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华夏幸福预重整,最大债主中国平安“掀桌”了
发布时间:2025-11-25

  417万,让平安和 华夏幸福 干起来了…

  近日,由 中国平安 方面派驻 华夏幸福 的唯一董事王葳发布声明,明确表示她对 华夏幸福 进入重整程序等相关事宜“完全不知情”。(事件参考因拖欠417万工程款,“环京一哥”被申请重整)王葳指出,公司方面未以任何形式告知本人、提供相关资料、征求意见或召开董事会会议进行审议,认为此举程序存在重大瑕疵,并已就此向监管部门投诉。显然,这家昔日的“环京霸主”与其最大债权人 中国平安 已彻底决裂。

  华夏幸福 目前最大债主

  中国平安 “掀桌”了

  在 中国平安 对 华夏幸福 的重磅投资中,其押注的筹码已高昂到难以承受更多损失。平安不仅是 华夏幸福 持股量最大的单一股东,更早年间还通过债权形式向其投入了数百亿资金。

  据悉,平安对 华夏幸福 的风险敞口总计约540亿元。具体构成包括股权投资180亿元,以及以永续债、另类金融产品等形式开展的360亿元表内融资。早在2021年,平安已对这540亿元投资计提了432亿元的减值损失。今年以来,平安虽已开始减持 华夏幸福 ,但实际亏损依然巨大。

  回顾2018年前后,平安以每股近24元的价格,斥资约180亿元增持了 华夏幸福 7.58亿股,占其总股本25%以上。而在官方宣布司法重整之前, 华夏幸福 的股价已跌至每股2元左右。

  即便经过近期的少量减持,平安仍持有 华夏幸福 约25%的股权,对应市值仅剩约25亿元。

  如今, 华夏幸福 突然打出“司法重整”这张牌,作为其大股东兼主要债权人之一,平安将面临更为复杂的不确定性风险:

  此前债务重组中所承诺的偿付方案,最终能兑现多少?

  上市公司的资产与业务将如何重新分配与切割?

  若引入新投资人,股权将被稀释,股票或被低价处置,这对持股成本高昂的大股东而言,显失公平;

  此外,王文学是否会出局?未来公司将由谁接手掌控?

  这一切,目前均悬而未决。一旦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平安在 华夏幸福 投入的数百亿资金,很可能将失去话语权。平安如今唯一能争取的,就是尽量少输一点。

  招募重整投资人

  谁愿成为下一个“平安”?

  2023年11月17日, 华夏幸福 发布公告称,收到 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 出具的决定书,指定该公司司法重整清算组担任预重整期间的临时管理人。该消息推动 华夏幸福 股价连续三日涨停。

  需明确的是,预重整并非真正的司法重整。真正的司法重整需取得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路条”以及更高级别法院的批准,而 华夏幸福 目前尚未获得这两项关键许可。

  预重整机制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绝大多数进入预重整的企业,最终难以获得批文,无法跨入真正的司法重整阶段。然而,它确实构成司法重整的前置程序。一旦成功转入司法重整,债务削减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这对 华夏幸福 而言自然是利好,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是一种解脱。因为根据银行内部规则,债务重组过程中,利息可以协商,展期也可谈判,但本金通常不能打折。

  而一旦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并完成法定流程,债务本金的削减将具备制度依据,银行内部亦可据此合规处理。这正是司法重整的另一重制度价值。当然,前提是企业能真正迈入那一阶段。

  然而对 华夏幸福 来说,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司法重整需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人。谁将担此角色?谁有能力承担?更直接地说:

  谁愿意重蹈 中国平安 的覆辙?

  在债务关系中,欠款规模本身有时会成为谈判筹码。当企业负债足够高,便可能在谈判中掌握一定主动权,甚至以“系统性风险”作为博弈条件。若债权人不同意重组方案,企业可能走向清算,使各方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从根本上看,爆雷企业解决债务问题通常只有三条路径:

  一是破产清算,即全面梳理资产与业务,通过变卖资产清偿部分债务。这是最不理想的结果;

  二是债务重组,即与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协商,通过展期、减免利息、豁免罚息、以资抵债等方式,以时间换取经营恢复的空间;

  三是司法重整,即由法院指定管理人,引入新资金与新投资人,系统性实施债务与企业重整。

  无论选择哪条路径,爆雷企业的根本目的,都是在法律框架内实现债务减免,而债权人则往往需承担相应损失。

上一篇:
电力设备行业成长性行业的复盘比较研究:非线性增长已近在眼前,储能推动锂电行业迈进新周期
下一篇:
中国一汽战略投资卓驭科技 自动驾驶赛道迎来百亿估值新玩家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