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深圳福田:“CBD+科创”的重塑与变革
发布时间:2025-09-11

  

福田实现“人气旺、财气聚、城区活”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受访单位供图
福田区明确“CBD+科创区”战略,拉开产业结构重塑大幕。受访单位供图

  45年前,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春风吹遍南海之滨,福田这片曾遍布滩涂的土地,自此踏上改革开放的壮阔征程。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深圳市福田区正式挂牌成立,原上步管理区随之撤销。35载栉风沐雨,如今的福田已在“金融中心”之上再造“科创高地”。

  比曼哈顿还小,却比硅谷更敢想——一个仅78.66平方公里的深圳中心城区,如何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回望来时路,当城市发展普遍步入“存量时代”,福田以改革者的魄力破旧局,以探索者的智慧开新路,直面“空间天花板”,重塑产业形态。

  解决“成长的烦恼”,关键在于改革深度、创新锐度与执行力度。在寸土寸金的华强北,昔日的“一米柜台”变身“全球创客中心”;在深港交界的河套,昔日旧厂房焕新,承载重大科研项目,编织着引领世界的图景;在环中心公园活力圈,科创企业与金融总部比邻而居,资本与技术“零距离”,催生裂变式增长……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福田全年经济总量已逼近6000亿元,地均GDP稳居深圳第一,以深圳4%的土地贡献了近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进化为“CBD+科创”双轮驱动、新质生产力千亿集群竞相迸发的“湾区核心引擎”。

  35岁的福田,正用改革创新思维,为“中心城区”的定义写下全新注脚。

  从“金融独大”到“多极支撑”产业结构的颠覆性重塑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核心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建区之初,福田依托深圳“行政中心”定位,逐步形成以金融业、商贸业为核心的产业格局。随着时间推移,“深圳CBD”的标签深入人心,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金融巨头在此扎根,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占深圳近六成。过去一年,福田区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200亿元,前不久,2025年深圳各区公布“半年报”,福田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00.26亿元,占全市金融业比重44.8%,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强区”。

  但随着城市发展,“一业独大”的隐患与“空间资源紧张”的瓶颈逐渐显现,福田面临“不转型就掉队”的关键抉择。

  改革者从不等待风口,他们自己创造风向。破解产业困局,关键在于找到“新引擎”。

  2017年,福田区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区县级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CBD+科创区”战略,拉开产业结构重塑大幕。此后,福田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为支点,推动产业从“单一金融”向“多元集群”跨越。

  截至2024年,福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136亿元,增长38.33%、居深圳第一。新增软件信息服务业千亿级产业集群,与新能源、智能终端形成三大千亿级新质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半导体等2个百亿级新质产业集群产值三年实现倍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三年增长7.6倍,新注册科技服务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数均居全市第一,新增“四上”企业562家、同比增长3.4倍。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工业对辖区GDP增量的贡献率约20%、拉动力同比实现倍增,实现“从1到N”的产业裂变。

  昔日“金融一哥”已蝶变为“科创+金融+时尚”协同发展的产业高地。

  从“空间制约”到“创新突围”都市型科创区的破局实践

  “78.66平方公里,如何装下高质量发展的野心?”这是福田长期面临的考题。

  传统逻辑下,科创园区必然外溢至郊区,但福田顺应“科技回归都市”的全球趋势,将中心城区的“空间劣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依托金融资本密集、生活配套完善、人才集聚度高的核心优势,把整座城区变成“全域超级孵化器”。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这场突围的“战略支点”。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河套打破深港壁垒,采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模式,畅通科研物资、资金、人才跨境流动。

  截至2025年,138个重大科研项目落地,苹果等世界500强研发中心入驻,与香港5所高校实现全覆盖合作,37万平方米科研空间投入使用,未来将释放超33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河套目前已构建起‘制度创新引领资源集聚、实体空间承载技术转化、跨境网络驱动要素流通’的闭环生态,正突破‘一国两制三法域’的制度差异,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创枢纽。”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深圳市先行示范区湾区组专家张克科说。

  在城区肌理深处,“空间革命”遍地开花。福田摒弃“园区思维”,打造分布式科创体系,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办公空间,让科创活力渗透到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楼宇。

  梅林新一代产业园,曾是燃机电厂的旧址,如今3.28万平方米土地上,诞生了超2000亿元产值的奇迹。2020年,荣耀落子于此,以“链主企业牵引、配套企业跟进”的模式,带动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场景应用、数字零售等上下游企业入驻。上下楼即上下游,全链装进一栋楼,实现从芯片设计到终端应用的闭环,研发到量产周期缩短近30%。

  在新一代产业园带动下,华强科创广场等一批曾经的老旧厂房相继改头换面,纷纷成为培育科创因子的温床。货拉拉、KK集团、宏芯宇等独角兽加速崛起,梅林独角兽企业估值占深圳的29%,位居榜首。这里更以每平方公里孕育超10家高新企业的密度,刷新了人们对“创新浓度”的认知。

  当下,科技创新生于都市心脏。在福田,“中心区(商务总部)+河套(跨境科创)+华强北(科创街区)+梅林(研发基地)”的科创矩阵,实现商务空间与创新生态的无缝嵌套。

  从“本土发展”到“全球链接”品牌与开放的能级跃升

  35年来,福田的产业视野从“立足深圳”拓展到“链接全球”,既培育本土品牌“走出去”,也吸引全球资源“引进来”,成为中国品牌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在品牌培育上,福田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共生”的格局。金融领域,中国平安、招商银行跻身世界500强,“福田金融”成为全球资本信赖的标签,助力深圳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位列全球第三;时尚消费领域,近三年引进超330家城市首店,首店总量与存活率(83%)均居深圳首位,“首店经济”成为城市消费升级的“引擎”;科创领域,荣耀、华为数字能源等“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协同,形成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助力企业“出海”,福田持续升级服务体系:2025年发布“出海服务超市2.0”,落地首个国际品牌传播基地,构建覆盖56个国家、185个海外服务驿站的全周期服务矩阵,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支持、跨境金融等“一站式”服务;在AI领域,搭建“AI出海服务平台”,推动大模型、算力服务等技术走向国际,让“福田智造”参与全球竞争。

  开放招商成果丰硕:2024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福田蝉联“招商优胜区”,洽谈签约项目涉及投资额超9000亿元;2025年中国品牌节期间,20家意向投资企业与福田达成合作,共探“AI与出海”新机遇。

  当下,福田已成为全球企业的“投资高地”——地均GDP、税收多年稳居深圳第一,以占深圳4%的土地面积,贡献近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和税收,彰显“中心城区”的全球吸引力。

  从“产业优先”到“人城产融”高质量发展的民生保障

  经济产业变革的最终目标,是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福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推动城区发展逻辑从“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让“幸福”成为产业变革的“底色”。

  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福田率先开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立885项服务标准,实现143个服务事项“有标可依”。园岭街道百花儿童友好街区成为“全国样板”,通过糖果色街区改造、儿童友好设施建设,让“儿童友好”从理念变为现实;未来,福田还将推出社区托育、社区养老等26个标准化事项,让民生服务更具“温度”。

  在城市空间优化上,福田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环境,中心公园、莲花山公园等绿地成为市民休闲胜地;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串联笔架山、福田河等生态资源,构建“山海连城”的景观体系,同时集聚智能终端、新能源等千亿级集群,实现“生态+产业”的协同发展。

  不久前,福田区10个街道全部入围“2025中国活力街道500强”,其中7个进入百强——福田街道以“一馆一楼四枢纽”跻身全国第10,沙头街道打造“城中村转型标杆”,福保街道成为“科创成果转化高地”……这些街道的发展实践,正是福田“人城产融”的生动缩影:以优质民生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支撑一流产业,以一流产业推动城市升级,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生态。

  35年风雨兼程,福田区完成了从“传统城区”到“现代化国际中心城区”的蝶变;面向未来,站在“二次创业”的新起点,福田将以“勇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区”为定位,持续深化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做强“三大新引擎”,壮大新质产业集群,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特区精神,持续深化“CBD+科创”模式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城区实践”提供更多“福田方案”。

  ■一线案例

  “宣文旅商”激活“活力城区”新动能

  8月26日上午10时,深圳市内免税店在福田深业上城正式营业。主持人话音未落,人潮已至——年轻情侣手持清单穿梭于香氛与彩妆专柜,商务旅客拖着登机箱直奔酒水区,金发碧眼的国际游客举着手机比价、扫码抢券,现场热度堪比“购物嘉年华”。市民吴先生抢下“第一单”,他说:“市区下单、机场提货,六折拿下大牌好礼,送人体面又实惠!”

  这间免税店开业的消息很快在社交平台“刷屏”,既将国际来宾的消费潜力留下来,也为本地居民提供高品质的购物选择。深业商管副总经理詹焕元展望,通过不断推出崭新业态、持续提高宣传声量,商城与周边的公园、博物馆、体育中心、高端酒店群等形成消费闭环。

  如今,城市竞争已从“拼硬件、比规模”迈向“拼生态、比内涵”。福田一幕幕热气腾腾的消费图景,正是其“宣文旅商”融合战略落地生根的鲜活切片。以政策为引擎、场景为舞台、IP为纽带、节庆为爆点,福田系统性打通“宣”扩影响、“文”增流量、“旅”聚人气、“商”增效益全链条,实现“人气旺、财气聚、城区活”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IP赋能与全域传播

  塑造城区独特辨识度

  不同于传统单向传播,福田将宣传转化为“沉浸式体验载体”,通过IP打造让城区形象更具亲和力与传播力。

  福田精心打造的“福气家族”动漫IP,锚定莲花山、红树林等“精神图腾”,选取猕猴、黑脸琵鹭、欧亚水獭、招潮蟹等本土标志性物种为原型,不仅深度融入地标建筑、场站指示系统与各类文体活动,更蕴含特区精神,成为福田城区专属的文化符号。这一可爱形象不仅大幅提升市民文化认同感,更激发游客自发传播热情,成为城区文化传播的“活名片”。

  节庆创新与全域旅游

  点燃文旅消费新热度

  如何不断丰富市民文娱生活,拉动文旅消费增长?福田区通过“传统节日升级+自主造节孵化”双轨并行的节庆运营模式点燃城区。

  在传统节日期间,福田区精心策划特色活动:春节时,节日大道上气势澎湃的龙宝福狮、英歌舞表演,搭配“福气家族”设计感十足的“牛转乾坤”花车,将节日氛围传递到辖区每个角落。

  今年,2025粤港澳龙舟邀请赛以“赛龙舟、逛市集、游围村,传统佳节文化全体验”为主题,采用“非遗+科技+赛事”的创新模式,打造了一场“水陆空”三维联动的端午盛典,创造了全媒体曝光超2000万人次的佳绩。

  在自主造节领域,福田区同样成果丰硕。今年“五一”期间,2025深圳福田咖啡生活周·第六届唤醒咖啡节带动主会场卓悦中心客流日均25万人次,日均销售额2600万元。与此同时,福田区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通过打造“福田十景”、八大旅游线路及五园连通工程,实现公园群、活力商圈、幸福社区无缝衔接,为市民与游客提供更多户外徒步选择。

  政策惠民与商业升级

  释放城区发展新活力

  商业转化让融合发展“见实见效”。作为深圳的“商业心脏”,福田区以优质政策与服务为支撑,为文旅消费与商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4年2月起,福田区陆续推出涵盖旅游观光、酒店住宿、观影、KTV欢唱四大板块的文旅消费券,总价值超千万元。

  产业政策方面,福田区持续迭代升级,出台“春暖十条”、《深圳市福田区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从文化、影视创新到旅游升级,从数字赋能到品牌塑造,全方位为文旅产业保驾护航,更在全市率先推出数字出版平台、微短剧、票务等支持措施,其商业演出专项扶持政策力度位居国内前列。

  从IP传播到节庆运营,从政策惠民到商业升级,福田区以“宣文旅商”融合发展为核心,持续解锁城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未来,福田区将继续深耕这一模式,不断书写活力城区建设的新华彩。

上一篇:
美元债异动|中国石化集团SINOPE 4 09/13/47价格下跌2.06%,报86.673
下一篇:
与时代共舞 硬科技重塑银行服务新体验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