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五年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08-14

  2025年1至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度突破820万辆大关,市场渗透率高达45%。从492万辆激增至3140万辆,短短五年间增长了五倍,这一跃升宛如一条隐形的轨道,引领中国经济驶向新的发展阶段。

  这条轨道,其实十几年前就已经铺过一次——高铁。若将现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轨迹与高铁的发展历程相对照,便会发现两者的走势惊人地相似:起初是技术的突破,继而体系的构建,终成为我国的一张世界级名片。

  麒麟电池,CTP 能量密度 255 Wh/kg,底部双重防护、4C 超充,这些冷冰冰的参数就像 2008 年“和谐号”第一次跑出的 350 km/h 时速——看似只是数字,背后却是整条产业链第一次把核心部件攥在自己手里。当年高铁把西门子、川崎的技术吃干榨尽,做出自己的牵引系统;如今宁德时代、比亚迪同样在电池、电驱、芯片上完成了“进口替代”。一句话:命门握在自己手里,速度才能按中国节奏来。

  渗透率 45%不是车企一家之功。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突破 300 万台,县域覆盖率达 95%,这就像高铁“八纵八横”主骨架贯通:车还没出发,路已经先修好。新能源车靠 300 万台充电桩把 2800 多个县串成“零焦虑出行圈”。体系到位,用户才会支持。

  任何狂奔都需要刹车片。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治理无序竞争”,车企随即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 60 天”。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今主动给自己装“减速器”,用制度把狂奔变成长跑。

  高铁把“和谐号”开到安伊、雅万,成为中国高端装备第一张全球名片;如今,比亚迪滚装船在欧洲港口靠岸,上汽、蔚来把换电站复制到挪威、德国,同样把“整车+标准+服务”整体打包。出口的不只是产品,而是一整套中国方案。

  高铁是地上的轨道革命,新能源汽车是马路上的能源革命。两条赛道,用的是同一套方法论:先集中火力突破核心技术,再用国家体系铺网,最后用制度和开放把“速度”变成“标准”。当充电桩像信号灯一样密集闪烁,当滚装船像当年高铁轮对一样驶向全球,我们看到的已不只是汽车的电动化,而是中国工业又一次把“速度”写进了世界词典。(金羊网文/鲁继明)

  编辑:苏惠琳

上一篇:
沙钢集团9项成果获冶金科学技术奖
下一篇:
李理会见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