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双涧镇老集村:文明乡风赋能产业兴 信用积分激活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9-03

  图片  农机穿梭于广袤田野,车间里机器轰鸣作响,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不断——在蒙城县双涧镇老集村文明乡风与产业发展正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展现出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近年来,老集村创新探索“文明引领、产业跟进、信用赋能”的发展模式,将精神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文明积分转化信用资产,特色产业反哺文明创建,走出一条精神与物质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  图片  文明信用双驱动创新治理机制  老集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将乡风文明与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创新推行“文明信用+”评价机制,将村民孝善行为、志愿服务、支持村企等文明表现量化为信用积分,并与贷款额度、政策优惠等挂钩。村里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涵盖社会诚信、文明行为、志愿服务等多方面指标。通过信用惩戒机制,如降低积分等方式,约束红白事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陋习,缓解高价彩礼、攀比浪费等不良风气。  这一创新机制使抽象的文明行为变成了可量化、可兑换的信用资产,形成了“文明行为—信用积累—金融激励—治理提升”的良性循环,累计授信205万元,为52名村民提供了发展便利,激发了村民参与文明实践的热情。  图片  产业根基厚植文明力量赋能  老集村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蒙城县黄波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提供农机作业及全程化托管服务,还向装备制造领域延伸,成立的徽耕智能农机装备公司制造的双轴旋耕施肥播种机已取得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村内大型企业海螺集团和蒙城港的投入运营,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老集村将文明实践延伸到产业链上,形成“产业发展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生动局面。村里建立“党员带领新时代文明实践组,联系重点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制度,各实践组主动调研走访,了解企业需求,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  图片  文化浸润人心乡风文明助推发展  老集村注重文化阵地建设,村内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村史馆等文化设施。这些阵地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遏制陈规陋习。每年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50名,树立先进典型,弘扬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文明风尚。  通过选树身边榜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老集村形成了“一户带一片、一片促全村”的文明辐射效应,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图片  村企互动共赢文明成果反哺民生  老集村创新建立“基层组织—企业—群众”沟通机制,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按下“快进键”。良好的机制和蔚然成风的文明,使企业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快速发展。企业发展反过来又带动村民增收,链接群众发展产业、丰富文化生活,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企业主动出资完善村级服务平台和奖励机制,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村级典型评选,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这种良性互动使老集村实现了“基层组织—企业—村民”的“互通、互融”和“共享、共赢”,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文明风尚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更加有效。  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更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老集村将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的融合,让精神文明发挥出凝心铸魂、集聚人才、振兴乡村、赋能经济的重要作用。让文明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绘就乡风淳、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上一篇:
国内首个电气装备多因子耦合真实海洋环境试验平台投运
下一篇:
中交三航局三公司海力9号码头轨道延长工程开工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