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汕尾市陆河县缝纫机“缝”出25亿产业版图
发布时间:2025-09-11

  南方日报讯(记者/彭骏通讯员/马丽慧)日前,走进陆河县水唇镇富民兴村产业园,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忙着赶制发往非洲的订单。“以前为谋生外出打工,除去吃住没多少结余,还总担心家里的孩子。现在每月能挣4500元,既能工作又能顾家。”留守妇女彭大姐说。

  陆河县曾面临山多田少、人口外流明显的困境,“外出难顾家、留守缺收入”是当地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经过深入调研,陆河县瞄准服装产业“就业门槛低、吸纳能力强、生产方式灵活”的特点,结合本地留守妇女较多的劳动力结构,选择差异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县域经济找到了特色发展路径。

  随着服装产业崛起,越来越多就业岗位涌现,曾经在外漂泊的劳动力纷纷“归巢”,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而陆河这个粤东山区县,不仅借此用一台台缝纫机“缝”出了年产值25亿元的产业版图,更探索出一条县域投融资改革的创新之路。

  从企业跑银行到银行跑企业

  “制衣厂刚成立的时候才8个人,两年时间里开了5家分厂,现在员工上百人。起初我们以加工为主,现在已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工厂。”陆河一家制衣厂负责人彭东乐说,计划招多一些员工,工厂再扩大一点,开多几家分厂,开发更多优质的产品。

  陆河服装产业能在短短三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关键在于深化“政银企”联动机制,为产业集群发展搭建融资平台,推动政府、银行、企业同频共振,打通融资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血液”。

  “订单旺季时,老旧设备和现有生产规模跟不上需求,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又急需大笔资金。”陆河县河田镇高砂村某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孔先生,曾一度陷入这样的烦恼。

  陆河农商银行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派工作人员上门了解企业需求,最终成功为其发放300万元贷款,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如今,该企业完成技术升级与规模扩张后,通过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将产品销往美国等海外市场。“没有这笔贷款,我们不可能这么快打开海外市场。”孔先生说。

  “以前是企业跑银行,现在是银行跑企业。”陆河农商银行中心城分行负责人谢清勇表示。针对服装企业“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陆河农商银行灵活设置贷款额度与期限,引入多种担保模式,创新推出“服装贷”,破解了企业因缺乏抵押物而面临的融资难题。

  截至目前,陆河农商银行已累计为52家服装企业解决融资2152万元,且不良率始终保持低水平。这种“批量授信、精准滴灌”的模式,大幅提高了融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让金融活水真正流向急需支持的小微实体。

  让“沉睡”的资源焕发生机

  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支撑。从高砂村首家服装加工厂落地,到“高砂模式”在全县推广,背后是陆河县“筑巢引凤”、厚植企业成长沃土的持续努力。陆河县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政策协同与制度创新,搭建中小微企业投资平台,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紧抓珠三角服装产业转移机遇,陆河县依托乡贤资源与商脉网络,积极引导各地商会、乡贤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同时,出台促进服装服饰类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15条措施,通过强化土地、用工、用电、融资等要素保障,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动服装产业快速集聚壮大。

  2022年以来,陆河县新增就业岗位超1.4万个;近三年,引育中小微工厂超1300家(其中服装类超800家);2024年,村集体总收入达4134万元,同比增长21%,“小服装产业”正不断筑牢“民生大工程”。

  “我们回陆河投资创业,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务,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让企业能安心落户。”河口镇某服装加工企业负责人说。

  在资源整合方面,陆河县同样展现出创新智慧。通过村(社区)联动,陆河县流转盘活闲置农房近700处,整合利用闲置学校、厂房等500平方米以上场地66个;同时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建成河田、水唇、新田横陇等镇村富民兴村产业园,显著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此外,当地还组织开展46期免费技能培训,累计发放缝纫工培训证书超5000份。这一系列举措,实现了“闲房变厂房、农民变技工”的转变,让“沉睡”的资源焕发生机。

  为推动服装产业“走出去”,陆河县加大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建设力度。近三年,全县新增跨境电商企业近30家,依托拼多多、希音、速卖通等平台,日均出口超30万件T恤至中非、东南亚、欧美等地,“陆河制造”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我们已陆续引进服装电商、制衣厂、绣花厂、印花厂、设计公司、印花材料厂等服装类企业。”服装电商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刘晋星表示,将继续加大力度,引进服装产业链主、电商、供应链公司,不断完善服装产业各链点。

上一篇:
拼多多加码农研迈入新阶段
下一篇:
消息称阿里、百度使用自研芯片训练AI模型,英伟达回应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