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工业豪劲!黄山经济的“新月梁”
发布时间:2025-08-15

  文|唐学菲

  梁思成将中国古代建筑史分为“豪劲”、“醇和”与“羁直”三个时期。月梁,是豪劲期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黄山呈坎明代古建“宝纶阁”的厅堂中,豪迈有力、气魄大张的月梁是无可争议的视觉焦点与精神核心。

  “月梁如新月般优雅,却又以柔曲的弧线承载家族兴旺乃至地域发展的千钧之重。”当地导游习以为常的解说词,似乎也成为当下黄山经济发展动力的生动注脚。

  

  图片来源:黄山市委宣传部

  黄山工业发展进入“豪劲期”——据黄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增幅全省第二;上半年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4.2%、增幅全省第二。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6%,居全省第二位。

  不仅如此,黄山工业入库税收同比增长9.7%,占全部税收33.6%,占比居全市行业第一。其中,重点产业拉动明显。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1.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3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黄山市委宣传部

  黄山,这座被怪石奇松云海定义的世界遗产地,特色工业路径如何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又是何种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当地又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

  时值“两山论”二十周年,在“界面安徽一城一业”栏目深度观察下——黄山,在一片绿水青山中,逐渐解码出了“金山银山”的时代答案。

  黄山工业向高向绿臂画新图景

  城市的经济发展,工业不可或缺。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始终是黄山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黄山山脉蜿蜒,新安江水悠悠流淌。在这片“松涛云海”之地,城市工业经济历经风雨洗礼,从蹒跚起步到如今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疾驰,背后是一段波澜壮阔的转型历程。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在新安江支流率水河流经的休宁县溪口镇,绿水青山间矗立着一家拥有50余年历史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有限公司。

  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演进,这家从乡镇小微起步的企业,一路开拓创新,如今已成长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更是全国汽车组合开关生产骨干企业。“今年1—6月,公司实现产值7.73亿元,销售收入7.87亿元,两项指标均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18亿元。”公司副总经理徐晖表示。

  窥一斑而知全豹。昌辉的成长,映射着黄山工业路径的远见卓识。

  近年来,黄山深刻把握发展大势,主动将工业发展重心转向转型升级,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聚焦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双重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引擎,黄山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聚化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与黄山城市特质相一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图片来源:黄山市委宣传部

  向“高”攀登,筋骨日益强健。立足生态本底,黄山对标国际先进,坚定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新技术产业。

  出台《黄山市促进工业转型发展若干政策》,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内涵式、集约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稳居全省前列。创新推行“亩均论英雄”机制,强化项目准入评估和履约监管,因地制宜探索“工业上楼”模式,显著提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率。徽州经开区、休宁经开区因此荣膺“全省亩均效益领跑省级开发区”。耕耘终结硕果:黄山跃升为全球最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生产基地,并建成世界三大、全国唯一的乘用车制动测试线路,工业筋骨在创新驱动下日益强韧。

  向“绿”而行,底色愈加鲜明。黄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全国瞩目的“新安江模式”生态实践,已在28个流域、24个省域复制推广,全市大气、水等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作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全省唯一),黄山正将生态高颜值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高价值,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画卷徐徐铺展。

  

  图片来源:黄山市委宣传部

  从主动谋篇布局,到向高向绿的坚定实践,黄山工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转型之路。依托生态禀赋、融入文化基因、赋能产业创新,工业已成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站在新起点上,黄山工业正以豪劲之姿,托举起一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月梁”。

  四位一体构建黄山“新月梁”

  “首先是基于黄山独特的生态与人文禀赋,近几年黄山从市到区定调,聚焦8个重点产业。”据黄山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业发展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绿色软包装和新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

  由此,招商引资成为破局先手。

  呈坎村的宝纶阁,明代匠人用一道月梁托起整座殿堂的重量。顺应木材纹理的圆弧形制,既化解结构压力,又成就视觉焦点。眼下,黄山工业的“月梁智慧”,体现于“园区+国企+基金+专班”的四维协同机制。

  

  图片来源:黄山市委宣传部

  专班如榫,精准咬合产业链条。针对八大重点产业组建专业化招商小组,成员涵盖技术专家、金融顾问和商协会代表。

  他们耗时半年绘制汽车零部件产业图谱,精准定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由此促成瑞兴汽车电子与奇瑞、比亚迪、吉利等头部车企的重点合作。

  

  图片来源:黄山市委宣传部

  园区如柱,承载差异化布局。八大产业园区根据生态禀赋错位发展。比如,徽州区新材料产业园,集聚永新股份、新远科技等7家链上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山区,绿色食品工业依靠黄山优质水源引入农夫山泉的同时,以黄山特产茶叶为产业资源,研发冷萃提取等先进技术,重点支持华绿园生物科技等企业,强强联合下,让黄山茶成为雀巢、伊利、立顿等全球知名品牌的首选底材。黄山实现了在生态敏感区发展轻资产、高附加值产业,让土地集约与产出倍增的实际效果。

  

  图片来源:黄山市委宣传部

  资本如胶,黏合产业全要素。发挥市属国企融资成本低、平台优、信用好的优势,打造国企基金矩阵,撬动社会资本,链接资本市场与落地平台,建立“园区-区县-国企”三方利益分成机制,有力支持了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

  黄山浩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万台高端新能源智能电摩项目已正式落地黄山高新区,项目一期租用约11000㎡厂房,今年6月已投产,并迅速出口创汇;公司二期项目年产规模预计可达10万台。该项目正是“中国旅游第一股”——黄山旅游集团通过旗下“高地基金”注资5000万,保证产线快速落地。

  据统计,2025年1-6月,全市新签工业项目96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拟投资额157.51亿元。

  截止2025年上半年,黄山新入规企业35户,总数629户,创历史新高;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3户,9户优质企业申报“小巨人”企业,全市共有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98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户;徽州区新型功能涂层材料产业集群、祁门县电子电器产业集群、休宁县汽车电子电器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3个(黄山高新区、徽州经开区、歙县经开区)、典型示范项目17个。

  

  图片来源:黄山市委宣传部

  因地制宜黄山工业百家争鸣

  一座黄山城,半部工业进化史。溯源城市工业发展的前世今生,可清晰地拎出一条“一张膜、一辆车、一叶茶”的产业定锚之路来。

  徽州区——“一张膜”包裹大世界。

  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5月,2004年上市,主要生产彩印复合包装材料、新型药品包装材料、纸基复合包装材料、真空镀铝膜、多功能薄膜等产品,年产彩印软包装材料85000吨、真空镀铝膜28000吨、多功能膜材料83000吨,产销量全国第一。

  创立至今33年,黄山永新股份既是黄山工业发展的亲历者,更是见证者。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安徽频道

  目前,黄山市依托永新股份,在食品包装膜领域,已初步形成软包装技术研发和技术工程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链。通过以永新股份为核心的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产业链上关联企业(永新股份、永新新材料、新力油墨、美邦胶业、中泽新材料、精工凹印、三夏机械),黄山新材料产业集“研发-工程-生产”全链条布局和谋篇。

  目光转向徽州区城北工业园永兴一路46号,黄山源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内,来自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的生产线正高速吞吐。32821平方米的空间里,高性能重包装袋(FFS)如银色瀑布倾泻,纳米缠绕膜在冷光下泛着科技感。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安徽频道

  作为黄山市的工业强区——徽州区持续实施“3139”工业发展行动,打造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3个五十亿产业集群,9家十亿级企业),加快推进“一区六园”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如火如荼。2025年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1%;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

  高新区——车轮上的“新引擎”。

  根据黄山市高新区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3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其中,全区汽车零部件产业新招引项目5个,总投资15亿元;汽车零部件规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6.6%。

  在当地汽车零部件产业浪潮中,黄山市瑞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扮演着关键角色。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已大量供应给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车企,如比亚迪、奇瑞、吉利和长城等都是公司的大客户。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公司成功培育40余家区域供应商,供应链采购额突破亿元,为黄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壮大注入强劲活力。”

  

  图片来源:黄山市委宣传部

  黄山市瑞兴汽车电子夯实高新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根基,高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还将触角伸向绿色智能出行市场。

  据黄山市高新区管委会发展改革局、经济贸易局介绍:“通过并购整合如天津锐新昌科技、奇瑞莱特思创等企业,全区正加速打造汽车零配件超级工厂,围绕核心电子器件、智能驾驶、车身轻量化等环节延链补链强链,目标到2030年将区域打造黄山百亿级产业集群。

  黄山区——绿水青山酿“金山”。

  北边是九华山余脉,南边是黄山,中间是黄山市黄山区,距离黄山风景区20公里不到,即便是在文旅如此核心腹地,黄山区依然遍布新型工业化的火种。

  盛夏的黄山北麓,农夫山泉(安徽黄山)饮用水有限公司全透明工厂里,来自黄山市黄山区焦村镇双龙潭、耿城镇金珠源和三口镇紫云溪三个水源地的汨汨清泉正全智能和全自动的灌入印有“农夫山泉”字样的瓶身里。

  与文旅腹地气质相匹配,农夫山泉在这块占地167亩的地界上建成了工业旅游示范工厂。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安徽频道

  “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工厂,全面向游客开放,以工业旅游新体验丰富黄山旅游,这件事我们正在做。”

  现场介绍的相关负责人所言非虚,隔着玻璃幕墙,不少游客举起手机拍摄无人化智能工厂作业。

  据介绍,农夫山泉(安徽黄山)饮用水有限公司2024年7月份正式投产,目前拥有6条国际先进水平的包装饮用水和饮料生产线,2025年上半年实现产值5.2亿元,全年预计产值8亿元。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安徽频道

  水与茶的经济学在黄山区进一步得到延展。

  在打当地企业华绿园生物科技的实验室里,黄山毛峰经茉莉窨制、深加工提取,化作即溶茉莉花茶粉。

  “用科技锁住茶香,征服年轻人的味蕾。”这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与安农大共建全省唯一茶饮重点实验室,年消耗黄山本地茶叶达600余吨。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安徽频道

  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新兴茶企,主要致力于茶和草本植物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成果转化100余项,申报专利23项。

  作为行业标杆企业,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广泛与农夫山泉、新希望、雀巢、伊利、蒙牛、君乐宝、元气森林、瑞幸、茶颜悦色和Coco都可合作,成为众多新茶饮品牌背后的“冠军品牌”。

  凭借“科技驱动产品创新、生态赋能品牌价值、集群深化产业协同”核心路径,作为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产业高地,据黄山市黄山区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全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共有130多家,上下游完善,涵盖精制茶、茶饮品、鱼肉加工、竹笋和其他农副食品加工业。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安徽频道

  相关数据显示,在2025年上半年,黄山市黄山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67.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6.3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一位。其中6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36.3%;6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0.95亿元,同比增长75.9%。

  月梁新曲未止的豪劲

  “绿色是黄山最大的底色,生态是黄山最大的优势。我市聚焦智能绿色制造强市建设,坚持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持续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新质生产力。”黄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汪岩谈及黄山市这几年的工业发展,从容自信。

  在两山论的发展哲学支撑下,从工业角度来看,黄山的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要素都在被重新发现、重新构建、重新估值。黄山的城市特色和实力,早已挣脱了“唯山水论”的窠臼,更在于生态与人文与工业“相济”的交响。

  

  图片来源:黄山市委宣传部

  黄山发展工业的决心,并不止步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更长远的未来。立足“长三角生态型国际化窗口城市”战略定位,发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的绿色生态优势,明确将生物制造产业确立主导产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引进同兮生物科技,正是未来产业布局上的提前谋划。黄山同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10月落地黄山市黄山区,作为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在母乳低聚糖(HMOs)生物合成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已经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目前已与伊利、飞鹤、君乐宝、澳优、贝因美等主流乳企建立相关合作。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安徽频道

  正如月梁,其精髓不在曲直,而在以柔克刚的韧性、顺势而为的智慧。梁思成极度推崇的北宋《营造法式》中表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营造法则。

  黄山将其转化为:顺应生态规律、立足徽州文脉、善用绿色资源、创新机制设计。这条工业月梁所托举的,已不仅是GDP数字,更是一座城,在古老智慧与未来产业间找到的黄金支点。

  黄山工业故事,观止乎?其势正劲,未止也!

上一篇:
刘强东,半年多了23万“兄弟”!做外卖划算吗?京东交卷:新业务收入139亿亏148亿,全职骑手规模…
下一篇:
获小米、大疆力挺 这家OLED“独角兽”冲刺IPO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