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研读江苏银行2025中报:规模竞速下的“优等生烦恼”
发布时间:2025-08-27

  穿越周期,是行业优等生的必修课。

  8月22日,江苏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收448.64亿元,同比增长7.78%,实现归母净利润202.38亿元,同比增长8.0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15.6%,同比下降0.8%。

  8月25日,A股市场高开高走,沪指涨1.51%,收报3883.56点,再创十年新高。至26日收盘,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2.68万亿元。在各路资金加速入场的背景下,江苏银行股价低开震荡,收盘下跌0.45%,位列42家上市银行单日涨幅榜第9位。

  股东人数方面,截至6月30日,江苏银行股东数为138825户,相比一季度131853户增长5.29%,该行股东人数连续二季度增长,股权集中度趋于分散,也说明投资者对公司股价走势分歧进一步加大。

  前十大股东方面,代表北向资金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二季度大幅增持8714.94万股,显示出北向投资者对该行股价依旧抱有信心。穿越股价涨跌的背后,万点研究与您一起,探寻江苏银行的价值真相与增长逻辑。

  韧性仍在:资产扩张下的增长与平衡

  同业中独显韧性,自身对比亦难独善。

  横向对比,在银行业绩普遍承压的背景下,江苏银行的半年报仍显稳健;但纵向来看,其自身也难抵行业性净息差收窄的冲击,面临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报,该行营收增速分别为14.22%、10.64%和7.16%;同期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1.20%、27.20%和10.05%。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净利润增速近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以下。与营收增长相比,其净利润增长面临更为明显的压力。

  深入来看,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329.3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10%,环比下降1.48%。国信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净息差为1.78%,同比收窄12bp,较2024年全年下降8bp。

  净息差承压之下,江苏银行资产规模扩张速度不减。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达4788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16%。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237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8%。负债总额44482.12亿元,增幅22.26%;吸收存款余额25897亿元,增长19.86%。其中,企业、个人存款分别较年初增长22.2%、15.25%。

  企业存款增速领先个人存款,也说明在对公业务方面,江苏银行依旧保持着较好的领先优势。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期末,该行对公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为66.9%,较年初提升了0.8%,对公业务作为该行传统优势,护城河优势依旧稳固。

  但考验在于,该行负债总额增速高于资产增速,通常意味着“负债驱动”增长模式,面临负债成本上升的压力。长期而言,考验在于如何通过低成本的负债渠道,去支撑该行资产扩张速度,负债结构优化能力是关键。

  非息收入方面,江苏银行上半年实现非息收入119亿,同比增长-14.6%。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1.86亿元,同比增长5.15%。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成为拖累中间业务下滑的关键。该行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为80、-2.3亿,同比分别减少1.3亿与22.7亿。

  对于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下滑,江苏银行表示主要系上半年债市波动较大,对公司其他非息收入增长形成负向影响。对于依赖传统信贷业务增长的江苏银行而言,投资业务是该行业务发展的一个短板,这种“单腿走路”模式,在市场转向时也会导致业绩后劲有所不足。

  资产质量方面,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4%,较上年末下降0.05%。在头部城商行之中,继续保持较低水平。

  分行业看,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银行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贷款率居前,分别为3.95%、1.84%、1.67%,较上年末分别上升1.75%、上升0.04%、下降0.37%。

  风险防火墙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31.02%,较上年末下降19.08%。拉长周期来看,2022年、2023年、2024年,江苏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93.89%、389.53%、350.10%。

  进入2024年之后,随着行业不良压力增加,江苏银行资产防火墙“厚度”也开始变薄,但整体水平依旧维持在行业较高范围之内。

  除拨备覆盖率承压之外,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36%、11.17%、8.49%,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63%、0.655、0.63%。拨备覆盖率与资本充足率下滑背后,是“保利润”与“保资本”的平衡考题。

  综合而言,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虽交出了一份对公优势突出、资产质量稳健的优异答卷,但其净利润增速首次跌破个位数,靓丽外表下的隐忧已然显现。如何破解息差、资本、拨备“三率齐降”的难题,应对投资收益拖累非息收入、负债增速快于资产的压力,将直接决定这家“优等生”未来的成长性与竞争力。

  不良流拍、罚单不断!规模扩张后遗症显现

  资产处置不顺,监管罚单不断。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内控合规压力不减。

  银登中心官网显示,自2025年2月起,江苏银行在银登网连续挂牌9期个贷不良资产包,合计未偿本息规模达147.23亿元。

  2025年2月,江苏银行首次挂牌的4期资产包底层为历史网贷类消费贷款,未偿本息总额约70.9亿元,涉及约33万户,加权平均逾期时间长达2.6~3.3年,遭遇流拍后,追加“反委托”条款后重新挂牌。

  2025年5月,江苏银行第二次尝试的5期资产包,尽管逾期天数降至1.3~2.4年且未设起始价,同样未能成交。遭遇流拍后,同样追加“反委托”条款后重新挂牌。

  市场分析认为,这些长期逾期、回收难度极高的资产,反映出江苏银行在当前规模扩张中遭遇的风险累积与处置难题。

  与此同时,江苏银行的合规经营状况同样不容忽视。企业预警通显示,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因多项业务违规遭监管层的处罚。

  2025年6月,江苏银行深圳分行因贷款业务管理不到位,未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保证金来源不合规被深圳金融监管局罚款20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6.43万元。

  2025年4月,江苏银行宿迁分行因固定资产贷款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到位、个人贷款管理不到位,被宿迁金融监管分局罚款85万元。

  时任江苏银行泗阳支行行长因固定资产贷款管理不到位被警告并罚款6万元;沭阳支行行长张某某,因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到位,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泗阳支行行长周某因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到位被警告并罚款6万元;泗洪支行行长王某某因个人贷款管理不到位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

  2025年1月,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因未尽职审核办理预付货款业务、未尽职审核办理个人收汇业务,被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罚没60.60万元。

  拉长周期来看,2024年1月,江苏银行镇江分行因发放建筑企业贷款为房地产项目垫资;超工程进度发放房地产贷款;向购买主体结构未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按揭贷款;部分贷款存在月末冲时点,虚增贷款;银票业务保证金来源审核不到位,贷款资金转存银票保证金;银票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严;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被挪用;尽职调查不到位,向已竣工项目发放结构化融资,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镇江监管分局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292.115516万元。

  2023年2月,江苏银行因1.违反账户管理规定;2.违反流通人民币管理规定;3.违反人民币反假有关规定;4.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5.违反国库科目设置和使用规定;6.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7.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8.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9.对金融产品作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九项违规,被中国人民银行没收违法所得42元,罚款773.6万元。

  2022年12月,江苏银行因违规办理总收益互换(TRS)收益结汇业务;违规办理货物贸易超期限退汇业务;违规办理跨境担保业务;违规办理资本金结汇业务;未入账登记情况下为企业办理资本金结汇业务;为非居民转让境内商品房所得办理购付汇业务;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交易倒量;违规办理服务贸易付汇业务;违规办理备用金结汇业务;数据报送问题,被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没收违法所得10.082495万元人民币;罚款2928万元人民币。

  短短2个月内,江苏银行因为内控问题被监管层合计处罚3701.6万元。这一系列罚单直指其内控失效的根本症结,涉及贷款管理、外汇业务、反洗钱、数据报送及消费者保护等多个关键领域,“重业务、轻合规”的经营倾向尚未根本扭转。

  相关业内人士对万点研究表示,罚单根本意义在于警示和纠偏,旨在通过外部约束推动金融机构规范经营、维护市场健康秩序。提升合规能力绝不能流于表面文章,关键在于推动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真正落地、有效运转,屡次被罚也暴露出江苏银行在合规建设执行力上的薄弱。

  城商行“一哥”之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作为新晋的上市城商行“一哥”,2025年一季度,江苏银行完成多项重要赶超。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北京银行总资产突破4.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7%;但实现营业收入171.27亿元,同比下降3.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72亿元,同比下滑2.44%。

  相比之下,2025年一季度,江苏银行总资产达44596.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4%;实现营业收入223.04亿元,同比增长6.21%;归母净利润97.8亿元,同比增长8.16%。

  除了总资产与北京银行有微弱差距之外,江苏银行在营收、净利等重要指标方面已完成对北京银行的关键超越,江苏银行能否在上半年完成对北京银行的全面超越,答案将在8月30日,北京银行的半年报中揭晓。

  分析江苏银行“逆袭”之路,不断地变革奔跑是关键。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这个“高速迭代”的时代,市场格局与用户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即便是传统的金融业,若放慢脚步,便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超越,被时代浪潮抛在身后。

  江苏银行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强化品牌年轻化沟通,正是在以实际行动回应唯有保持进化、主动奔跑,才能守住优势、不被淘汰。

  2025年江苏银行在“对公+零售”双轮驱动战略的持续推进下,不断夯实其核心竞争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行持续深耕“文化+金融”“体育+金融”等跨界融合领域。

  最为引人关注的便是以800万元冠名“苏超”赛事,成功实现品牌破圈传播。借势体育营销,手机银行APP有效拉动用户增长,精准触达并吸引大量年轻客群,极大提升了该行零售业务不足的短板,堪称金融业多方共赢的样板案例。

  江苏银行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更具时代意义的竞争法则——“红皇后效应”,正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皇后所言:“若要停在原地,必须奋力疾跑;若要突破现状,需以两倍于现在的速度前行。”

  红皇后效应不仅是一种隐喻,更是一种生存策略。它提醒我们,竞争优势从来不是静态的存量,而是动态的进程。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其他行业主体,都需建立持续创新、快速适应的机制与文化,才能在不确定性的洪流中开拓新局。

  江苏银行在跨界融合与品牌传播方面的积极尝试,也正是其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一种响应,必须比别人跑得更快,才能保持在原来的位置,而若想要真正领先,则需以加倍的速度奔向前方。

  江苏银行能否在上半年全面超越北京银行,答案终将由时间揭晓。无论结果如何,其主动求变、勇于创新的精神已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也提醒所有金融从业者,时代的考题常新,答题者的脚步永不停歇。

上一篇:
湖北加快建设全国实数融合发展示范区 4000余项便民服务“触手可达”
下一篇:
大模型:从“百花齐放”到价值回归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