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诉浦发银行案件开庭,广州农商行踩雷“余震”悠长
发布时间:2025-09-12

  9月9日,广州农商行与绿地控股、浦发银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名被告人的民事案件在上海二审开庭。这场诉讼中,广州农商行的身份是原告,诉讼案由则是“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公开信息显示,这场纠纷源于广州农商行十年前的债券投资,期间经历了暴雷、仲裁、强制执行、执行程序终结、起诉、案件移送等多重转折,截至目前,案件仍未产生最终结果。

  这起诉讼案件,实则是广州农商行早年间风控不力,近几年频繁踩雷的一个缩影。一系列风险事件在暴露广州农商行内控缺失之余,还让广州农商行的业绩至今仍受其影响。

  

  追债道阻且长,未收回金额上亿

  目前该案二审虽已经开庭,但并未披露更多案件相关信息。

  根据企业预警通收录的司法诉讼信息,广州农商行与绿地控股、浦发银行等被告人一共有8条开庭记录,最早的一条在2022年7月,由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此后便移送至上海金融法院进行审理,第二次开庭在2023年10月15日。

  综合网络信息,这起长达多年的拉锯战中,广州农商行是债券投资者,认购了涉案债券。被告中,绿地控股的身份是债券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浦发银行是债券的主承销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是涉案债券发行人的审计机构,王某、朱某、刘某、黄某四位自然人被告则是审计机构合伙人。

  今年8月,上海法院的官方司法案件及政策研究发布平台——公众号“中国上海司法智库”发布一篇关于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分享。

  文章提及案件当事人时隐去了部分信息,只以“广州某银行”“上海某银行”“某控股集团”“黄某”等代称,但结合广州农商行这起诉讼的原告被告信息以及案件移交信息,可确定上海司法智库分享的这个案例,便是广州农商行的案件。

  案例分享中指出,本次案件除了原告被告,还有两位第三人:上海云某(集团)、瑞某会计师事务所。

  2014年10月,上海云某集团作为发行人,与广州农商行等有意购买定向工具的定向投资人签订相关协议。

  2015年5月、10月,广州农商行分别通过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买入两只债务融资工具,面值共计4亿元。

  2015年第三季度,上海云某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大于50%,触发投资者回售选择权行权条件,广州农商行就选择回售,但上海云某集团没有依约回购。

  广州农商行便申请了仲裁,并在次年12月得到仲裁结果,上海云某集团需支付4亿元及相关利息、仲裁费等给广州农商行。

  但上海云某集团依然没有履行仲裁义务,广州农商行在2017年1月申请强制执行,最终也因为未执行到财产而终结执行程序。

  之所以会状告浦发银行和绿地控股,是因为广州农商行购买的两只债券——15云某003号、15云某005号的发行资料里有多处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虚假记载等。

  广州农商行认为浦发银行作为承销商、绿地控股作为发行方的实控人,存在故意或过失参与,以及未及时识别和揭露相关虚假陈述的情况,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广州农商行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的诉讼请求是浦发银行承担该行投资的各项损失,合计超8.7亿元,其他被告则承担连带责任。

  之后因浦发银行在答辩期内提出了管辖权异议,该案件被移送到上海金融法院,迄今还在审理。

  综合多方信息来看,这里面的债券发行人“上海云某集团”就是绿地控股旗下的综合性企业——上海云峰集团。

  云峰集团曾在2015年发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分别是“15云峰PPN003”“15云峰PPN005”,2015年第三季度末,云峰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超85%,次年1月便因为未能支付当期债券利息,构成首次违约,2月,两只债券被确认实质性违约。

  从2015年申请仲裁,2017年强执未果,到近两年通过诉讼要求承销商浦发银行承担8.7亿元损失,广州农商行的“讨债路”走了近10年。

  

  不良率回升,风控待提升

  广州农商行与云峰集团之间除了有债券投资交易,似乎还存在大额信贷往来。2023年8月广州农商行发布相关公告,转让关于云峰集团的不良资产债权,贷款本金、利息、违约金,加司法代垫费用合计9.28亿元。

  不过,这笔不良债权的本金余额也是4亿元,与上述的债券投资的本金面值一样,这笔被转让的不良债权也可能就是上述投资债权。

  当然,即便这笔债权不是信贷类,也不代表广州农商行在信贷领域没有踩雷过。前几年,该行被迫卷入河南新财富集团、雪松控股、恒大地产等多家大型企业的暴雷案,不良率在2022年末一度上升到2.11%。

  近两年,广州农商行一面革除内控积弊,加强合规建设;一面压降不良,提升资产质量。从实际效果来看,该行内控建设有明显好转,虽然去年上半年收到多张罚单,但罚单具有一定滞后性,针对事项并不一定发生于近期,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广州农商行再未收到一张监管罚单,内控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但在资产质量上面,风控不足留下的阴影至今仍笼罩在广州农商行头顶。2023年-2024年,广州农商行加大不良压降力度,不良率连续两年下降,到2024年末只有1.66%了。

  但2025年中报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该行不良率为1.98%,较年初又回升了32bps;拨备覆盖率也下降14.59个百分点至169.75%。

  具体来看,不良率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对公贷款和个人贷款的资产质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

  其中,对公贷款不良率为1.69%,较年初上升14bps;个人贷款不良率为3.55%,较年初上升66bps。

  这一不良率甚至有可能不是广州农商行的真实水平,对比逾期贷款,同时期,该行逾期三个月以上的贷款率为2.28%,与不良率相差甚远。

  通常而言,三个月以上逾期贷款应当被纳入不良,但广州农商行还有21.77亿元的三个月以上逾期未纳入不良进行管理。

  与此同时,广州农商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高达492.92亿元,占总贷款的6.87%,贷款关注率较年初也增长了42bps。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这些关注类贷款很有可能会转化为不良,广州农商行的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依旧不小。

  今年上半年,广州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80.37亿元,同比增加9.41%,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6.83%,只有13.74亿元。

  利润端收缩的主要原因便是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大幅增加,同比增长30.59%至38.08亿元,侵蚀了利润空间。

  未来,广州农商行若无法有效出清存量不良,进一步提升资产质量,该行的盈利能力或将持续受到影响。

上一篇:
慕尼黑警报:中国军团撕开德国汽车业最后一块遮羞布
下一篇:
长城汽车Hi4越野混动技术行业嘉奖不断,搭载车型受市场好评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