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摆酒谢罪,李想“偷师”刘强东!
发布时间:2025-08-19

  

  2025年7月29日,一场本应聚焦于纯电SUV理想i8上市的发布会,因为一段“小车撞飞大车”的碰撞测试视频掀起了轩然大波。

  画面中,一辆重达8吨的乘龙卡车被理想i8撞得四轮腾空、驾驶室倾覆,而i8则“稳如泰山”。

  如此震撼的场面,本该是理想展示“安全与豪华”的高光时刻,不曾想在舆论场里却变了味。

  

  ●图源:微博@理想汽车

  在乘龙卡车的强烈抗议和公众的广泛质疑中,理想汽车被推上风口浪尖;i8被P成与高铁、航母甚至外星飞船对撞的图片在网上疯狂传播。

  眼看舆论逐步失控,理想汽车、中国汽研和东风柳汽在8月6日发布的《关于理想i8碰撞测试相关事件的联合声明》,算是为争议按下了暂停键。

  而在i8交付前夕,CEO李想试图用一桌饭菜和一句“碰杯不碰车”的调侃,为这场风波画上个温情的句号。

  李想的饭局与迟来的“碰杯”

  8月18日,在江苏常州理想i8工厂的发运区,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宴席:

  李想亲自作陪,宴请的客人是常年为理想运输新车的卡车司机代表。

  

  ●图源:抖音

  觥筹交错间,他主动提起了碰撞测试风波:“上次测试让乘龙兄弟们不开心了,有冒失但无意冒犯。”

  这句话,算是对乘龙卡车的道歉,也是对公众情绪的安抚。

  碰杯时他还调侃道:“咱们碰一杯,现实中就不碰了,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

  

  但在外界看来,李想的饭局其实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公关行动。

  因为在碰撞视频流出后,舆论的发酵超乎想象,“违背物理常识”“锁止装置被动过手脚”等质疑声铺天盖地。

  乘龙卡车的反应迅速而激烈,官方抖音怒斥“被摆了一道”,法务部门连夜介入,随后四天连续发布内涵海报反击。

  而理想高管最初的强硬态度更是火上浇油,公开邀约“复测直播”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图源:微博

  更棘手的是股价。在发布会后理想美股当日收跌6.2%,随后几个交易日港股累计跌幅超13%,市值蒸发超300亿港元。

  舆论重压之下,理想与中国汽研承认对传播风险预估不足,测试信息发布不完整导致乘龙卷入负面舆情,并澄清卡车仅为“移动壁障车”,并非质量评价对象;测试本意是验证i8的安全性,并无拉踩之意。

  此次理想汽车特意强调:全国有超过4万名卡车司机为其服务,累计运输超170万台次,总里程近4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万圈。

  这些被称赞为“血管与血液”的运输者,此刻成了理想修复口碑的关键棋子。

  然而,网友的反应却与预期大相径庭:

  更有甚者直言:公关痕迹太重、这是“模仿刘强东请外卖小哥吃饭”的公关秀......

  因此,宴请卡车司机被外界视为李想危机公关的“人情牌”,是将冰冷的技术争议转化为对产业链劳动者的温情致敬。

  包括饭桌上赠送定制腰托、邀请司机家属参观工厂等环节,都在强化“尊重产业链劳动者”形象。

  一场“撞飞”行业信任的测试

  从表面上看,李想宴请司机是修复关系的举动,实则是理想在营销和品牌形象上的一次补救。

  理想一直以来善于“讲故事”。从早期“家庭第一辆车”的定位,到后来“六座更适合中国家庭”的营销逻辑,李想深知如何戳中用户的情感点。

  然而,这次i8的碰撞测试却在营销层面出现了明显失误。

  首先是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测试采用的是特殊条件下的对撞方式,而理想并未提前说明技术细节,导致外界对结果的合理性存疑。

  

  ●图源:微博@理想汽车

  其次是事件传播节奏过快,视频在没有充分解释的情况下被广泛传播,进一步加深了“作秀”的印象。

  最后,理想试图通过“震撼视觉”来强化安全感,却忽视了消费者如今更加看重数据和真实体验的基本事实。

  多家官媒对此批评为“名为评测、实为营销”,利用公众专业信息壁垒制造视觉冲击,误导消费者对真实道路风险的认知;碰撞测试潜藏误导风险,广告法明令禁止贬低同行。

  此前舆论对“无心之举”的解释并不买账,是因为这场测试的本质是行业恶性竞争生态的缩影。

  当“拉踩同行立威”成为博眼球的捷径,行业的信任基石将会被侵蚀。

  况且此类缺乏国家标准的非常规测试,实际参考价值十分有限。

  

  ●图源:微博@理想汽车

  这场宴请,某种程度上是李想在试图用人情弥补公关缺口。

  但在当下的汽车行业,透明度和数据公开才是真正的底气。

  对比来看,小米在发布会上直接公布碰撞实验全程视频与详细参数,赢得了不少年轻用户的信任;

  华为问界更是通过用户体验和权威机构背书,来强化安全与科技感。

  相比之下,理想这次显得仓促而冒进。

  李想的低头,不是因为车不行,而是因为营销翻了车。

  这一动作不仅是对卡车司机的致歉,更是对公众的一次无声回应。

  理想i8的背水一战

  碰撞测试争议,恰逢理想汽车的多事之秋。它曾是新势力中的盈利标杆,但2025年的形势已经急转直下。

  7月新车交付量为30731辆,同比暴跌39.74%;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速骤降至7.8%,6月单月销量同比下滑24%。

  而资本市场也用脚投了票,股价距离年初高点已经跌去近三成。

  更深的隐患在于盈利能力的下滑。2024年理想营收增长16.6%,净利润却暴跌31.9%;毛利率由22.2%降至20.5%。

  2025年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再跌20%,“增收不增利”趋势愈发明显。

  

  ●图源:财联社电报

  与此同时,增程路线的先发优势正在消散,纯电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上半年零跑凭借“半价理想”定位,销量反超理想;蔚来加码服务体验;小米YU7凭借性价比疯狂吸粉;华为问界依托技术背书不断蚕食份额。

  事实上,曾被李想自嘲“越看越高级”的i8,承载着理想向纯电高端赛道突围、扭转颓势的全部希望。

  

  ●图源:理想汽车

  遗憾的是,这款耗资约20亿元设计改动的纯电SUV,上市即遭遇了定价模糊、配置争议等质疑。

  虽然李想迅速“听劝”,一周后宣布i8精简为一个版本并降价1万元,后舱娱乐屏改为选装。

  但是碰撞风波的出现,还是让i8的“高级感”蒙上了阴影,也让20亿的投入变成了“公关秀”的背景板。

  如今的理想i8,既要证明产品实力,更要修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压力可想而知。

  低头是一种姿态

  透明才是底气

  从公开致歉到宴请卡车司机,李想展现了一个企业家的柔软与诚意。

  这在快节奏、易撕裂的互联网环境中,至少说明理想愿意面对问题,同时这场风波似乎也有了收尾。

  然而,姿态只能赢得一时的关注,并不能解决根本矛盾,真正决定市场走向的依然是透明与真诚。

  从理想i8的风波中可以看到:在信息对称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任何试图通过“秀场”来抢眼的做法,都可能在社交媒体的放大下变成品牌信任的负担。

  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和价格的较量,更是透明度与公信力的比拼。

  李想能否把这次危机转化为契机,用更开放、更真实的方式与用户沟通,将决定理想i8乃至整个品牌的前路。

上一篇:
透视新氧中期业绩:不止是“第二曲线”,而是一场价值重估的开端
下一篇:
五大重点项目落地!南中轴地区发展理事会成立——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