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关键节点再办千人盛会,青岛加速奔向全球虚拟现实研发高地
发布时间:2025-11-24

"

加注“10+1”创新型产业体系,青岛再有新动作。

11月21日-22日,以“虚实无界智享未来”为主题的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在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以下简称“创享中心”)举行。官方报道提到,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院士专家、头部企业、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代表,以及新闻媒体等千余人参会。

如果说人数多寡,代表了业界对大会以及青岛的重视、认可程度,那么参会企业则更能直观体现大会含金量——歌尔、大朋VR、格如灵、雷神科技、EX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虚拟现实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齐聚一堂。

历经八载盛会,青岛正加速奔向全球领先的虚拟现实研发高地,而作为盛会举办地的崂山区,则凭借自身的率先垂范与久久为功,向着“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的目标稳步迈进。

"

青岛真正站上新兴产业风口

千人参会规模与头部企业齐聚青岛的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历经多年接续发力,已形成规模化优势。

张力伟王宏翔摄

一方面,在虚拟现实领域,青岛占据着先发优势。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大力推进虚拟现实产业,这也被视为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元年。同年,崂山区乘势提出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自此拉开青岛将近10年的虚拟现实产业布局之路。

占据先发优势,意味着青岛在整合产业链关键资源等方面,将拥有更大的主动权。

青岛确实将先行优势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据青岛市市长任刚介绍,青岛已构建覆盖核心器件、整机组装和内容制作的完整产业链,集聚歌尔、大朋VR等头部企业及140余家配套企业,中高端设备出货量占全国市场八成以上。同时,青岛在人机交互、图形运算等领域三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众所周知,虚拟现实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无论是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还是关键技术突破,都将为青岛抢占新兴产业的发展风口,增添优势。

另一方面,青岛近年来在持续加力布局虚拟现实产业。

在青岛最新布局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虚拟现实所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明确为要优先发展的2个先导产业之一,而虚拟现实则是要重点布局的细分产业赛道。

这意味着,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将得到青岛市级层面更多的重视与推动。

与此同时,青岛也在不断完善载体建设,力求通过打造更高能级的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放大资源集聚优势。

2022年9月,坐落于崂山区的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成为全市首个挂牌的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自挂牌至今,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歌尔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9月建成投用,整机项目投产,光学模组和微显示模组项目完成产线搭建,科技创新区建成投用,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落地运营。

王海滨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园区重要综合配套项目的创享中心也已正式投用,并从本届大会开始,将成为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永久举办地。

王海滨摄

据了解,创享中心融合VR、AR、空间计算、数字孪生、全息拆解、虚拟拍摄等10余项前沿技术与人文元素,设有钱学森书信互动光影前厅、碗幕数字沙盘、XR硬件全息拆解展示平台、元宇宙全感悬空球幕飞行影院等板块,沉浸式感受虚拟与现实交织的魅力。

随着未来更多的载体平台搭建起来,青岛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布局将日臻完备,而这正是青岛站稳新兴产业发展风口的底气所在。

奔向全球领先的虚拟现实研发高地

青岛大力布局虚拟现实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让城市始终有机会接触前沿行业,能够保持对先进技术、新兴产业的敏感度。

我国“十五五”规划围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人工智能是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是交互技术,二者深度融合不仅催生了一系列新场景、新应用、新业态,更在重塑产业格局,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度变革的一股新生力量,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所说:“今天,我们站在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共同孕育新一代通用性技术平台和产业变革引擎的新起点,共同探讨‘VR+AI’的创新发展路径,正当其时,意义深远。”

而在青岛的“10+1”产业布局中,人工智能产业也是与虚拟现实所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一道,要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

因此,这两大产业领域若能“强强联合”,无疑有助于青岛更好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真正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在21日的大会开幕式上,歌尔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姜龙结合歌尔自身的产业布局,提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正迈入“AI+元宇宙”时代,AI眼镜将成为下一代重要终端,未来5-8年有望部分取代智能手机。

这背后,一场激烈的城市竞速赛即将上演。

要知道,在智能手机爆发的红利期,苏州、郑州等城市都曾因此而受益。特别是郑州,在电子信息领域,坐拥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以智能手机、计算终端为核心,辐射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达70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2.9%。

面对新一轮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产业爆发红利期,青岛显然并不想错过。以此次大会为契机,青岛便进一步延展了在虚拟现实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的触角。

王海滨摄

在创享中心四层的产业展区,集中展示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系列成果。其中,虚拟现实展区汇聚歌尔、大朋VR、格如灵、雷神科技、亿境虚拟、雷鸟RayNeo、九境美、索尼、小派等30余家国内外领先企业的多款特色展品,以及Astation、花木兰、生命奇旅等多款LBE大空间和VR电影作品。人工智能展区则展示了多款EX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具身机器人产品,为参会嘉宾全面呈现虚拟现实全产业链的前沿动态和产品应用。

作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强龙头”,青岛在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同样也承载着山东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的雄心。

会上,山东省副省长孙喜民在致辞中提到,山东将虚拟现实纳入“十五五”重点布局,拓展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发挥全省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扎实的优势,推动虚拟现实与行业融合应用,培育更多的名品、名景,促进场景供需对接,助力元宇宙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努力将虚拟现实产业打造成为山东的亮丽名片。

同时,他也专门对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提出了新期许:“期待青岛市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积极引进新理念、对接新技术、寻求新合作,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虚拟现实研发高地,为全国、全省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山东想要真正在新型工业化领域站稳脚跟,需要青岛这样的龙头城市发挥表率作用,更好地聚拢企业、人才等资源,形成健康的产业生态,以带动整个地区转型升级。

张力伟王宏翔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也化身资源聚合的平台,通过举办2025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虚拟现实产业专题供需对接活动,促进“技术验证—场景落地—商业闭环”全链路打通,加速一批优质项目在青岛落地生根。

此外,大会期间还举办了“青岛虚拟智能体产业大会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第七届‘百企百景’对接洽谈会”,以及聚焦VR与数字技术、工业互联网、人机交互、智慧体育、标准化体系的五大融合应用分论坛,旨在激发更多创新活力,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青岛。

盛会加持,何以崂山?

新兴产业的培育从来都急不得,无锡的集成电路封测、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都是数十年磨一剑,在专业和坚持中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崂山区对虚拟现实产业的培育,也同样如此。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虚拟现实产业的地区之一,崂山区现已汇集虚拟现实相关企业148家,其中包含独角兽企业3家、上市和挂牌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省瞪羚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集聚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3家高能级创新平台。去年,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规模突破220亿元。

成绩背后,崂山区抢抓机遇的敏锐行动力以及“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后者,对于崂山区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政策层面,崂山区早在2017年便已出台《崂山区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实施细则(试行)》,2019年又加以修订升级,发布《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等。

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崂山区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了覆盖企业落地、研发投入、场景应用、人才激励的全周期政策服务体系,推出“繁星计划”“一业一策”等精准政策,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这样精准的服务,为崂山区招引优质资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助益。作为国内最早布局虚拟现实产业的企业,2023年大朋VR正式将总部迁至崂山区,在谈及为何选择崂山区时,大朋VR创始人、董事长陈朝阳用两个词概括——专业、效率。“从跟崂山区招商团队初次接触,到上个星期正式落户,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专业和效率。”

作为青岛市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崂山区后续还将在政策层面继续加码,下一步将出台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建设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王海滨摄

在载体搭建方面,自2017年开始举办的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现已举办八届,成为崂山区推介自身政策、展示营商环境、企业推介的重要平台。

在今年大会上,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也围绕“虚实无界风正劲智享未来再扬帆”的主题进行产业推介,并从“速度、深度、高度”三个维度,系统介绍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成效。

会上,杨克敏明确,围绕“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目标,崂山区将推动两大产业规模均突破千亿元,并构建总规模近50亿元的产业基金组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有目标、有决心、有行动,一幅“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的美好图景,正在崂山区加速成为现实。

上一篇:
美妆原料商珈凯生物冲刺北交所:华熙、温氏等资本对赌时限迫近,产能利用率不足五成仍拟募集扩产
下一篇:
国寿新篇章:首届董事会履职,七万亿巨轮驶向深蓝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