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MG4加价乱象侵蚀性价比,上汽新能源突围受阻?
发布时间:2025-09-12

  

  离“好起来”还差一点。

  “A0级电车市场又多了一个选择。”自比亚迪海豚、海鸥、吉利星愿等10万元区间纯电两厢车发布后,名爵也发布全新MG4,系列车型最低定价6.58万元,再次刷新A0级电车市场的价格底线。

  不过,在全新MG4广受欢迎的同时,终端市场却收到消费者大量投诉。部分名爵车主在社交平台连续发贴,表示名爵经销商存在不合理收取手续费和上牌费的现象。黑猫投诉平台过去30天新增216条含MG4费用“的关键词条。

  面对众多顾客反映的终端收费乱象,名爵事业部总经理陈萃发布邮件提出,引导经销商合理制定收费标准,杜绝虚假宣传。然而,名爵表达对消费者的诚意,而实际上却很难对经销商的行为进行约束。

  目前,名爵经销商仅约400家,经销商网络仍在升级和扩张当中,在全新MG4销售关键期,名爵依然依赖于经销商完成终端交付,而且部分城市存在仅有一家名爵专卖店的情况,这都强化了经销商对终端加价的话语权。

  全新MG4是上汽转型的关键产品,但在10万元区间纯电动小型轿车的市场中,不仅有珠玉在前,更有强劲后浪——比亚迪海豚,海鸥、星愿吉利包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极狐T1即将在9月发布,并且以上品牌有下调价格的可能,将直接冲击全新MG4的核心竞争力——性价比。

  在上汽转型和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全新MG4要的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展现持久的竞争力与韧性。

  01 不透明收费

  “整个订单是超过预期在增长的。全新MG4上市39分钟,大定数量突破1万;两个高配车型订单占比超过一半,入门款仅10%左右,远超我们内部预期。”陈萃在全新MG4发布会次日分享惊喜的心情。全新MG4上市后迅速得到消费者青睐,名爵销售张鸣表示,“现在来店里试驾都要排队,之前的店里的流量远没有这么大。”

  在全新MG4订单量“超过预期”的同时,终端市场的投诉曲线也几乎同步上升。黑猫投诉平台过去30天新增216条含“MG4费用”关键词的工单,其中92%指向同一类问题:车辆成交价与官方指导价之间出现1.3万-2.7万元不等的“隐形差额”。车主一致锐评:“车是好车,就是经销商不行。”

  

  全新MG4共上市五款车型,分别是随心版、从容版、自由版、智趣版和半固态安芯版。其中智趣版和半固态安芯版虽已公布预售价格,但并未开启交付。随心版、从容版和自由版的官方指导价为6.58万元、7.38万元和8.08万元,「市象」从多名车主处获悉,全新MG4终端价存有差距:广东两位“从容版”车主成交价分别为7.92万元和7.68万元;广西两位“自由版”车主成交价分别为8.68万元和8.36万元。

  尽管是在一个地区,但同一车型的终端价格差距较大,具体差别体现在手续费、上牌费和保险费用不同。以全新MG4从容版为例,有河南信阳车主表示:“转大定的时候没有额外收取手续费用,只支付了500元上牌费。”

  另一位河南车主则表示,经销商向他收取了1500元服务费,500元上牌费用,保险费用4500元;江苏地区的一位车主则向经销商支付了6000元的保险费用,且经销商表示不会再次商谈价格。

  名爵工作人员林双告诉「市象」:“手续费、服务费是经销商单方收取,和厂商无关。各门店因经营策略差异,收费标准亦呈现分化,但是不会有较大差距。”

  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相同车型,部分门店不会收取手续费用,而有些门店则相反,在收取手续费的门店中,手续费用又不同。甚至部分店面存在“捆绑消费”的现象,不透明且混乱的价格体系已经在实质上给MG4的销售造成阻碍,降低车主对品牌的信任度。

  “我们没有品牌信仰,选择名爵是因为性价比。”一位河南的车主表示。

  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是因为价格选择名爵,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较高,所以,当出现经销商乱加价的现象,拉长了他们从消费者变成名爵车主的距离,当价格一点点升高,耐心消耗殆尽,转而选择其他品牌变成了最佳选择。

  02 经销商加价真相

  面对经销商收费乱象,名爵事业部总经理陈萃发布“致经销商的一封信”,陈萃表示,个别经销商行为违背名爵“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将引导经销商合理合规制定收费项目,杜绝虚假宣传。林双也向「市象」表示,厂商会对经销商进行约束。

  

  然而,名爵对于经销商的管理其实很难生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5年上半年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显示,新能源价格战背景下,经销商新车毛利率中位数-0.8%,低于行业盈亏平衡线1.5个百分点。在车市价格战中,终端价格被压倒极致,夹在厂家和消费者中间的经销商4S店其实一直处于盈利承压状态,其利润主要来源于售后业务和汽车金融。

  在4S店购车时,销售通常会建议消费者选择贷款买车,这个过程中经销商会首先收取客户一定的贷款手续费;其次在4S店购买保险,保险公司会给4S店一定的返点,部分返点甚至达到客户保费的一半;此外,4S店还可以从银行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总额3%的返点。这些共同构成经销商利润的绝大部分。

  对于名爵的经销商来说也是如此。据财新报道,2025年上半年,名爵国内零售同比下滑两位数,单车毛利为负,部分门店现金流无法覆盖折旧与融资利息。名爵畅销国外,但在国内属于小众品牌,加上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背景,长期以来,名爵经销商的盈利并不可观。

  另外,名爵在国内没有爆款车型。名爵(MG)在国内主销车型始终集中在 MG5、MG6、ZS 三条“老线”,新能源车 MG4、MG ONE、MG7 等月销量已跌至三位数甚至个位数;2025 年前 5 个月国内累计零售 4.28 万辆,仅完成年度目标 23.7%,创 2018 年以来同期新低。

  汽车金融是经销商依赖的利润点,加上MG4此次声量渐起,为补偿门店利润,经销商只能将压力转移向消费者侧。

  且名爵的经销商数量少,甚至部分城市只有一家4S店,经销商对终端加价的话语权明显强化。数据显示,名爵全国经销商数量411家,而比亚迪的全国经销商数量超过1800家。甚至部分城市只有一家名爵的专卖店。经销商数量不达标,在厂商加速扩张经销商的过程中,经销商准入门槛降低,在“求量不求质”的背景下,经销商拥有较大话语权。若强加管制,存在经销商退网的风险。

  全新MG4的上市,像是上汽和经销商的一剂兴奋剂,然而,在终端收费乱象这个副作用的催化下,也恰巧暴露了背后的问题——上汽转型承压,一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不占据优势。

  03 上汽转型压力

  上汽半年报显示,2025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846亿元,同比下降21.4%,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下降43%。其中,整车板块毛利率跌至7.1%,为2012年以来最低。朗逸、途观、荣威RX5三大燃油车月销量较峰值萎缩40%-50%。

  上汽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但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上汽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据上汽官网数据,2025年1-8月,上汽累计实现整车批售275.3万辆,同比增长17.9%;新能源汽车销售约89.7万辆,渗透率32.6%,仍低于行业平均35%。

  在MG4之前,上汽已推出五菱新能源汽车系列、荣威系列和名爵EZS系列的新能源汽车,但业内对其的评价为“技术早、规模小、盈利弱”,并未在行业中建立持续优势。上汽也在年报中表示,2024年1-9月新能源汽车单车均价约7.4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售价15万元。上汽的盈利端仍靠汽车出口与补贴弥补。

  在此背景下,全新MG4在上汽转型新能源汽车的蓝图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陈萃赴任名爵事业部总经理前,由周钘担任名爵总经理,但任期不足半年便已离职,媒体猜测与其任职期间名爵销量下滑有关。上汽换帅陈萃,或许意在加码名爵新能源。

  但名爵实则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2025年前5个月,名爵国内累计销量4.28万辆,仅达年度18万辆目标的23.7%,持续缺席国内新能源汽车月度榜单前十;在国外,欧洲是名爵主要的海外市场,但45.3%的超高进口税率使名爵失去价格利器,欧洲销量自2024年三季度起出现环比下降58%的断崖式下跌并连续两个季度低迷。

  除此之外,A0级电车市场已基本完成瓜分,比亚迪海豚聚焦品质全能的赛道,定价在9-12万元,在上市初期创造连续两月销量近3万的成绩,近年来,销量虽有下滑,但比亚迪又推出比亚迪海鸥,定位更加入门和初级的A0级电车,定价为6-8万元;而2024年上市的吉利星愿(6-9万元)则注重空间智能,在车舱设计和驾控标准上创新差异化定位。

  “虽然现在做新能源汽车的厂商很多,但如果不选比亚迪和吉利,就没什么可挑的了。”比亚迪车主宋瑞表示。

  在A0级电车市场中比亚迪独占60%以上的份额,和吉利共同揽下8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双寡头(比亚迪和吉利)”格局,月销量过万的门槛,名爵想要后来者居上并非易事。

  值得关注的是,极狐T1即将在9月份上市,不少车主处于观望状态,MG4的热度是否能继续维持仍是未知。

  

  更为严峻的是,性价比是不少消费者选择全新MG4的原因,而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从未停止。吉利星愿在今年1月宣布降价1000元,比亚迪也在今年调整了海豚和海鸥的利润空间,行业垂直媒体预测价格在未来仍有下调的可能与空间。这样以来,或将侵蚀名爵的核心竞争力。

  上汽官方掷出“三年打造13款新能源汽车,覆盖20-40万市场”的宏大叙事,但面对转型压力和外部市场白热化竞争,新能源汽车成为上汽新的注脚仍旧道阻且长。

上一篇:
二手车行业投资2.0时代:2025年技术+服务双轮驱动的超额收益逻辑
下一篇:
纸价涨破9月!造纸巨头左手涨价,右手停机,誓要将涨价延续下去!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