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外资重仓上海!总部经济、高技术、消费三驾马车,领跑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布时间:2025-11-25

  前不久,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将把亚洲聚四氢呋喃业务整合至中国漕泾基地,同时停止韩国蔚山化工基地的聚四氢呋喃生产。这不是简单搬迁,而是自1885年起便与中国结缘的巴斯夫,在全球经济低迷、保护主义抬头之际,给上海投下的“信任票”,更印证了中国发展与开放的双重确定性。

  岁末回望,上海外资成绩单亮眼:截至9月底,“十四五”累计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1003.3亿美元,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今年前三季度新设外资企业4764家,同比增5.5%;存量外资企业超7.9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逾3800亿美元。

  数字背后,是上海守住“稳外资”基本盘,更书写着“能级提高、结构优化”的高水平开放新篇章。

  总部经济:稳外资的“压舱石”

  上海是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密集的城市,今年新认定44家,累计达1060家。更难得的是,21%的总部已是大中华区及以上级别,能级持续跃升。

  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多年来一直占据着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排名第一的位置,这当中,总部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这是因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核心职能通常是代表境外母公司,对境内的子公司、分支机构开展战略决策、资源调配、财务结算、运营协调等管理工作,这类活动均属于商务服务业的典型业务形态。

  今年前三季度,以总部经济为主的商务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8.83亿美元,商务服务业占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例从2024年的40.7%升至48.8%,同比增幅高达68.8%。

  这背后是政策的“添柴加薪”。2月,上海印发《上海市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措施明确鼓励总部集聚研发创新、财资管理、投资决策、采购分销、供应链管理、共享服务等功能,建立培育型总部、中国区总部、亚太区总部、事业部全球总部分级体系,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功能承担给予精准支持。

罗氏制药中国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启动仪式在张江举行。

  企业用行动投票:今年5月,罗氏制药砸20.4亿元在沪建生物制药基地,用地约53亩、建面约2.5万平方米,预计2029年落成、2031年投产,罗氏制造中国总裁边欣直言“多亏政府支持,未来继续加码在华布局”;9月,第一三共总投资约11亿元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新生产大楼在张江开工,作为国家首批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这座大楼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加速创新疗法落地关键的“关键引擎”。第一三共中国总裁林美智雄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本土化战略布局,扩大创新药物可及性,践行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高技术产业:外资增长“新焦点”

  如果说总部经济是“压舱石”,结构优化就是高质量发展“加速器”。今年上海外资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高技术产业成布局“新焦点”。

  市商务委副主任何冬宾透露,“十三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为23%,“十四五”期间,该占比提升至33%,其中,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为主的高技术制造业,占制造业外资比重达52%。

  与此同时,“十四五”期间,房地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从峰值的15.3%下降至3.5%。一升一降间,外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更足。

  11月5日,在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当天的下午2时,车墩镇工业区CD-21-005号地块出让签约仪式在松江区规划资源局举行,新材料领域的领军外资企业——梯爱司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仪式上宣布,将其亚洲唯一的技术中心落户松江区车墩镇。

  梯爱司隶属于法国HEF集团,为 华为 、大众、通用、丰田、 特斯拉 、 格力 等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服务,在全球细分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记者了解到,此次建设的项目属于“336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建成后主要从事环境友好型材料表面工程领域改性技术的研发,以及液体渗氮、真空镀膜等符合国际标准的工业化表面改性加工。项目拟投资1.47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8亿元。

  两天之后,德国光学和光电领域巨头蔡司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正式签署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议,标志着蔡司大中华区总部综合园区项目取得关键性进展,即将进入建设阶段。蔡司大中华区总部综合园区也是蔡司迄今为止在华的最大单笔基建投资。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开放的营商环境、利好的政策、充沛的人才与资源,以及发达的供应链体系。这一独特的优势组合,使中国成为理想的商业目的地。”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铭远表示。

  创新根基在研发。今年上海新认定外资研发中心40家,累计达631家(含19家全球研发中心)。这些“最强大脑”串联上海创新资源与全球市场,推动技术成果本地转化、全球共享。

  消费市场:外资逐鹿“竞技场”

  总部经济是“高端内核”,消费市场就是“活力外延”。1-10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50.24亿元,同比增长4.8%,庞大增量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商业、文旅、酒店领域成外资“必争之地”。

  2025年上海首店经济火出圈:1—10月,上海新增首店848家,其中餐饮业和零售业新开首店498家和275家。级别方面,新增全球及亚洲首店13家,全国及内地首店134家,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17.3%,其中品牌属地包括中国、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德国等。

  今年上半年,霍伽(HOKA)全球首家体验中心、蔻驰全球首家度假区门店等标志性项目纷纷落子,阿迪达斯旗下三叶草全球旗舰店在安福路开业。到了下半年,首店经济依然红火;7月,法国户外运动品牌萨洛蒙全球首家概念店成了三叶草在安福路的邻居;9月,拥有66年历史的全球鞋履品牌暇步士(Hush Puppies)中国首家主题旗舰店入驻上海合生汇,伦敦童装品牌Wynken中国首店也进驻晶耀前滩。还有阔别3年的H&M中国内地首店,以“风格之邸”姿态重返淮海中路,还同步带来大中华区总部……

H&M中国内地首店,以“风格之邸”姿态重返淮海中路,还同步带来大中华区总部。

  文旅领域惊喜不断:全球最大乐高乐园在金山开园,8大主题区里全球首发“悟空小侠”主题区,满是中国文化味。默林娱乐CEO菲奥娜伊斯特伍德信心满满:“长三角有近5500万人潜在客群,中国市场机会无限。”投资约28亿元的“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也已落沪,预计2027年开门迎客。

  高端酒店则再添新地标:上海前滩华尔道夫开业,让上海成为全球第三座拥有两家华尔道夫的城市,另两座是多哈、迪拜。希尔顿亚太区总裁艾伦瓦茨直言:“上海是亚洲最具活力的国际大都会,这是我们对中国高端旅游市场的坚定信心。”

上一篇:
未来中国房地产十大趋势
下一篇:
中国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一半用钉钉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