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深圳地铁日均亏掉近1亿,地产依赖成致命软肋
发布时间:2025-08-22

  一份份年度财务报告犹如深水炸弹,揭示了中国地铁行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境。曾连续14年盈利的“行业标杆”深圳地铁,如今竟成为全国亏损最严重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024年,深圳地铁集团合并报表亏损高达334.61亿元,相当于每天亏损近1亿元,每分钟就有超过6万元蒸发。这份惨淡的业绩不仅吞噬了企业过去五年的全部盈利,更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深层次困境暴露无遗。

  从盈利典范到亏损之首

  深圳地铁并非一直身处困境。事实上,它曾是中国地铁行业公认的“优等生”。

  其开创的“轨道+物业”模式曾被纳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2019-2023年间,深铁集团年均净利润保持在67亿元水平,2022年更以8.7%的净资产收益率创下行业纪录。

  支撑这份亮眼业绩的是占企业总收入42%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依托地铁上盖物业开发权,深铁在深圳核心地段打造了20余个TOD综合体,2023年单年就实现物业销售收入587亿元。

  不过,转折发生在2024年。深圳地铁的亏损金额高达334.6亿元,相当于日均亏损近亿元。从盈利典范到亏损之首。

  亏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轨道交通运营板块首次出现89亿元赤字,物业开发板块收入同比骤降63%,而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损失更是高达157亿元。

  这些数据不仅反映出短期经营波动,更揭示了企业战略层面的系统性风险。曾经的“利润王者”沦为了全国地铁行业的“亏损之首”。

  地产依赖

  深圳地铁的巨亏与房地产行业低迷直接相关。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因万科2024年净亏损494.78亿元而遭受重创,其赖以生存的站城一体化开发收入暴跌46.23%。

  颇具戏剧性的是,双方结缘于2017年那场轰动全国的“宝万之争”。当年深铁斥资663亿元接盘万科股权,每股成本22元的“救命钱”,如今对应股价已跌破7元,账面浮亏超过252亿元。

  地产依赖的弊端在行业下行周期中暴露无遗。2024年楼市寒冬中,深铁核心业务的毛利率从79%骤降至36.1%,成本却激增651%。

  即便没有地产投资的拖累,深圳地铁的运营本身也面临巨大压力。

  2024年深圳地铁创下三项纪录:日均客流803万人次,强度全国第一;票务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27%;但运营成本高达180亿元,缺口超过50亿元。

  这组矛盾数据揭示了行业真相:建地铁=烧钱。每公里造价7-20亿元,年运营费用超200亿,而深圳单程票均价仅4.3元。即便客流量再翻三倍,票箱收入也难以填补这个巨额窟窿。

  26城地铁全面亏损

  深圳地铁的困境并非个例。数据显示,在全国29个开通地铁的城市中,扣除政府补贴后26个城市陷入亏损。

  北京地铁2024年亏损241.04亿元(扣除补贴后),日均亏损约6600万元,票款收入仅覆盖运营成本的14.5%。广州地铁票务收入覆盖率跌破30%,全国44个开通地铁的城市中,仅杭州、青岛等5个城市依靠政府补贴实现账面盈余。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地铁行业已经整体陷入亏损困境,过度依赖房地产反哺和财政补贴的模式正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生存危机,深铁管理层正启动“刮骨疗伤”式的改革。但更重要的是重构商业模式。

  香港地铁的“特许经营权”模式值得借鉴,通过授予轨道沿线广告、通信等特许经营权益,港铁非票务收入占比常年保持在45%以上。

  更深层次的解决方案可能需要从“以房养铁”思维,转向真正的城市服务生态系统建设。如何在公共服务的社会属性和企业的经济属性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深铁集团近期连续第四年蝉联深圳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榜首。其运营地铁线路总里程达595.1公里,TOD综合开发项目32个,累计开发规模超过1818万平方米。

  深圳TOD发展指数已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这些成绩凸显了深铁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2024年的巨额亏损表明,曾经的“轨道+物业”模式已然遭遇严峻挑战。当公共服务提供者过度依赖市场机制,就不得不在经济周期波动中承受巨大的稳定性风险。

上一篇:
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招聘党建(团建)干事岗测试成绩的公示
下一篇:
国泰海通践行“金融向善”理念,助力乡村振兴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