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经济答卷 聚力跃迁 ——五载产业升级撑起城市增长新脊梁
发布时间:2025-11-25

  整装待发的柳工挖掘机。全媒体记者覃科摄

  编者按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新程将启。过去五年,柳州在高质量发展航程中破浪前行,不断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即日起,本报推出“五载铸辉煌答卷新时代——柳州‘十四五’城市高质量发展全景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现柳州五年来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对外开放、文化繁荣、民生福祉、绿色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性变革与突破性进展。

  柳州汽车产量累计达到3200万辆,柳钢集团3800毫米宽厚板填补广西宽厚板生产空白,柳工新能源工程机械等产品销量全球领先,广西首台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在柳州下线,国内首条量产氮化镓激光器芯片产线满产达产……

  守正笃行,创新蝶变。“十四五”时期,一个个“柳州制造”取得的重要突破,见证了柳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的铿锵步伐。

  从汽车、钢铁、机械“老三样”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到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新三样”新兴产业集群成势,再到农产品加工、林木加工等优势产业向“精”提升,“3+3+X”现代化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挺起了西南工业重镇的发展脊梁。

  拓新局

  在柳州,传统产业被视为宝贵“家底”。如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答案是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11月21日,由上汽通用五菱主导建设的汽车零部件“以竹代塑”全产业链在柳州正式贯通。这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在绿色材料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从竹子种植到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全链条整合。

  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赵肖斌说:“我们已成功打通‘竹源农户—纤维基地—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全产业链,目前具备竹纤维材料规模化应用能力,正积极拓展汽车内饰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未来,搭载‘以竹代塑’零部件的上汽通用五菱车型将走向全国、驶向东盟,让绿色材料成为中国智造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一条产业链的构建,打开了柳州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这种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的生动案例,不仅激荡着汽车产业的新活力,也涌动在钢铁、机械产业。

  今年10月,柳钢集团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进入环境部署阶段,完成推动数智化转型的重要一跃;11月,柳工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创新中心启用,进一步加快柳工从国际化向全球化转型的步伐。

  这只是柳州全力推动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焕发新生的一个缩影。

  柳州通过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柳钢集团“四个百万吨”产品升级工程、柳工“三全”规划等5项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加速推进。目前,柳州汽车产量累计达3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突破300万辆;柳钢集团开发出系列高强度汽车、工程机械用钢,品种钢比重稳步上升;柳工新能源工程机械等产品销量全球领先,海外营收占比达46.9%。

  奔新路

  这五年,我市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奋进描绘“新”图景——人形机器人、芯片、风电机组等产业从无到有、聚木成林,填补广西相关领域的空白;锂电池、ITO靶材、云母珠光材料等产业发展节节攀升,从技术到市场再到资本并购,柳州新质生产力积极融入全球浪潮。

  “悟空,你来自哪里?”

  “我是优必选生产的机器人,我来自柳州。”

  在优必选柳州智慧工厂里,一台台巴掌大的机器人在生产线上诞生,它们能流利地与人对话,完成一系列指令。

  柳州优必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母公司优必选科技是全国首家在港股主板上市的人形机器人企业,2022年进驻柳州,如今已成长为我市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今年6月,广西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在企业下线,优必选科技制造中心总经理孙昌荣感慨:“这不仅是优必选的里程碑,更是人形机器人与柳州这座工业名城深度融合、携手创新的生动实践。”

  五年来,这样朝气蓬勃的故事不断上演。

  广西飓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北大博士团队埋头攻关,率先实现氮化镓激光芯片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空白;柳州赛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仅四年,凭借汽车电驱、电池等产品,年产值已突破110亿元;不到3年时间,嘉泽、金风“链主”效应显现,实现风电产业“串珠成链”,带动飞沃科技、清安储能、威力传动等配套企业投产;五年里,环球新材国际成为中国首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珠光材料企业,并陆续并购韩国珠光颜料龙头企业CQV、德国默克集团全球表面解决方案业务……

  数据显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从2020年的10.8%上升到2024年的29%,新兴产业集群成势。

  谱新篇

  五年前,焊接机械臂、无人物流车等工业机器人开始逐渐登上柳州智造的舞台,它们代替人工,实现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五年后的今天,人形机器人、智能岛再次定义智造模式,无人驾驶汽车驶上公开道路……那些曾经出现在科幻片中的场景,正在柳州成为现实。

  人工智能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柳州以“人工智能+制造”脱颖而出,近来,各大权威媒体平台纷纷关注报道。

  “十四五”以来,全市获自治区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认定的企业134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参评率、智能制造成熟度二级以上企业数量等指标均居全区首位。

  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旺盛的“智改数转网联”需求,以及面向东盟的广阔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行业头部企业和创新团队聚焦柳州、奔赴柳州。

  “我们希望面向西南地区、东盟市场乃至欧洲市场,在广西建立总部基地。前期与柳州的合作非常顺利,后续我们还将聚焦机器人产业,推动我们投资的十几家人工智能企业与柳州进行深度合作。”追创创业投资(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腾表示。

  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柳州正奋起突围。

  当前,柳州积极践行“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以场景驱动和产业引导基金为抓手,加快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产业集群创新基地。

  “十四五”朝前发展的印记,为即将启程的“十五五”积蓄了更多力量。柳州将全力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三篇文章”,加快构建“3+3+X”现代化工业体系,坚守工业本色、挺起工业脊梁、重振工业雄风、再创工业辉煌。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上一篇:
京东集团否认发行京东健康股权挂钩债券传闻
下一篇:
(上互动)中国人保:业绩稳定增长,股价波动受市场因素影响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