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11

  在辽东半岛的黄金海岸线上,企业同台竞技、各展所长,实体与金融深度融合、齐头并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蹄疾步稳……大连,这座向海而兴的百年港城,以口岸经济为锚点,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2017年4月,大连自贸片区(保税区)在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正式挂牌运营。走进大连自贸片区,《金融时报》记者不只看到企业家逐浪产业蓝海的勇气,更感受到这片热土面对挑战顺势而为的智慧。面对全球格局的深刻变革,大连自贸片区正以政策集成、资源整合和生态培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转向:柳暗花明

  《金融时报》记者到达大连周氏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周氏水产”)的时候已近晌午。挂满海货的架子布满场区,空气潮腻咸鲜,几台散布其间的大风扇嗡嗡作响。

  这是一家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企业,但公司法人周璐亮出的一组数据却暗示这里并不简单:公司拥有14项实用新型专利,近两年销售额连续翻番,今年销售额预计达6000多万元。

  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公司主营水产品加工、罐头及食品添加剂生产等,重点开展国内外贸易及进出口业务,前期主要服务日韩和北美客户。因2020年到2022年环境突变和接续而来的关税冲击,整体业务萎缩明显。

  面对经营瓶颈,周氏水产将目光投向南美等市场。凭借多年经验积累,该公司攻克多个技术难关,研发出在当地颇受欢迎的深加工鱼类产品,并在2024年11月成功签下新订单。“幸好有这笔海外订单,否则公司很难承受连续亏损。”周璐表示。随着南美等市场需求增长,公司计划扩大产能,但原材料采购资金却捉襟见肘。“我们这个行业的钱大部分压在货上,下游款期半个月到半年不等,但支付给上游的钱通常是现款结算,由此产生了流动性资金需求。”

  此前上线的“关银惠企平台”发挥了大作用。该平台是中行大连市分行与大连海关专为外贸小微企业打造的线上融资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单一窗口数据、国际收支数据等外贸企业特色指标,形成外贸企业“画像”,为企业融资授信提供参考。“与其他线上融资平台相比,‘关银惠企平台’共享海关数据,企业‘画像’更完整,额度匹配更精准、风控管理更可靠。”该行客户经理李传奇告诉记者,“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建设初衷也有效保护了企业信息安全。平台自2024年4月上线以来,已为大连市60余家小微外贸企业注入资金逾4亿元。

  基于该平台,中行大连市分行推出“关银惠企贷”及“出口E贷”两款普惠金融产品。其中,“关银惠企贷”产品依据外贸小微企业海关出口总额,可提供最高1000万元授信,而周氏水产获批的240万元贷款正是“关银惠企贷”。

  “南美等市场的业务很可观,去年的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我们在尽力稳定欧美和日韩市场的同时,计划以南美等市场为主,现在主要感觉产能不足。如果有银行的资金支持,企业的产能还能再上一个台阶。”周璐表示。

  “我们有计划地针对企业后续的发展需求,加大企业授信,并在跨境结算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刘传奇表示。

  调整:稳中求胜

  “我们有口碑、市场有订单,但目前还是主要考虑保持稳健经营。”在采访过程中,恒百锐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百锐”)财务负责人表示。

  为何有单不做?背后是市场波动和经营模式下的风险防范导向。

  恒百锐是一家经营油品和化工品的贸易公司,上下游客户以大型企业为主。“虽然从数量上看,小微企业占比较大,但从金额上看,大型企业占主导。”该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轻资产运营的供应链企业,营运资金稳定与否攸关企业经营的稳健性。根据规模不同,下游客户款期在1个月到3个月不等,“大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强,能保证付款,但相应的议价能力也更强,款期相对更长一些。”该负责人表示。

  在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恒百锐压降了部分付款不稳定客户,但也为此让渡了部分权益,“付款比较稳定的企业更习惯使用票据而非现金。”该负责人解释道,“幸好有浦发银行大连分行,让我及时方便地盘活这些票据。”

  2023年,大连自贸片区与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分行根据自贸片区企业特点,创设“自贸通”再贴现业务模式,为在区内展业且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设立再贷款专项额度,鼓励其加大对区内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浦发银行大连分行整合升级线上贴现服务,推出“浦银e贴”服务解决方案,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智能审批,资金秒到账和广泛兼容各类票据。

  “我们是轻资产企业,虽然有一定规模但依然面临抵押物不足难题。”恒百锐财务负责人说,“浦发银行给我们的贴现利率比较合适,能让我们以较低的成本补充流动资金。”据悉,“浦银e贴”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票据流转记录、结算特征及行业属性,动态生成差异化贴现利率,在控制风险的同时降低优质企业的融资成本。2025年以来,该行累计为恒百锐办理票据贴现约7000万元,为其提供了高效金融服务。

  破圈:同舟共济

  大连港毅都冷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毅都冷链”)办公楼的位置很特别:一边是保税区,一边是非保税区。因为窗户没关,耳畔时有鸣笛声,说不清是哪边更忙碌。

  毅都冷链是一家从事全方位冷链服务的专业物流企业,拥有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冷链物流园区,并首创临港堆场,目前已建成四期项目,记者到访的二期恰好横跨保税区和非保税区。

  2020年至2024年,大连口岸冷链物流进口产品流失严重,冻肉产品流失最多。这段时间天津、青岛、广州等国内重要港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挤占大连口岸的市场份额。

  为了强化规模优势,毅都冷链规划建设五期全球仓项目,包括3栋冷藏加工库、72个加工车间、6.2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存场地和满足1万人集中居住的“冷链小镇”。“五期项目与码头直线距离200米,届时会用传送带代替部分人工,以减少损耗、提高效率。”毅都冷链股东之一大连毅都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说。项目计划总投资超18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6.5亿元,除自有资金外,还有来自建行大连市分行4.5亿元的“平急两用”贷款授信。“这是大连市乃至辽宁省首笔‘平急两用’基础设施领域贷款。”建行大连自贸区支行副行长杨雅淇补充说。

  日渐激烈的竞争让毅都冷链意识到供应链金融的协同价值。这是因为该公司主要依托水产品、肉类、水果三大品类为客户提供全链条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通常情况下,客户从国外采购生鲜产品需要预付定金,货到港前就要支付采购尾款。但客户的销售是阶段性的,销售尾款不可能一下全部回收,这就需要银行信贷介入。”该负责人表示,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利于形成业务的良性循环,强化集聚效应。客户如果能在大连港拿到更有性价比的资金来支付采购尾款,也会更愿意到这里开展业务。

  目前,毅都冷链已与银行开展相关合作。据杨雅淇介绍,2024年7月,建行大连自贸区支行以大连毅都集团为核心企业,为其下游客户发放区域内首笔E销通网络供应链贷款业务,用于支持下游客户跨境冻品采购。不同于传统供应链面向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E销通网络供应链业务主要服务核心企业下游分销商,其中绝大多数为急需信贷支持的小微企业。在整个业务链条中,作为核心企业的大连毅都集团一方面利用自身掌握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向银行推荐优质客户;另一方面借助毅都冷链这类监管仓储企业为银行提供融资货物的安全、高效管理,解决金融机构普遍关心的融资货物安全性难题,同时承担退款、回购、连带责任保证等兜底责任,整个业务链条实现有效闭合。“供应链金融业务各参与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同配合、紧密合作,核心企业与银行在业务中起到了带动与撮合的作用,并与下游分销商一道实现互利共赢。”杨雅淇说。

  大连自贸片区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破解难题的密钥。如今,这里正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中闯出一条“保税+金融”的开放新路。

  

  在大连周氏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银行工作人员了解企业生产情况。本报记者冯瑶摄

  

  工人在辽宁省大连市大杨集团的服装生产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上一篇:
高迎欣喊出"持续增长",民生银行半年减员1446人
下一篇:
卸任9年之后,招商银行又一原副行长被查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