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等了21年,尹同跃终成正果
发布时间:2025-09-3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这场资本跋涉,奇瑞走了整整21年。

  交易首日,奇瑞汽车开盘价为34.98港元每股,涨幅一度达11.22%。截至9月29日收盘,奇瑞股价32.02港元。

  按目前股价计算,奇瑞汽车的市盈率为10.81倍,相较之下,吉利汽车市盈率为11.64倍,长城汽车为17.44倍,比亚迪为23.5倍。

  在上市的庆祝会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称,将借助资本力量加速技术发展,始终持续做强汽车主业。

  奇瑞总部位于安徽芜湖。一位奇瑞内部人士称,希望这座地处中部的小城成为中国的“沃尔夫斯堡”。

  根据招股书,此次奇瑞IPO的募资中,35%将用于未来1~3年不同车型及版本的研发,25%投入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20%专项支持海外市场拓展,其余资金用于生产设施升级和营运资金补充。

  奇瑞背后的实控人究竟是谁?奇瑞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资本市场?未来面临哪些机遇挑战?随着招股书披露和上市进程的推进,这些问题逐渐有了答案。

  无单一实控人

  奇瑞汽车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从2004年首次启动上市算起,奇瑞的上市路长达21年,共计六度冲击上市。

  1997年,创始人尹同跃在35岁这一年开始创办奇瑞。曾立下“不成功就跳长江”誓言的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如今已两鬓斑白。

  坎坷历程源于其早年“身份”问题。由于股权结构复杂、战略摇摆等问题,奇瑞曾多次错失资本市场窗口期。

  为获取生产资质,奇瑞曾在2001年将20%股权划转至上汽名下。这一历史遗留的复杂股权结构,成为其2004年首次IPO及后续多次冲刺的核心障碍。

  2007年,第二次尝试IPO的奇瑞因经营压力中止。2008年,奇瑞完成公司制改革,做好了一系列的上市前准备工作。然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它的上市计划再度中止。

  此后,奇瑞“屡败屡战”。2009年,奇瑞第三次上市计划受阻于多品牌战略引发的内部混乱及股东人数超限问题;2016年,奇瑞计划借壳海螺新材上市,但这条道路依然未走通。

  2019年,奇瑞引入青岛五道口投资,希望借力登陆资本市场,但最终未能如愿。这时,立讯精密斥资百亿元接盘,投资了奇瑞。

  转机来源于根本问题的解决——安徽芜湖市国资委全资控股的芜湖建投成为奇瑞控股第一大股东,最终厘清了长期纷乱的股权。

  在将近30年中,不少早期投资者已纷纷退出了股东行列。

  2025年初,奇瑞汽车完成了一次股权结构调整。在此之后,奇瑞汽车就无实际控制人。

  在奇瑞汽车的股东列表中,陪伴最长的是安徽芜湖投资控股,也是最大的单一股东。2025年1月,奇瑞控股完成了“股东下沉”,将其持有的奇瑞汽车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股东,使得芜湖投资控股、员工持股平台瑞创投资和立讯精密等股东由间接持股变为直接持股。

  现在,芜湖投资控股占比21.17%,为第一大股东。但任何单一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公司。

  根据招股书,奇瑞汽车的前五大股东分别为芜湖投资控股,持股21.17%;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平台,持股18.25%;立讯精密,持股16.83%;安徽信用担保,持股9.97%;安徽投资控股,持股比例5.2%。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全资持股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是奇瑞汽车IPO前的18位股东之一,持有奇瑞汽车1.72亿股,占比3%。

  为了奇瑞汽车上市,今年2月安徽省发改委在《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2025 年工作要点》中,明确将“加快奇瑞汽车上市进程”列为全年重点工作。

  2025年2月28日,奇瑞第七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8月28日招股书失效。次日,奇瑞再度递表,最终在9月7日通过聆讯。

  “相比吉利、长城、比亚迪三大传统民企,奇瑞需要打破国企机制的束缚;而相比东风、长安、一汽三大央企,奇瑞的创业历程则是从零起步。”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说。

  燃油车撑起半边天

  随着招股书的披露和上市进程的推进,奇瑞的业绩数据也备受关注。

  2022年、2023年、2024年,奇瑞汽车的收入分别达到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

  利润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奇瑞汽车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143.34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6.3%、6.4%、5.3%。

  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车营收为682.23亿元,上年同期的营收为549亿元;期内利润为47.26亿元,上年同期为24.76亿元。

  在招股书中,奇瑞直言,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燃油车收入增加。

  一直以来,燃油车都在奇瑞汽车收入结构中占比较大,其中2024年燃油车占比达83%,新能源车占比17%。

  目前,奇瑞的整车品牌包括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

  根据奇瑞披露的数据,今年1至8月,奇瑞品牌销量107.86万辆,为销量支柱;捷途品牌销量40.3万辆、星途7.71万辆,分列第2、第3位。

  具体来看,奇瑞品牌包括瑞虎、艾瑞泽、风云等子序列,其中瑞虎为SUV车型,艾瑞泽为轿车。

  捷途品牌则包含捷途和山海两大序列,定位为中高端SUV;星途品牌包含星途和星纪元两个序列,星途为中高端SUV,星纪元则涵盖了轿车和SUV车型,主打新能源。

  此外,iCAR为纯电动SUV,智界则是奇瑞与华为合作的新能源车型。

  2025年7月,奇瑞启动组织架构重组,将旗下品牌整合为四大事业部:星途事业部肩负高端化使命,主攻20万-50万元市场;风云事业部主攻混动赛道;艾虎事业部稳固10万-15万元燃油车基本盘;QQ事业部专注A0/A00级纯电市场,意图构建“燃油守局、电动突围”的双线战略。

  燃油车业务贡献了超七成的收入,为整体运营提供稳定现金流。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奇瑞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74.98亿元人民币。

  “奇瑞是一家‘打着造车幌子的发动机公司’。”9月27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学用如是说。

  上世纪末,为了攻克燃油车最关键的发动机技术,芜湖市政府帮助奇瑞,斥重金3000万美元,买了一条美国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一年半之后,奇瑞的第一台发动机顺利下线并点火。

  热效率是衡量发动机水平的核心指标,市场主流发动机热效率一般在38%到45%。最新进展是,奇瑞鲲鹏天擎48%热效率发动机成功点火。根据奇瑞提供的数据,目前全新一代鲲鹏动力发动机全球累计装机量超310万台。

  此外,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方面,为了更快地进行新能源转型,奇瑞采取 “插混与纯电两腿并行”策略。招股书显示,2022年,插混汽车收入占比仅1.6%,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占比已升至17.5%。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新能源车收入达186.7亿元,占比提升至30.3%。

  2022年,奇瑞发布了“瑶光2025”战略,宣布未来5年研发投入不低于1000亿元。2024年10月,奇瑞公布鲲鹏电池品牌;今年3月,奇瑞“猎鹰智驾”系统发布。

  国际化之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自2003年起,奇瑞已连续22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第一”。

  当前,国内车市存量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2024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不足5%,在此情况下,海外市场成了车企的争夺“战场”。

  在国际化方面,奇瑞海外市场年销量114万辆,同比增幅近50%。今年8月,奇瑞汽车共计销售新车242736辆,其中出口12.9万台,同比增长32.3%,创下单月出口新纪录。

  而收入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的乘用车销售收入分别为291.52亿元、745.33亿元、978.68亿元,在整体乘用车收入中占比35.3%、49.3%、 39.7%。这意味着,奇瑞有四成的收入来源于海外。

  奇瑞的出海之路始于24年前。2001年,一家叙利亚车商在北京看中了奇瑞推出不久的风云汽车,并订购了10辆。这10辆汽车经由天津港口出口,进入了中亚市场。

  2003年,奇瑞设立了国际部,当年出口1200多辆汽车,首次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车企。在此之后的22年,奇瑞始终保持着中国车企出口第一的头衔。

  随后,奇瑞在伊朗盖起了一个汽车整车厂。过去二十余年,奇瑞已在全球建立了超过10个生产基地,覆盖巴西、墨西哥、俄罗斯、泰国等关键市场。

  在具体合作模式上,奇瑞一方面会与当地OEM服务商合作,将KD套件运至当地工厂进行组装和销售;另一方面,奇瑞和当地OEM成立合资公司,KD套件会在合营公司中组装和销售。

  2024年,奇瑞和老牌车企EV MOTORS建设的合营工厂,该工厂于当年12月正式下线第一辆车,成为首家在欧洲完成生产的中国车企。

  2025年,奇瑞在泰国罗勇府的工厂投产,初期产能5万辆,70%为纯电动车,并辐射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岛国。

  根据招股书,奇瑞的出海 “大本营” 是俄罗斯。2022年、2023年、2024年,其在俄罗斯的乘用车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14.6%、26.8%、18.6%。

  据奇瑞招股书,奇瑞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1300万辆。2024年,奇瑞分别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第一,在北美及亚洲(中国除外)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二。

上一篇:
特斯拉Cybertruck入门版,卒!
下一篇:
前三季度千亿房企增至6家 保利发展销售额破2000亿元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