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十三载山海情 一场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9-12

  9月1日上午,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实验中学二期项目正式投用,8年级10班班主任曾发友站在宿舍楼前,手指轻抚崭新的墙面,声音有些颤抖:“两年前,我们的宿舍都是大教室改的临时宿舍,现在能住上这么好的宿舍,孩子们开心、老师舒心、家长放心,多亏了陕煤集团的帮助。

  ” “民生短板”变“幸福清单” 近年来,陕煤集团从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入手,补齐短板,让帮扶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9月1日上午,汉阴县实验中学二期五栋新宿舍楼和现代化标准体育场正式投用。

  两年前,该校5000余名师生面临住宿条件差、体育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

  陕煤集团了解后,捐资3亿元支持项目建设。

  项目确定后,陕煤集团助力汉阴县乡村振兴工作站与汉阴县政府完成资金拨付、报建等前期工作,全程协同监督,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同时,陕煤集团捐赠1300万元建成汉阴县人民医院南区分院,并建成一级医疗机构血透室,惠及6.6万群众;建设就业扶贫生源基地和产业培训中心,投入200万元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受益残疾人665名,1050名贫困残疾人实现增收。

  13年来,陕煤集团在汉阴县累计投入2.98亿元实施民生工程,把“民生短板”变成“幸福清单”。

  “输血”到“造血”的产业突围 自2012年结对帮扶以来,陕煤集团选派干部128名,实施产业、民生、教育等项目220个,消费帮扶采购农副产品3.1亿元,带动3231户10008名群众年均增收近千元。

  2012年7月,时任陕煤集团开源证券安康营业部总经理王连生带队首次前往汉阴县漩涡镇中银村,中银村村支书吴兆德反映,由于地处偏远,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

  王连生意识到,帮扶必须立足可持续的产业,而不能仅靠“给钱”。

  此后,王连生带领的工作组用45天跑遍汉阴县10镇20村,查阅大量资料并咨询专家,经过超百次座谈研讨,最终明确:帮扶要留下长久经营的产业和懂管理的人才,为当地“造血”。

  陕煤集团提出“13村联营+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引导13个重点村成立产业发展合作社,联合组建鑫聚农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入帮扶资金,成立七叶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及深加工产业,采取“土地租金+务工收益+产业分红”方式,使村民持续受益。

  13年来,陕煤集团依托凤堰梯田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在双河口镇建成高山蔬菜基地,产品直供西安高端商超。

  汉阴县委副书记王众义表示:“陕煤集团不仅带来资金,更带来产业链思维。

  以前农产品滞销贱卖,如今有了品牌和渠道,农民端稳了‘产业饭碗’。

  ” “驻村干部”变“汉阴新人” 2021年6月,36岁的高勇主动申请到汉阴县双河口镇梨树河村担任第一书记。

  曾经,梨树河村的村集体年收入不足2万元。

  高勇到任后,利用村里的闲置养殖厂发展蛋鸡养殖项目。

  该项目当年即为村集体带来租金收入5万元,2022年实现租金和分红收入10万元,并带动5户农户长期稳定就业。

  汉阴县双河口镇幸和村有200亩闲置山地,适合种植冬桃。

  2023年,根据实际情况,陕煤集团为幸和村搭建“全景党建服务平台”,通过视频连线西安农业专家的形式,开展定期培训;组织村“两委”干部到陕煤集团下属企业挂职学习。

  2024年,幸和村冬桃亩产达2500斤,每斤售价8元,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

  “现在村干部每月绩效与产业效益挂钩,大家都抢着跑项目、找市场。

  ”高勇说。

  陕煤集团建立“集团+县+镇+村”四级人才联动机制,累计选派30名骨干驻县帮扶,接收14名优秀干部和43名村“两委”后备干部到陕煤集团所属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技术技能培训51期,覆盖1458人次。

  当前,陕煤集团与汉阴县正积极谋划“千万工程”示范村扩面、富硒产业链升级、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蓝图。

  (来源:汉阴融媒 吴学康 秦小娟 王森) 举报/反馈

上一篇:
中国移动与黑龙江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下一篇:
中国银行举办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异地互认发布活动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