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2025广州车展:分化与竞合,车企竞争回归技术与生态本质
发布时间:2025-11-24

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压轴A级车展,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已经开幕,同时,广州车展也是国内车市年终压轴大戏,每年的广州车展都清晰展现了行业在激烈竞争中的最新动向,今年也不例外。官方数据显示,本届车展集结了93台全球首发新车,较去年显著增加,新能源车型在展车中的占比已接近六成,直观印证了行业转型的深化。

然而仅仅时隔一年,车市变化能有多大?对比两届车展不难发现,从行业数据、车企竞争格局、产品技术趋势等多个方面,中国车市已发生显著的变化。展会现场热度分化明显:新势力展台不再如往年般拥挤喧闹,行动更趋务实;而传统车企与合资品牌则积极反击,凭借密集的新品投放与加速的本土化创新,重新吸引市场目光。

▍务实求效与强势反攻

本届车展最鲜明的特征,莫过于新势力与传统汽车阵营在战略定位与表现形式上的显著分化。曾经依靠高管流量效应与重磅新品引爆车展的新势力品牌,今年集体转向“务实”。小米展台的发布会由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主讲;余承东也未像往年那样频繁串馆互动或开展“云探展”,新势力高管的“出镜率”与话题声量较去年明显下降。

不仅如此,新势力在新品发布上也显得克制,除零跑A10全球首发、小鹏X9超级增程首次亮相车展外,多数品牌的发布会聚焦于年度技术成果回顾与市场成绩总结——理想分享VLA司机大模型的行驶数据,小鹏第100万台整车下线,乐道则推出L90黑骑士特别版这类细分市场衍生车型。

新势力的“低调”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发展逻辑的转变。经过数年扩张,盈利与真实销量已成为新势力的核心追求,而车展“流量”向订单的转化效率始终存在不确定性。

现阶段,新势力核心用户更依赖线上渠道获取透明的价格与配置信息,新品发布、技术解读与订单转化可通过线上高效完成,线下门店则聚焦试驾体验、交付与售后保障,无需过度依赖车展线下流量。

同时,多数新势力的重磅新品已集中在上海车展、成都车展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发布。经过数月市场铺垫,这些车型的认知度与成交率已达峰值,广州车展更适合作为“年度成果窗口”。

这种定位转变还体现在成本控制上,鸿蒙智行、乐道等品牌的展台沿用成熟装修物料,从硬件投入上践行“降本增效”。

与新势力形成对比的是,传统车企与合资品牌在本届车展上展现出强劲的“反攻”姿态。自主品牌率先以包馆彰显实力:比亚迪包揽专属展馆,旗下王朝、海洋、方程豹、仰望四大品牌集体亮相,汉L与唐L推出“史上最强OTA升级”,新增车位到车位辅助驾驶能力;东道主广汽集团同样以整馆规模展示番禺行动一周年成果,新车开发周期从26个月缩短至18-21个月,昊铂A800公布内饰,全面搭载华为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埃安i60则打响增程技术下沉至10万元级市场的第一枪。

合资品牌也加速融入中国市场的智能电动化需求,不再固守“油改电”路线。宝马带来基于第六代电驱系统的新世代iX3,配备800V高压平台与自研“能量智控系统”;奔驰展出基于MMA纯电平台的全新纯电CLA,CLTC续航达866公里,10分钟充电可补充370公里续航;奥迪Q6L e-tron作为PPE豪华纯电平台首款产品,搭载107kWh电池,20分钟可从10%充至80%。

除纯电车型外,合资品牌还推动“油电同智”,东风日产天籁鸿蒙座舱版将燃油车智能化推向新高,广汽丰田铂智7以“双腔空气悬架+鸿蒙座舱+激光雷达智驾”的“豪华新三件”,切入20万元级纯电市场,这些动作均指向对中国用户需求的深度适配。

▍智能化深耕与生态化融合成核心

如果说上述“分化”是车展表象,那么智能化的深化与生态化的融合,则是本届车展揭示的行业内核变革——汽车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一车型、单点技术的比拼,升级为“智能系统+生态网络”的综合较量。

智能化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功能叠加,而是向场景化体验与模型进化深入。在智能驾驶领域,理想VLA司机大模型通过强化学习实现自主优化,能精准识别复杂红绿灯、避让施工障碍,加速、变道的G值曲线更平顺,甚至可在全国任意园区自主寻路泊车;小鹏X9超级增程凭借高阶智驾吸引大量关注,发布1小时大定数量打破品牌历史纪录,且79%用户选择高阶智驾版本。

传统品牌也积极跟进,广汽昊铂成为全国率先获批最高时速120公里L3测试牌照的车企,奥迪Q6L e-tron、宝马新世代iX3均搭载适配中国路况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这些进展表明,智驾已走向实用,成为用户购车的核心考量之一。

智能座舱则朝着“全域互联”方向发展,鸿蒙座舱成为重要载体。天籁鸿蒙座舱版、享界S9、广汽丰田铂智7等车型,均实现座舱与家庭家电的联动,支持“通勤预规划”“应急主动提醒”等场景化功能;奔驰全新纯电CLA搭载的MB.OS系统,配合AI语音助手与整车OTA升级,让交互更贴合用户习惯。这种“座舱即生活场景延伸”的理念,正在重构用户对汽车的认知——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智能移动空间。

生态化融合的趋势则体现在“车企+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成为行业标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成果集中爆发:与广汽联合打造的启境品牌宣布2026年推出两款新车,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智能全家桶方案;与长安阿维塔深化合作,计划到2030年联合共创17款车型;宝马与Momenta、奥迪与地平线的合作,也印证了科技公司在芯片、软件、智驾算法上的支撑作用。

这种合作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形成“硬件预埋+软件迭代”的商业模式,例如启境车型已完成极端高温测试与智能底盘调校,华为乾崑L3级架构与鸿蒙座舱的融合,将为用户带来持续进化的体验。

生态化还延伸至补能与服务领域。理想打通超充站“最后100米”智能体验,用户导航至超充站后,车辆可自主驶入、云端调度充电桩、自动结算,未来还将引入自动充电机械臂;小鹏计划未来三年在海外建设超千座超快充站点,实现“充电+数据+检测”的综合服务;如祺出行作为车展官方指定出行合作伙伴,连续第五年开放Robotaxi免费试乘,让自动驾驶从概念走向日常体验。这些布局表明,汽车生态已突破“单车”范畴,形成覆盖“出行-补能-服务”的全链条网络。

新势力的“务实”与传统品牌的“反攻”,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理性”的必然结果——当流量不再是竞争的重点,技术创新、生态整合、成本控制与用户服务才是决定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从趋势来看,中国车市已进入“价值竞争”新阶段:新能源渗透率突破五成后,市场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消费者更看重技术可靠性与场景化体验;车企+科技公司的生态竞合将持续深化,推动产业向“AI定义汽车”迈进;传统品牌与合资企业的本土化创新,也将促使行业形成更良性的竞争格局。

编辑丨杨 果

排版丨杨 朔

原文标题: 2025广州车展:分化与竞合,车企竞争回归技术与生态本质

上一篇:
美元债异动|中广核CHGDNU 4.8 09/11/48价格下跌1.685%,报92.894
下一篇:
LG电子向诺基亚转让298项美国专利 小米等也是老买家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