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2025上海书展:中信出版文化新生,阅读X城市生活新融合
发布时间:2025-08-20

  8月19日,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圆满落幕。中信出版携千余种好书精彩亮相,展台人潮涌动,众多产品备受关注,从“所有人创作,所有人阅读——2025中信出版作家之夜”到书展期间多元活动,将阅读与多元业态结合,以“融合出版”为方向,让创作与阅读浸润城市肌理,内容与综合阅读赋能产业发展。

  

  2025中信出版作家之夜:

  所有人创作,所有人阅读

  8月15日,由中信出版联合“天使望故乡+”共同发起,中信泰富地产、中信尼雅特别支持,举办年度作家之夜,以“所有人创作,所有人阅读”为主题,正式推出“天使望故乡+”全民创作计划及MOOK试刊《100个中国人的梦境》。

  知名媒体人邱兵作为该项目重要合作者回归文化舞台、真挚分享;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阿里巴巴荣誉合伙人王帅发表致辞;特邀李泓冰、倪闽景、毛尖、张明扬、周麗、储晓红通过开放麦形式分享对创作与阅读的思考。

  全民创作计划启动

  “天使望故乡+”发起人邱兵提出,文学正从专业作家走向普通人创作时代,强调创作的生命力源于真实表达。

  

  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宣布该项目将记录中国细节和故事,通过图书、Mook、视频播客等融合出版形式传播。

  他特别提到《100个中国人的梦境》中普通人的梦境直击心灵,展现了文化也应充满人间烟火气。

  

  创作的价值与困境

  阿里巴巴荣誉合伙人王帅坦言写作是为弥补记忆缺失,让生命更完整。他以梦见女儿幼年时光为例,说明记录对个体生命的意义。

  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原副社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李泓冰认为当下全民创作堪比“新五四运动”,并指出安徽山村农妇刷抖音、写生活的内容与《100个中国人的梦境》中的故事异曲同工。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则提出警醒:当学生作文由AI批改、展览讲解难引共鸣时,创作需回归打动人心。他用“46亿年地球史压缩为1年”的比喻强调人类文明短暂,呼吁关注当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以70后追梦经历自嘲,称写梦想者“可耻又晚熟”,但梦想让人保持天真抽象,抵抗时间侵蚀。

  时代转型中的坚守

  历史作家张明扬以媒体人转型为例,提出“落魄可活更久”。他借恐龙展中巨兽灭绝而小动物存活的自然规律,喻示低调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华西村村委会副主任、华西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周麗从家族四代使命变迁解读“坠落与重生”,强调创作应回归表达本质而非追逐流量。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玺安关爱基金创立者、服务于重症儿童及其家庭的公益人储晓红分享女儿离世后投身公益的经历。她回忆美国志愿者用手温暖其脚心的细节,促成其建立病童援助组织。她称收录于《100个中国人的梦境》的女儿信件是“生命礼物”,印证普通人故事的治愈力。

  该项目将持续挖掘中国细节,探索融合出版新模式,构建全民创作生态,让那些蕴藏在日常烟火气中的中国故事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留存。

  文化创作的无限可能

  作家之夜现场同时重磅展出“城市艺术计划”这一城市空间创新上的重要实践项目,以“声音 + 阅读”、“艺术 + 城市”的两种创新形态,构建起文旅商深度融合的文化新场景,为城市文化建设注入鲜活动能。

  “我们相信艺术不应被束之高阁。‘城市艺术计划’是践行‘艺术介入城市生活’理念的重要一步。我们希望打破艺术与公众之间的无形壁垒,让优秀的创作走出工作室,在书店这个开放的文化枢纽和城市丰富的场景中落地、生长、转化,与市民的日常路径产生真实的交集与对话。”

  

  在中信集团协同发展的文化中,中信出版始终积极响应协同号召,发挥行业优势与中信泰富地产、中信尼雅共创文化传播新可能。

  中信泰富广场通过文商旅的深度联动,将商业空间转化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接口。以中信尼雅的醇美佳酿致敬思想的碰撞与文学的魅力,为这场文化盛事增添一抹独特的芬芳。

  多业态、多品类活动,共创文化现场

  上海书展期间,中信出版结合全品类出版特色,特邀多领域权威作者嘉宾进行对话,高频打造系列阅读活动,满足不同业态、用户阅读需求,内容涵盖前沿经管、科技趋势、认知思辨、传统文化、纪实文学等全领域。

  实现阅读与不同空间、不同城市、不同人群更深刻连接的新探索。让阅读不仅聚焦于正在发展的世界前沿,更关注每一个普通人与喧嚣时代的对话。

  前沿未来

  8月16日,《空间智能》的作者刘志毅带来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方向,人工智能正在重构城市治理、产业经济乃至日常生活的底层逻辑。

  刘志毅与中国电信新国脉CIO石炀展开圆桌对谈,解析空间智能的演进曲线,并聚焦自动驾驶、城市规划及技术瓶颈等关键落地场景。

  

  《思辨的力量》作者、益盟股份首席战略官梁宇峰携手《周期、估值与人性》的作者、荒原投资创始人凌鹏,对价值投资理念的本土化实践分别作出了分享。

  两位资深投资人在圆桌对谈环节和读者对谈活动就中国股市投资认知偏差、周期轮动等维度进行了分享。

  两位老师共同强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理性思辨才是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8月18日晚,美国东北大学李向明教授在《人形机器人》新书分享会上,系统回顾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原型到特斯拉擎天柱、优必选Walker等商用案例的演进,提出“五大共生行为准则”作为伦理框架,并预测2045年前机器人将在制造、医疗、养老等领域承担逾50%基础劳动。让读者在讲述中,得以感受整个科技世界发展的脉搏。

  

  文化镜像

  适逢夏秋交替、节气生生流转。中信出版特邀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气象先生宋英杰携新作《二十四节气百科全书》,从不同视角带来两场精彩绝伦的文化分享,分别落地上海书展展会现场和新鸿基·TODTOWN天荟城市会客厅。

  宋英杰以节气为舟、文化为楫,分享东方传统文化智慧。从气象学角度出发,为读者详细解读了二十四节气的历史背景,分享了二十四节气背后的科学原理。

  

  作为中华民族的农耕智慧与文化瑰宝,了解二十四节气对了解古人智慧、传承优秀文化,及对当今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均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文化阅读与综合空间的跨界合作,让文化传播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持续探索人文关怀与生活空间的创新融合。

  透过历史的窥镜,我们得以看见不同时代的帝王与走卒,每个个体之间的命运纠葛。

  8月17日晚,《崖山》作者张明扬与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作家张经纬进行了一场关于历史的精彩对谈,以12座城池,无数个鲜活人物的命运纠葛,重现了宋衰元兴的一段历史。

  

  文学观察

  8月17日下午“天使望故乡+”发起人邱兵,与脱口秀演员、编剧梁海源在上海书展友谊会堂进行精彩对谈,一位是以笔解构世间百态的作者,一位是用麦克风对话时代的脱口秀演员,两位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嘉宾共同讨论生活需要共同面对困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挣扎与收获,《鲟鱼》中的人物以川渝式幽默解构自己生活的困境,和脱口秀对自己生活体感的表达进行碰撞,最后殊途同归,让时代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讲普通人的故事,与喧嚣时代对话”。

  

  重回当下,在《小欢喜2》中,看到年轻人讲述自己的生活的向往和奋斗。8月18日下午热门剧集《小欢喜》续作《小欢喜2》进行图书分享活动。

  原著作者鲁引弓、浙江文学院院长程士庆及青年诗人伍元之共同聚焦当代年轻人的成长现实,以文学的视角,用主角英子的经历,记录一代年轻人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与观念变化,如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婚恋观的变迁、代际沟通的困境,以及年轻人在职场竞争、考研考公等压力下的焦虑与出路。

  

  8月23日,《敌友难辨》作者沙青青,观察者网军事新闻主编施洋,还将带来一场关于冷战谍战的精彩分享,为大家带来真实与小说之间的间谍故事。

  中信出版将不断以“融合出版”为方向,打破文化界限,期待与社会各界朋友一起,让创作与阅读渗透进城市肌理,融入每个人触手可及的生活。

上一篇:
陕投集团赵石畔煤电配套煤矿项目聚力打造智慧矿山新典范
下一篇:
共襄丝路盛会 共赴博览之约 川企携手拓展丝路“朋友圈”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