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13家赴港IPO的光伏龙头,现在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2025-11-25

  港剧《大时代》至今都被奉为经典之作,而“大时代”也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剧烈变革与机遇迸发的代名词。

  时隔多年,当港股在2025年重回全球 IPO 募资榜首,恒生指数上半年涨幅跻身全球前三,中国光伏企业正以密集赴港上市的姿态,书写属于自己的“大时代”。

    从 钧达股份 5月成功发行H股募资近13亿港元,到 阳光电源 、 晶澳科技 、 先导智能 、 罗博特科 等十余家光伏产业链企业密集递表,光伏行业“赴港”上市渐成趋势。这其中不仅是企业融资渠道,全球化的战略选择,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舞台争夺话语权的关键一步。

    从“回A”到“赴港”  光伏资本市场 逻辑逆转  资本市场的风向变幻,往往折射着产业发展的周期更迭。

    2022年,在港股上市的 协鑫科技 、 新特能源 、 彩虹新能源 、 信义光能 先后宣布拟“回A”上市。

    事后回看,当年可谓中国光伏的“巅峰”,彼时的资本市场正以极大的热情押注光伏。据光伏头条统计,仅多晶硅环节,2022年计划或者在建的项目多达41个,总规模达552.45万吨,涉及投资金额超7000亿元。(41个项目,总产能552.45万吨!多晶硅扩产大潮将至,谁是最终受益者?)其他硅片、电池、组件以及配套的辅材环节扩产潮则更加凶猛。

  

  扩产潮之下,A股市场成为重要融资通道, 隆基股份 、 通威股份 、 晶科能源 、 晶澳科技 等60家A股企业,抛出了超1800亿元的融资计划,其中900亿元已经成功落地。

  出色融资能力,不断飙升的市场估值,让身处港股的光伏企业决心“回A”。

  三年过后,2025年的光伏资本市场与2022年相比可谓变了乾坤。光伏企业由“回A”转为了“赴港”。

  

  截至目前,2025年已经有13家光伏企业计划或者实施赴港上市行动,其中 钧达股份 在递表1年后,成功上市。 晶澳科技 、 阳光电源 、 先导智能 、 罗博特科 等光伏企业已经正式递表, 聚和材料 与 德业股份 则发布了拟赴港上市的公告。

    “龙头”领衔,优质资产扎堆  融资、全球化、品牌效应是 核心诉求  2025 年的港股市场,光伏企业成为最耀眼的“新势力”。

    这场上市潮并非单一企业的偶然选择,而是覆盖光伏全产业链的集体行动,从上游材料、核心设备,到中游电池片、组件,中国光伏企业几乎全线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上游材料领域,建邦高科作为国内光伏银粉龙头,2022-2024 年市场份额稳居前三; 聚和材料 是光伏银浆的龙头;日御光伏则是全球第四大光伏银浆供应商。

    中游电池、组件端包括常年位居电池出货榜前五的中润光能、 钧达股份 、英发睿能。组件则是光伏龙头 晶澳科技 。

    逆变器环节, 阳光电源 电源无疑是当前的光储明星企业,其赴港上市具有标志性意义。 德业股份 的营收业绩长期位居逆变器领域的前列,思格新能源在光储逆变器领域成长快速。

    设备端包括今年A股市场上火爆的 先导智能 ,此外 大族数控 与 罗博特科 同样是设备领域重要的企业。

    上述企业,除 晶澳科技 、 钧达股份 股份之外,2024年全部盈利。在当前产业环境之下,能够盈利的企业无疑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这些赴港上市的光伏企业,无疑是中国光伏的“优质资产”。

    对于赴港企业而言,赴港上市诉求多有不同,但融资渠道,全球化战略布局、国际化品牌形象几乎是所有企业的共同诉求。

     阳光电源 明确,赴港交所上市,上市将有助于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我们的国际化品牌形象,打造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本公司核心竞争力。

     晶澳科技 表示,“本公司寻求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推进我们的国际化发展策略,搭建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加速全球化建设,增强我们的国际品牌形象。”  中润光能则认为赴香港上市不仅有助于为日后募集资金创造机遇,亦将让更多的国内和国际投资者。

    港股赋能  光伏“大时代”的 资本支点  中国光伏企业扎堆赴港,并非单纯追逐港股的市场热度,而是香港资本市场“立足中国、连接世界”的独特定位,与光伏产业全球化需求的深度契合。作为东西方资本的交汇点,港股为光伏企业提供了其他市场难以替代的价值。

    首先,港股是光伏企业获取国际资本的核心通道。

    多家赴港上市企业的招股书中提出,全球光伏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太阳能在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中的占比预计2029年将达63.1%,美国、欧洲、中东等市场的需求持续攀升。但光伏产业的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需要巨额资金,港股汇聚了新加坡、中东、北欧等国的主权资本,这些长期资本对新能源赛道的青睐,能为光伏企业提供稳定的融资支持。今年9月 协鑫科技 获得国际长线基金香港无极资本50亿元的投资,便可见一斑。

    其次,港股的上市规则优化为光伏企业降低了门槛。相较国内上市收紧的政策,中国证监会推出“五项对港合作措施”,其中便提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从 钧达股份 的上市历程便可以印证。2024年2月6日, 钧达股份 递表,2025年5月28日成功上市。仅用一年时间上市,这与A股各板块平均两年多的上市时间相比,形成了巨大反差。

    此外,港股是光伏企业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关键平台。相较于A股,港股的投资者以海外机构为主。如今,光伏企业“出海潮”已起,赴港融资所得国际资金将用于海外产能建设与技术研发,为企业全球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港股的治理标准将倒逼企业提升规范化水平,助力光伏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

    更深层次来看,光伏企业赴港上市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争夺全球定价权的重要一步。以港股平台,提升中国光伏企业财务、经营管理方面的透明度,让海外市场了解中国光伏新能源产品的定价逻辑与产业优势,逐步打破国际市场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认知偏差,推动全球光伏产业定价体系向更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大时代》里的股市博弈,到如今光伏企业的集体赴港,香港资本市场始终是中国企业连接世界的桥梁。当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袭来,中国光伏企业正以港股为支点,在技术、产能、品牌上全面布局全球。这场“大时代”的故事,不仅是企业的资本征程,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从“中国制造”向“国际智造”升级的缩影,而港股也将在这场浪潮中,成为全球新能源资本的核心舞台。

  

上一篇:
小米17 Ultra将发:支持卫星通信、UWB与100W快充
下一篇:
破局与蝶变:宁乡经开区以营商环境之优筑发展之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