互动桥梁,并对吸纳转型升级企业再就业并组织开展上岗培训的辖区内企业,给予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同时,自主创业人员还可申请开业补贴。

在江岸,春江护渔队队员的身影每日在江堤旁巡护,他们中不少都是昔日的渔民。“以前想着怎么捕鱼,现在每天想着怎么护渔。”陈开富每每想到上岸经历就无限感慨,但肉眼可见的生态修复成果让他仿佛回到了童年,感觉特别值:“江豚迎着波浪翻滚跳跃,江豚爱吃小鱼,它追逐小鱼时,鱼儿不停地跳出水面,这时空中就出现了鱼雀,鱼雀紧跟着江豚,啄住跃出水面的小鱼。”

四、从“风景”到“前景”,抬眼就是未来

八月的长江常州段,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正于波澜壮阔之间磅礴汇聚。复绿面积超3600亩,生态岸线占比达80.6%,位列全省第一。园区亩均税收从2019年的11.1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48万元,连续七年入围中国化工园区30强。一个个数字,是滨江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回响,也是蕴藏在绿水青山间的发展密码。

常泰长江大桥通车在即,新北区委常委、滨开区党工委书记巢彬描绘着未来蓝图:

我们将紧抓沿江万亩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机遇,坚持以高水平保护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完美交融;同时,抢抓常泰大桥建成通车历史机遇,积极争创国家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重点挖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户,助力本土企业出海,在内外联动中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开放赋能构筑双循环滨江枢纽,以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能,以营商环境之优谋高质量发展之劲,让创新平台、化工园区、长江岸线等区域资源成就创新创业沿江高地拔节生长!

江岸,中瑞国际合作产业园二期项目即将投用,更加绿色、低碳、智慧的产业环境正清晰可见。安赛乐米塔尔、比亚迪二期、睿恩新能源等重大项目的相继落地,为区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以“产”立业,“链”动全局的新滨江雏形已现。

在全国生态日之际,常州滨江的故事仍在续写,它告诉我们:守护绿水青山,方能赢得金山银山。


上一篇:
我市靶向发力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跳出“舒适圈”打造“内生力” 无锡商家各显神通锻造市场竞争力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