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江淮汽车:等待一场“破局”
发布时间:2025-08-19

  名气有了,但危机却未除。

  6月,与华为牵手的“中国迈巴赫”尊界,站上百万豪车牌桌。官方消息称,尊界S800上市首月大定突破6500辆。

  只不过,这场盛宴似乎与江淮关系不大。

  7月,自家账面依旧难看:销量2.52万辆,同比下滑21.73%;前7个月,累计销量21.58万辆,同比下滑9.4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的颓势更为显著,销量1.02万辆,同比下滑34.06%。

  同时,一份预亏公告,更让江淮汽车撕开了残酷的现状:上半年亏损6.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01亿归母净利润形成明显反差。

  失先机

  江淮汽车,在车圈的存在感很低:“高开低走”,诠释了其发展路径。

  

  这家发迹于安徽合肥的小厂从生产汽车配件开始,逐步涉猎货车、底盘、客车以及乘用车领域,曾创下连续20年平均增速40%以上的记录,并在小众市场,打响过名号。

  在2000年前后,江淮汽车推出了自己的首款MPV江淮瑞风,算是国内MPV市场的先行者,也是当时最好的国产MPV之一,2005年甚至一举拿下国内MPV的销冠,成为江淮汽车的明星车型。

  同时,传统车企出身的江淮,在新能源领域,也有先发优势。

  早在2002年,江淮便开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2010年,江淮新能源首款纯电车iEV1上市,这一时间比后来的新势力都要早。

  然而,现如今,无论是燃油车市场还是新能源市场,江淮汽车却偃旗息鼓。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车销量19.06万辆,同比下滑7.54%;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仅8297辆,同比暴跌35.08%,远超行业平均跌幅。

  

  面对如今的现状,市场总结为:业务线冗杂,研发投入不足。

  近年来,江淮汽车同时投入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海外市场、网约车等领域,资源无法聚焦。与此同时,研发投入不足,其计划五年投入200亿元研发,仅相当于比亚迪单年投入规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端,随着造车新势力们高调入场,市场的玩家也变得越来越多,用户的选择天平开始出现明显倾斜。

  尽管2023年4月,江淮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再度出发,成立全新新能源品牌江淮钇为及DI平台,发布首款定位纯电小型车的钇为3,并规划了钇为X3、钇为5、钇为X5等产品。但去年主力车型钇为3也仅卖了11113辆,不及同级别车型比亚迪海鸥1月的销量。

  究其缘由,依旧在于产品与技术的“滞后”:当前市场上,主流车企已将800V高压快充、城市NOV等功能下放至20万元级车型,而江淮新能源车型仍存在续航不足、充电效率低、智能座舱卡顿等问题。其新能源销量占比从2024年的12%降至今年4月的仅5%。

  

  不断走低的市场销量,也拖累了公司业绩。

  财报显示,2024年,江淮汽车营收和利润双降,业绩由盈转亏。其中,营收为422亿元,同比下跌6.28%;归母净利润由2023年的1.52亿元扭亏至-17.84亿元;扣非净利润也由2023年的-17.18亿元,扩大至-27.41亿元。

  如今,颓势还在继续,一季度续亏2.2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2.94亿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3.34亿元,资金链压力持续加剧。

  等风来

  尽管江淮汽车留给市场的记忆点并不多,但“好命”却常被提及。

  作为一家基本面“频频亮红灯”的企业,却在资本市场上屡创佳绩。

  

  而背后的答案指向,一次次的合作。早在2016年,江淮汽车就与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合作,成为最早与造车新势力合作代工的企业之一。双方互惠互利,蔚来汽车授权江淮汽车试用期商标和技术,江淮汽车则负责生产制造。

  2017年,江淮汽车拿下大众汽车,以各出资50%的方式成立江淮大众,成为大众在华的第三家合资公司,随后双方就联手推出全新电动车品牌思皓。

  

  但合作也易生“变故”。2023年,江淮与蔚来分道扬镳,后者通过收购江淮资产,拥有了自己的工厂,在江淮代工八年后,拿下造车资质;曾贡献稳定利润的蔚来代工业务彻底终结。随着合资公司解散与生产基地出售,江淮失去了重要的“输血通道”。

  2020年,大众入股江淮汽车母公司,成了合资公司的控股方,"江淮大众"也摇身一变成了"安徽大众",思皓黯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金标大众。

  本以为这是一场强强联合的双赢合作,可现实却很残酷。2024年,江淮的长期股权投资“大众安徽”为其带来了超过13亿元的投资亏损,成为江淮汽车业绩巨亏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而这种情况已非首次出现。2022年,江淮对大众安徽确认的亏损达到2.4亿元,2023年则达到4.5亿元。与此同时,双方合作的新能源车型,也始终未能获得市场验证。

  针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两次合作江淮汽车本质上并没有提升自身的业务,反而错失了发展的机遇。

  

  但江淮依旧没放弃,在蔚来大众之后,又找了一个新盟友:华为。与华为合作的尊界品牌,也成为江淮背水一战的筹码。这款定位百万级的豪华电动车,承载着品牌冲高与盈利破局的使命。

  客观地讲,牵手华为后的江淮,正在把造车工业底蕴与跨界巨头的科技能力融为一体,但国产豪车这场“攻坚战”并不好打,想要从奔驰、保时捷、劳斯莱斯这些品牌嘴里分一杯羹也绝非易事。

  首先,用户端来看,“即使加上华为的科技属性,你愿意花100万买江淮吗?”

  众所周知,江淮乘用车长期以10万-30万元价位车型为主,品牌溢价能力薄弱。在此之前,江淮汽车未涉足高端车市场,甚至在低端乘用车领域都难有绝对话语权,能否撑起百万售价存疑。

  其次,从市场端出发,国内百万豪车的市场体量并不大。2024年,国内百万级SUV排名第一的路虎揽胜,销量也不到2万辆。同时,本土品牌的加速围剿,也是尊界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状。当传统豪强加速电动化转型,尊界的“华为噱头”“制造实力”又能有多少溢价呢?

  

  事实上,等风来,还要乘风起。

  尽管危机四伏,但仍在牌桌上的江淮汽车,并非无牌可出:一边依靠华为,不断刷出存在感,在高端市场寻求合作破局;另一边,也亟需将自身变得“不可替代”,如回归制造本质,在细分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以务实基因在传统市场中扩大基本盘。

  拟转让蔚来工厂资产,江淮的“放手与成全”

  

上一篇:
下半年获贷规上工业企业最高享1000万元贷款贴息|黑龙江省发布《规上工业企业贷款贴息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下一篇:
中国科大科技园、北二环西延等重大项目四季度开工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