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甘肃酒泉: 施足金融“底肥” 助粮田成“良田”
发布时间:2025-08-28

  在2024年流转了3000亩土地后,甘肃酒泉玉门黄花营村村民何瑞在今年又新增了2000亩土地用于开展规模经营。这个季节,他种植的小麦刚收割完成,玉米进入了成熟期,田间大棚内的辣椒、胡萝卜今年收成也不错。  这在之前对于何瑞而言是不敢想象的。与土地打交道已20年的他在2015年成立了曙光丰绿源合作社,但经营规模一直难以实现较快提升。“其实包括我们合作社,还有一些外来的种植大户、合作社等,都有流转土地开展集约化种植的想法。但都受到了农地碎片化、盐渍化以及租金偏低等因素影响,难以实现长期稳定流转和经营。”何瑞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酒泉是西北地区主要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制种基地。在农业生产环节,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一方面享受着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以及祁连山冰雪融水带来的稳定灌溉水源等天然优势;另一方面,也难以避免戈壁绿洲城市天然存在的耕地和绿洲资源稀缺、土壤盐渍化、土地碎片化等问题。“与不少地区类似,我们这边农地也存在不平整、引排水渠宽且年久失修以及存在弃用坑塘等情况,耕地资源少更让地块被分割成较小面积,不具备使用大中型农机作业的条件。”何瑞介绍说。与此同时,土壤盐渍化使得传统引水渠难以发挥作用,灌溉效率较低。这两方面都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可能带来的效益提升。更重要的是,当地的农地租金一度只有每亩200元,“这使得农户向外流转土地的意愿不强,更多是村内流转或自行开展简单的小农作业。”何瑞进一步解释说。  这样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经济效益不高、流转地稳定性又不强,流转了部分土地的种粮大户或合作社也缺乏平整、治理土地以及投建农业基础设施的意愿。直到2021年,在地方政府、国企、金融部门的密切协作下,惠及多方的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探索中逐步走上正轨。  考虑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单体规模小、权责划分不清、缺乏后续运营管护保障等问题以及农业项目实施主体普遍存在的资产规模较小、负债率较高、经营能力偏弱等特征,酒泉地区倾向以“整市整县、打捆打包”的理念开展建设。这个过程中,金融资源的参与不可或缺。“以目前完成的项目看,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亩投入资金在3000元左右。”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客户七处副处长李朝晖介绍说,而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能给予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专项支持在去年提升至最高2400元/亩,仍有一部分资金缺口;同时,项目规模较大,整体资金需求不是小数目且周期长。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协作推进的工作,即使不考虑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层面也至少需要财政、农业农村与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的相互配合,项目具体承接和投建工作一般由地方国企完成。  基于这些因素,国开行甘肃省分行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加强顶层设计、创新运营机制、统筹整体谋划、推动政银企联动的推进举措。该行以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为依托,地方国企为主体,构建合格融资主体和信用结构,“以丰补歉”地构建“市级统筹融资、县级组织实施、国企统筹一体化运营”的融资模式,成功探索出开发性金融以市场化方式、“整市整县、打捆打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路径。  政府层面高效的运营机制是金融有效支持的基础。对此,酒泉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设计出台全市整体实施方案和长效运营机制等制度文件,明确各环节和相关方职责;试点县级政府出台项目年度实施方案、宅基地复垦补偿方案等配套制度;同时,通过总结推广近年来农田流转成熟经验,如坚持整村整组推进,打破已有地域界限,推行“在册不到户”模式,土地承包权“只认本子不认埂子”,在流转过程中预留部分集体耕地,有效应对农民退租类突发情况等做法,进一步保障农田的稳定供给。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多次深入调研,依照市情、县情、农情,对接市场需求,提前介入,会同酒泉市政府进行项目策划。在统筹好粮食生产和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的关系基础上,谋划“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经济可持续、财务自平衡的市场化融资模式,支持酒泉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落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按照“经济可持续、财务自平衡”的原则,协助构建合格融资主体,设计市场化融资方案。在项目中,由市县两级国企组建借款人,以股权为纽带,进一步夯实市级统筹融资运营,县级组织实施的市场化机制,以高标准农田经营收益实现项目整体收益的平衡。  以玉门市的项目为例,截至目前,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已在玉门市投放2.95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14万亩。李朝晖告诉记者,负责具体项目建设的主体是酒泉市兴农发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也是承贷主体。在充分调查和研判的基础上,酒泉兴农发公司根据具体的土壤、灌溉和设施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包括平整土地、铺设管灌设施、压碱、接电等,使得建设后的农地具备大中型农机和农业设施的作业条件,并充分运用滴灌技术达成节水目标。  “过去一家经营30亩地,一年下来忙得脚不沾地,收入还不见得有多少。”曙光丰绿源合作社技术主管龚志辉感慨道。如今,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的田间管理彻底解放了人力,据龚志辉介绍,高标准农田使得从整地、播种到田间管理、收获,都实现了高效集中作业,节省人工超过一半;在滴灌技术的加持下,相较之前,节水效果达到三成以上,肥料成本每亩也能节约20-30元。“今年5300亩地预计能超过1000万元。”何瑞对合作社的发展充满信心。成本节约和产出效益的提升,让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流转土地时愿意支付更多地租。“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地,如今的地租已提高到700-1000元/亩。”李朝晖告诉记者,这让农户更愿意向外流转土地,明显提升了土地流转的稳定性,也重塑了当地的生产关系。  酒泉兴农发公司的还款来源同样是土地经营收益。该公司可以将改良后的土地从村集体处流转过来自行经营或在分类整合后再进行租赁。在玉门市的项目中,中粮集团、北大荒集团、敦煌种业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多家企业及合作社就与玉门地方政府和酒泉兴农发公司开展了有效对接,通过租用土地开展高效农业生产,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层级。  依据上述经营方式,国开行甘肃省分行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定了30年的贷款期限。为保障贷款资金安全和用款便利,该行以项目推进和国企经营收益情况确定贷款投放节奏和还款节奏。更具开创性的是,国开行甘肃分行还在酒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创新发放了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支持瓜州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的指导下,这笔贷款将农田节水率与贷款利率优惠直接挂钩,以市场化手段强力引导节水灌溉技术应用,预计可实现年节水量不少于690万吨。  责任编辑:韩胜杰

上一篇:
瑞讯生物(CovationBio)任命Steven Ackerman为首席执行官
下一篇:
奋斗进行时 金融引擎驱动创新浪潮——恒丰银行福州分行服务新质生产力金融实践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