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资产规模破万亿,“新台阶”上的重庆银行还有“旧难题”
发布时间:2025-09-08

  8月29日,重庆银行披露一则自愿性公告,宣布该行资产规模在今年7月31日已达到10087亿元,正式突破一万亿元。这也意味着,重庆银行成为国内第13家万亿级城商行,以及继成都银行之后的西南地区第二家万亿级城商行。

  “万亿资产”是重庆银行“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提出的,也是该行在2021年-2025年期间的核心目标。2021年-2024年,重庆银行的年内资产增幅依次为12.05%、10.2%、10.62%、10.98%,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而当规模扩张提前完成既定目标,无法忽视的是当前重庆银行还面临负债成本刚性、区域竞争力不足、高收益资产规模较小等多重困境,实现量价协同,或许是重庆银行接下来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负债成本刚性,区域竞争力待提升

  在利率市场化、息差持续收窄的银行业大环境下,“量价协同发展”是区别于以量补价的一种经营策略,需要银行平衡规模增长与盈利水平,更强调风险资产规模与利率定价之间的协同优化。

  从实际情况来看,重庆银行虽然近几年规模增长迅速,但息差及利差表现并不好。2020年

  ——也就是战略规划实施前,重庆银行的净息差还有2.27%,此后便年年下滑,到2024年,息差已收窄到1.35%。

  当然,息差收窄是行业共同趋势,重庆银行息差的下行并非全是自身原因。今年上半年,重庆银行的息差与利差都出现回升——净息差1.39%,相比2024年全年上升4bps;净利差为1.35%,相比去年全年上升了13bps。

  尽管纵向对比,重庆银行的息差表现好转,但横向对比,这一息差水平在西南地区同业中的表现几乎垫底。

  这里以同样上市并披露了中期业绩的渝农商行、成都银行、宜宾商行为参考进行对比。上半年,渝农商行的净息差和净利差分别为1.6%、1.5%;成都银行的净息差和净利差分别为1.62%、1.59%;宜宾商行的净息差和净利差分别为1.8%、1.65%,都高于重庆银行。

  进一步拆解资产负债端的利率表现,可以发现,重庆银行的计息负债成本率有2.29%,其中,存款平均成本率为2.33%,这两项指标同样高于渝农商行、成都银行和宜宾商行。

  较高的负债端成本率,或与重庆银行的区域竞争力有一定关系。重庆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具有较强的区域属性,存款和贷款大多集中于重庆市。与该行进行区域市场竞争的还有渝农商行。

  不同于渝农商行在重庆市各区县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重庆银行只有199家营业网点,在本地渗透和覆盖面上略逊一筹,揽储能力自然也相对较弱,只能通过较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个人储户。上半年,该行的储蓄定期存款平均利率高达2.86%,储蓄定期存款平均余额占储蓄存款平均余额的91.64%。

  与此同时,重庆银行的对公存款主要依托“银政合作”及地方国企、重大项目沉淀,这类企业的资金特点通常为结算频率低、阶段性沉淀多,比起活期存款更偏向定期存款。所以,重庆银行的对公存款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定期化倾向。上半年,该行对公定期存款的平均余额为1446.8亿元,是对公活期存款平均余额的2.5倍,而对公定存平均利率为2.54%。

  积极的一面是,重庆银行的市场融入资金(同业存单、其他同业负债)占比一直较高,今年上半年,该行的市场融入资金成本得到大幅压缩,“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拆入和租赁负债”“应付债券”两项计息负债的平均成本率都为2.22%,从去年同期高于存款成本率的水平,下降到比存款成本率更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负债成本压力,不过相对于大行依然偏高。

  个贷结构待调整,消费贷占比不足

  负债端成本刚性,资产端又面临收益率不高的困境。

  上半年,重庆银行的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为3.64%,这一数据其实是高于渝农商行以及成都银行的,但由于该行负债成本更高,所以资产端的这一点优势也被中和得所剩无几,最终净利差和净息差远低于另两家银行。

  若要实现量价协同,仅靠规模增长抬高利息净收入和净息差是不够的,还需提升生息资产的收益率,以扩大利差空间。

  客户贷款是重庆银行规模最大且利率最高的生息资产,上半年的平均收益率为4.35%,同比下降19bps。按客户类型来看,重庆银行的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为4.64%,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为4.01%,对公贷款收益率比零售贷款高出63bps。

  通常而言,零售贷款的平均收益率高于对公贷款,这也是近几年不少银行都开始向零售转型的重要原因。重庆银行却反着来,这与该行的零售信贷业务结构有很大关系。

  2022年时,重庆银行的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还有5.74%,是高于对公贷款(5.4%)的,2023年便低于对公贷款了。之所以会大幅下滑,是因为个人消费贷规模收缩。

  消费贷通常是零售贷款中利率最高的部分,早年间,重庆银行的消费贷是该行规模最大的个人贷款,远超经营贷和按揭贷款。2021年受互联网新规要求地方银行不得跨区域开展互联网贷款等因素影响,重庆银行开始压降联合贷款,消费贷规模持续下滑。

  消费贷下滑的同时,按揭贷款规模大幅上升。截至2023年末,按揭贷款和消费贷分别占重庆银行总贷款的10.33%、2.51%。按揭贷款通常是银行零售贷款中收入最低的,一增一减之间,零售贷款收益率就下降了。

  2024年开始,受房地产调整冲击,重庆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该行便开始压降按揭贷款规模,并重新加大消费贷的投放力度。

  消费贷不仅收益率更高,资产质量也更优。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重庆银行的消费贷不良率仅0.74%,作为对比,按揭贷款不良率为1.77%,经营贷不良率为6.23%,信用卡不良率为4.19%。

  待消费贷业务调整期结束,规模增长渐趋稳定,重庆银行的零售信贷质量、息差水平都将得到有效提升。只是,当前消费贷余额只有200.34亿元,在总贷款中的占比只有4.02%,依然低于按揭贷款和经营贷。

  短时间内,消费贷难挑大梁,重庆银行的零售信贷业务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都面临盈利低下、资产质量较差的困境。

  今年上半年,重庆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分部亏损了4270.7万元。亏损额度不算大,且亏损的主因是加大了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这与行业整体趋势吻合,于重庆银行而言最多是财报呈现不好看,并不能简单等同于经营不善。

  比起业务分部亏损,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收业务收入的下滑。上半年,重庆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65亿元,同比减少28.62%,主要原因是当期理财产品管理费及超额报酬同比下降,导致代理理财业务手续费大幅减少。

  代理理财业务是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板块,在息差表现明显低于西南地区其他上市银行的当下,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提升中收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重庆银行降低对息差的依赖。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重庆银行的财富管理起步较晚,其财富管理品牌“重银财富”在2024年6月才正式推出。截至目前,该行的财富管理能力依旧较为薄弱,业务收入规模较小,且尚未形成稳定增长,难以成为第二增长点,推动整体营收增长。

  资产规模突破万亿,是重庆银行发展路上的里程碑。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贷和财富管理增长,优化零售资产结构,补齐业务短板,实现长足发展,是重庆银行将持续探索的课题。

上一篇:
iSO 26.2见 苹果计划中国区苹果智能年底上线
下一篇:
技术赋能让生产线更聪明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