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固态电池双路线突破 海目星迎来估值重塑
发布时间:2025-09-01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关键赛点,持续吸引市场目光。而产业链上游的设备环节,更因“技术迭代,设备先行”的产业逻辑,成为资本布局的重点。

  8月29日,锂电池板块迎来强势爆发,龙头股宁德时代盘中大涨逾10%,创近3年多以来新高。同时,国轩高科、先导智能、杭可科技等多只个股涨停。市场情绪显著回暖推动资金大幅流入固态电池赛道,有望带动板块整体迎来价值重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固态电池板块集体上涨源于技术突破、业绩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近日,国轩高科宣布将推动半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先导智能2025年上半年完成全固态电池量产全工艺环节的打通;海目星已实现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前中段关键设备的出货等等。

  市场分析指出,固态电池赛道本轮行情不仅体现了短期情绪修复,更反映出市场对电池产业中长期发展路径的重新审视。以国金证券为例,其认为基于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为大势所趋。当前全固态电池向硫化物路线聚焦,能量400Wh/kg、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为性能目标。

  据悉,硫化物离子电导率最高,质地软易加工,可以通过挤压来增大界面接触,从而提升电池性能。不过,硫化物的成本太高以及生产安全目前仍是其量产的核心难点。

  目前,在硫化物的工艺突破方面,海目星无疑最具亮点。公开资料显示,海目星已向某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的前中段关键设备出货,具体涵盖了正负极涂布、硫化物电解质涂布、正负极辊压、电解质和极片复合和叠片等。

  海目星的胶框印刷工艺能够避免极片边缘在无隔膜叠片和等静压过程中接触短路,是全固态电池制造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此外,公司的干法极片预热设备和干法清辊设备将搭配干法辊压机,可实现更好的复合和连续成膜效果。而超快激光切割则是无接触的冷切割工艺,更适合硅碳负极和掺杂硫化物电解质的正极的模切。有消息人士透露,海目星该工艺正在头部客户做样机测试。

  值得注意的是,海目星执行的是双路线布局,即同时布局“氧化物+锂金属负极”和“硫化物+硅碳负极”两条技术路线。此举不仅分散了技术迭代风险,更暗藏长期战略——从行业趋势看,全固态电池的终极形态需“锂金属负极+硫化物电解质”组合,而公司当前的双路线突破,正是为这一终极方案提前铺路,走出了与同行“同赛道竞争”不同的差异化路径。

  根据EVTank 数据,预计2025 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超10GWh,2030 年将超600GWh,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基于2030年600GWh出货量,公司所提供的固态电池设备单GWh价值量约2-3亿元,毛利预估20-40%,在公司量产能力稳定的情况下,按估值对应市值40亿至120亿元,叠加主业70亿元市值中枢,保守预估市值110亿元。当前公司市值不足80亿元,具有较高市值空间。

  作为资本市场“固态电池设备双冠王”,海目星的股价走势在半年报披露后迎来反转,股价连续两个交易累计涨幅超13%,彻底扭转此前颓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目星的估值重塑逻辑清晰:大额计提一次性释放风险,叠加现金流大增136%、新签订单激增117.5%,市场对公司“业绩筑底”的预期形成共识,股价具备修复动力;中长期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设备端唯一实现双路线商业化交付的企业,将直接承接技术迭代红利,业绩增长空间与估值弹性被持续看好。

  海目星二级市场走强,本质是资本市场对其短期风险释放、长期潜力明确的价值重估。固态电池业务的突破,标志着海目星已跻身全球新能源装备核心玩家梯队。随着行业调整周期结束、固态电池订单逐步落地,公司有望实现“业绩反弹+估值提升”的双击,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文转自:周口网

  举报/反馈

上一篇:
中报观察 | 五矿地产内外求索
下一篇:
瓜子不香了!洽洽食品上半年净利暴跌7成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