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海光信息7nmDCU量产在即,能否复制寒武纪奇迹?
发布时间:2025-08-27

    最近大A市场太火爆,你是否也在观望,还是已经入市了?  江西南昌寒武纪的创始人创造了奇迹。当上了江西首富宝座?  当GPT-5引发千亿参数风暴,当美国收紧AI芯片出口管制,一场关乎中国算力自主的战役已进入决胜阶段。  在这片被英伟达统治的战场上,一家中国芯片企业正以惊人之势打破垄断,海光信息用91亿营收和63.72%的毛利率,证明中国芯不仅能设计,更能生态化反。  其与中科曙光的惊天合并,更标志着国产算力从“单点突破”迈向“全栈自主”的历史性转折。    从x86授权到DCU生态的逆袭之路。  海光信息的崛起,是一部中国芯的技术突围史。    双芯片战略的技术纵深。    “兼容只是起点,超越才是目标。”董事长沙超群在发布会上的宣言,揭示了深算DCU的战略野心。通过兼容CUDA生态,降低用户迁移成本,逐步构建自主软件栈。    63.72%毛利率的稀缺性验证。  海光信息的盈利能力,彰显其技术壁垒与生态价值。  2024年业绩爆发式增长。    研发投入的长期主义。    2024年研发费用29.1亿(营收占比31.8%),5年研发累计投入超80亿,研发人员占比达68%。2025H1净利润12.01亿(接近2023年全年),证明AI算力需求正在爆发。  生态构建类CUDA环境的竞争。    海光最深护城河在于软硬件协同生态。  软件生态三大支柱。  1.兼容CUDA代码迁移成本降低90%,支持PyTorch/TensorFlow主流框架。  2.与百度飞桨联合优化,阿里云PAI平台全面适配。  3.金融风控模型训练加速50%,智慧城市推理时延降低40%。  目前深算DCU已入驻超算中心、互联网大厂及智算集群,累计交付算力超50EFLOPS。  合并中科曙光,全栈算力的终极拼图。  吸收中科曙光不仅是规模扩张,更是战略补完。  业务协同效应分析。    曙光数创的液冷正和。  C7000冷板液冷PUE≤1.15,C8000浸没液冷PUE≤1.05,马来西亚61MW订单彰显国际竞争力。  合并后新集团将成为国内唯一覆盖“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云平台”的全栈企业。  国产替代AI算力自主的历史机遇。  科技博弈下,海光迎来黄金窗口期。  政策与市场双驱动,信创加速,采购国产化率要求70%+,金融、电信等行业试点扩大,AI爆发,中国智能算力需求年增60%,大模型训练需要替代方案。    沙超群在内部信中判断:“未来三年是国产算力替代的关键期,我们必须抓住每秒钟。”  从可用到好用的变化。  尽管势头迅猛,海光仍需直面三大挑战。  1.性能代差,DCU算力仍落后H100约30%,制程依赖台积电7nm工艺。  2.生态完善,CUDA兼容层性能损耗约15%,开发者社区规模不及1%。  3.供应链安全,先进封装技术待突破,设备材料进口依赖度高。  为此公司规划三步走,2025年推出5nm工艺DCU,2026年自研编程框架上线。2027年建成国产产线试验线。  中国算力的全栈式突围。  在海光天津研发中心,深算DCU正在运行千亿参数大模型;而在中科曙光的液冷机房内,浸没式冷却系统正将芯片温度控制在70℃以下,这些即将合并的技术力量,正在成为中国算力自主的基石。    从x86授权到自主DCU,从芯片设计到全栈生态,海光的进阶之路印证着中国科技的蜕变:在封锁中寻找机遇,在兼容中构建自主。当沙超群宣布“要做世界级算力企业”时,这场合并已超越商业本身,它正成为中国打破算力垄断的战略支点。  随着合并完成,随着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新海光有望在2027年实现营收破300亿目标。  这个十万亿级的数字中国蓝图里,这位算力新王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
顺丰速运、京东快星、极兔,三家济南快递企业入围2025年山东省民营企业200强
下一篇:
宋志平:企业赢在“主场”的硬道理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