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神车”红岩启动破产重整,成渝地区汽车产业链大变革……
发布时间:2025-08-21

  

  图源:上汽红岩官网

  科创四川最新消息,一家曾扬言要在氢能重卡领域掀起革命的老牌车企,如今正面临生死大考。8月7日,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红岩)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债权申报通知书》,宣布其破产重整司法程序正式启动。很难想象,曾经这个一路高歌的上汽红岩,也会一度风雨飘摇......

  军工传奇的跌宕征程

  1965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新中国第一个重型军用越野汽车制造基地——四川汽车制造厂在重庆双桥破土动工,由此拉开了民族重卡工业的序幕。1966年6月,基于法国贝利埃技术研发的红岩CQ260军用越野车成功下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军用汽车的历史。这款车搭载210马力柴油发动机,能在零下40度环境中正常启动,迅速成为国防建设的核心装备。

  

  图源:卡车评论

  改革开放后,红岩开启“军转民”转型。1983年,引进德国曼恩技术研发的CQ30290民用重卡下线,填补了国内18吨级重卡空白;同年参与引进奥地利斯太尔技术,推动国产重卡实现从“万国牌”到标准化生产的跨越。1991年,红岩在“上海市20万汽车司机评选”中获评“国产重型汽车第一名”,市场份额一度跃居行业前三。

  然而,进入21世纪后,连续三次重组让企业错失发展黄金期。2002年与德隆集团的合作因资金链断裂失败;2003年与意大利依维柯的合资谈判因政策限制拖延18个月;直到2007年6月,上汽集团、依维柯与重庆重汽三方终于成立上汽依维柯红岩,注入20亿元资金打造年产5万辆的重卡基地。这段波折使得红岩在2005年就被中国重汽、陕汽等对手超越,市场份额从5.15%跌至1.6%。

  

  图源:重庆两江新区

  尽管2016年上汽集团控股后为红岩迎来转折契机,但仍难掩市场颓势。2021年依维柯退出后,企业销量从6.3万辆持续下滑至2024年的5511辆,三年累计亏损63亿元。2025年8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其破产重整申请。

  从巅峰走向破产边缘的困境背后

  8月7日,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红岩)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债权申报通知书》,宣布其破产重整司法程序正式启动。

  

  图源:上汽红岩公众号

  据通知书披露,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已于7月18日裁定受理对上汽红岩的破产重整申请,并于7月31日正式指定由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与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重庆分所组成的联合团队担任管理人。这标志着该案从7月初债权人“申请”阶段正式进入法院主导的司法重整实施阶段。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汽红岩从昔日辉煌跌落至现今深陷生存危机,是市场波动、管理层决策失误及产品创新不足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外部环境来看,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国内重卡行业持续低迷,市场整体需求预期不断走低,存量竞争愈发白热化。特别是2022年,整个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上汽红岩不仅未能幸免,反而遭受更为沉重的冲击。与此同时,重卡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头部企业凭借其在规模、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显著优势,牢牢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上汽红岩的困境根源在于自身产品力不足,车型迭代较慢,未能紧跟产业趋势及深入洞察用户需求。

  

  图源:卡车评论

  上汽红岩的衰落,与其内部管理存在深层次问题密切相关。无论是早期合资公司内部各方势力明争暗斗,还是后期被上汽集团主导后,其重卡业务未能获得充分重视,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汽红岩的健康发展。

  回顾上汽红岩发展史,因为重组问题屡屡错过抢占市场的黄金时期,或是企业最大的问题。2000年至2011年是中国重型卡车行业的高速成长期。以陕汽为例,2001年重卡销量为4000多辆,2011年一举超过1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15%。而同时期的红岩,五六年时间都耗在重组中,无力研发升级,等重组完成时,新兴市场早已经被同行瓜分完毕。这个曾缔造“工程之王”传奇的企业,最终的命运不难预见。

  成渝汽车产业的“机会密码”藏在哪里?

  在单个企业面临转型阵痛的同时,成渝地区正通过产业重组与生态构建,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汽车产业仍有一片巨大的蓝海。《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就明确了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方向——将加快电动化、主攻智能化、布局氢能化。

  

  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

  图源: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

  2021年,川渝两地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建立覆盖5709家企业的线上供需对接平台,促成配套合作金额超400亿元。政策协同效应下,两地形成“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应用场景”的全链条布局:重庆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研发,四川强化动力电池、氢燃料系统等关键部件配套,2024年区域汽车总产量达343万辆,占全国1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08.7万辆,产业链本地配套率提升至82%。

  在产业链布局上,四川依托全球最大锂矿储量和宜宾动力电池基地,构建起“锂矿开采-电池制造-整车装配”的完整链条,宁德时代四川基地年产210GWh电池可满足400万辆电动车需求,成为成渝汽车产业的“能量心脏”。重庆则聚焦智能制造,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实现3000台机器人协同作业,焊接喷涂自动化率达100%,问界M9的诞生标志着重庆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的跨越。两地共建的“氢走廊”已投入运营1083辆燃料电池汽车,建成29座加氢站。

  

  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总装车间自动化生产作业现场

  图源:新华社

  产业重组成为激活区域动能的关键抓手。长安汽车通过与华为、宁德时代的深度合作,打造出阿维塔、深蓝等中高端品牌,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53万辆,其中50万元级问界M9车型连续8个月蝉联豪华车销量冠军。赛力斯在成都设立软件中心,与四川莲洲科技合作研发新材料;重庆北斗智联在成都布局智能座舱研发,形成“重庆整车+四川配套”的垂直分工模式。这种跨区域协作使川渝两地集聚了600余家智能网联新能源零部件企业,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实现全域覆盖。

  从红岩军车驶过天安门广场的辉煌,到如今成渝汽车产业集群的崛起,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蜕变。

  目前来看,尽管上汽红岩的未来仍笼罩着行业转型与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然而破产重整并非企业生命的终点,也有可能成为其战略重构、破茧重生的历史契机。在商用车行业加速向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家承载着中国商用车制造记忆的老牌企业,其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唯有主动拥抱技术革命与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上汽红岩的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兴衰史,更是中国商用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与启示,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借鉴。

上一篇:
中行获批受让中银消金股权
下一篇:
卓越商企服务与中兴通讯达成FM服务协议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