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折叠屏阵痛叠加AI“虚火” 智能手机质疑声中破局前行(1)
发布时间:2025-09-14

  9月10日,苹果发布全新的iPhone 17系列,而在此前一周的9月4日,华为推出了Mate XTs非凡大师三折叠手机。这场中外手机巨头高端市场的较量,早已超越单纯的销量比拼,成为技术路线与生态能力的全面对决。

  在热闹的新品发布背后,行业正被两大核心议题的质疑声包裹——折叠屏手机虽凭借形态创新成为高端市场“新宠”,却仍受制于高价、耐用性不足与应用生态短板;AI是手机行业的“下一代关键词”,但多数产品仍停留在“噱头大于实用”阶段,用户买单意愿持续下降。

  这折射出手机行业当前面临的矛盾现状:折叠屏手机与AI的深度融合,被普遍视为引领行业走出困境、开启全新周期的关键。然而,在炫目的技术光环之下,折叠屏与AI这两种技术路径的质疑与争议从未停歇,手机行业站在这个矛盾节点上,在质疑声中不断寻找前行的方向。

  折叠屏

  甜蜜的烦恼:

  价格、耐用性与应用生态成三大痛点

  折叠屏手机自2019年商用以来,一直被手机行业视为突破“直板机同质化”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华为、小米、vivo、OPPO等品牌持续加码,推动折叠屏出货量逐年增长。但从实际市场反馈来看,折叠屏仍未摆脱“小众产品”的标签,价高、耐用性担忧与应用生态不足三大痛点,成为制约其普及的核心障碍。

  价格是折叠屏最直观的“劝退因素”。从当前产品定价来看,主流折叠屏手机仍集中在万元以上价位带:华为Mate XTs非凡大师起售价17999元,1TB版本高达21999元;即便定位相对亲民的vivo X Fold5,起售价也达到6999元。对比之下,苹果iPhone 17标准版起售价约5999元,但高端直板机与折叠屏的价格差距显著,即将于2026年入局的苹果折叠屏iPhone Fold,据摩根大通预测定价将达1999美元(约合1.4万元人民币),进一步巩固了折叠屏的“超高端定位”。

  “1.8万-2.2万元的超高端价格带,目前几乎只有华为一家在做,属于技术无人区,但也意味着市场容量有限。”一位金融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华为Mate XTs发布会当天,其朋友圈被Wind金融软件的分屏演示刷屏,但“能为2万元手机买单的金融人士终究是少数,普通消费者更难接受这个价格”。IDC亚太区高级研究经理黄子兴也指出,当前折叠屏市场“很大程度上还是厂商在推,而非消费者主动拉动需求”,高价导致其难以进入大众消费市场。

  耐用性争议则是折叠屏面临的“技术原罪”。与直板机相比,折叠屏的核心难点在于铰链与柔性屏幕,用户对“折叠寿命”的担忧仍未消除。“我之前用过一款折叠屏,用了一年多屏幕就出现明显折痕,维修成本要3000多元,相当于一部中端手机的价格。”北京消费者王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转转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二手折叠屏手机交易订单量同比增长73%,其中“屏幕折痕”“铰链松动”是最常见的折价原因。

  应用生态的碎片化让折叠屏的“大屏优势”难以落地。理论上,折叠屏的超大屏幕可实现多任务处理、PC级办公等场景,但实际体验中,多数应用仍未完成适配。行业人士指出,折叠屏要摆脱“新奇玩物”的标签,必须完成从“硬件形态创新”到“软件生态成熟”的转变。“更贵的价格、更大的屏幕,却没有换来使用体验的显著提升,消费者自然没有购买动力。”一位手机行业分析师表示,当前折叠屏的应用生态仍处于“初级阶段”,若无法解决软件适配问题,即便硬件技术再突破,也难以打动主流用户。

  突破瓶颈:

  轻薄化、续航升级与供应链成熟

  尽管质疑声不断,但折叠屏手机在技术迭代与市场接受度上的前行不容忽视。2025年以来,头部厂商在铰链轻薄化、续航优化、供应链成熟度上的突破,不仅推动折叠屏产品体验持续升级,也为价格下探与市场扩容奠定了基础。

  铰链与屏幕技术的突破,让折叠屏告别了“厚重笨拙”的早期形象。2019年三星Galaxy Fold以276克的重量和折叠状态下17.1毫米厚度开启折叠屏时代时,消费者戏称其为“可折叠的砖头”。六年后,vivo X Fold5和荣耀Magic V5以217克重量刷新纪录;折叠状态下,OPPO Find N5的厚度为8.93毫米,荣耀Magic V5厚度更是仅为8.8毫米。重量减轻21%、厚度减少48%的背后,是一场材料科学与精密制造的技术革命。

  续航能力的升级,更是解决了折叠屏用户的一个核心痛点。早期折叠屏因机身空间有限,电池容量普遍在4500mAh以下,续航表现远逊于直板机。2025年发布的折叠屏产品纷纷加大续航投入:荣耀Magic V5塞进6100mAh超大电池;OPPO Find N5搭载5600mAh冰川电池;华为Mate XTs配备5000mAh电池,配合麒麟9020芯片的能效优化,续航时间较前代提升25%,可满足一天重度使用需求。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认为,“续航能力的提升,是折叠屏从备用机转向主力机的关键一步,也是用户接受度提升的重要原因”。

  供应链成熟度的提升,则为折叠屏“降价”与“放量”提供了支撑。2024年华为首款三折叠手机Mate XT起售价19999元,而2025年推出的Mate XTs起售价降至17999元,降幅达2000元。这一价格下探,并非源于战略降价,而是供应链良率提升与规模效应的结果。从供应链来看,蓝思科技为Mate XTs提供精密结构件,其“一体化成型工艺”将良率从 2024年的65%提升至2025年的85%;大富科技子公司大富方圆作为转轴核心部件供应商,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将产能提升3倍,单位成本下降18%。

  市场数据也印证了折叠屏的前行态势:IDC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为折叠屏出货量达374万台,占中国折叠屏市场75%的份额,且成为首个折叠屏累计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的中国品牌;全球范围内,2025年折叠屏出货量预计达1983万台,同比增长6%,较2024年增速显著回暖。TrendForce 集邦科技研究副总经理范博毓指出,“随着技术成熟与价格下探,折叠屏正从高端尝鲜向高端主流迈进,预计2029年全球出货量将达7000万台,渗透率提升至5%。”

上一篇:
河北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报告会举办
下一篇:
折叠屏阵痛叠加AI“虚火” 智能手机质疑声中破局前行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