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很明确了!快递涨价,还要再狠一点
发布时间:2025-08-13

  快递涨价,基本已成定局。

  近期,快递“涨价”的热度持续升温,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先是,“快递重镇”义乌放出风声,将快递价格在1.1元底价基础上涨价0.1元至1.2元人民币。

  紧接着,“快递第一大省”广东宣布,8月4日起,广东省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4元/票,均价涨至1.4元以上。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各家均不得低于1.4元成本价揽收,否则将遭受重罚。

  随后,有消息显示,目前各大快递已开始落实相关政策,“通达系”于8月5日起开始涨价,尤其0.1kg的特价件,各家提升幅度在0.4元~0.5元区间,每增加0.1kg价格提高0.1元/kg;并设置15天锁盘期,避免其间互抢客户。

  据老鬼多方打听,各大快递企业也有跟进的迹象,或全网,或局部,快递涨价的苗头正呼呼的往外冒。

  目前来看,这一轮涨价潮还能持续多久,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但毫无疑问,在成本压力、政策引导和行业竞争的三重夹击下,这一波涨价,来得正是时候。除了涨价,老鬼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选择。

  就现实来看,快递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关乎生存逻辑的深刻变革,无论是响应反内卷的现实需求,还是为了行业健康可持续的长远考虑,都应该从更狠一点的涨价开始。

  这种“狠”,不是因为慈悲,而是更加清醒。包含两点——

  一是对外,涨价的幅度可以再狠一点。二是对内,涨价的决心更要再狠一点。

  01

  有得必有舍,由不得“既要又要”

  拨开过往的那些繁枝细节,再结合当前的背景看,这一轮快递涨价的逻辑链条相当清晰,可归结为两条主线——

  一是,“反内卷”压缩价格战空间。

  搁以往,快递行业要想涨价,既缺少一个契机,也缺一个强势的执行者。

  现如今,快递行业正步入“硬约束时代”,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整治“反内卷”行动,正在全面打响。此外,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最新的《价格法》给快递行业立了规矩,进一步压缩价格战的空间,通过政策持续遏制低价倾销,推动价格回归理性。

  以此推演,随着行业监管越来越严,各大快递巨头以往简单粗暴的“价格策略”和老路子必须要改一改,一来可能触犯法律,二来损人不利己。

  二是,社保合规倒逼成本显性化。

  前段时间,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从今年的9月1日起,“任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交社保”或“劳动者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都将一律无效。

  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不交社保”是快递行业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今,这一“应保尽保”原则的全面落实,一方面有利于行业用工越来越规范化,这当然是好事。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经营成本的陡然上升,而且快递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成本增幅绝非小数。

  图片

  在诸多现实的考量下,快递行业既要反内卷,又要合规,还要活下去,目前只有两条路:

  一是向内消化,挤压本就稀薄的利润;二是向外转嫁,通过涨价分摊成本。

  按照当前的形势来看,快递行业已经足够内卷,支撑网点发展的利润已经开始触底,接近各家的成本承受极限,目前似乎只剩下“涨价”了。

  说到底,有得必有舍,由不得“既要又要”,保证服务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要有成本投入,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得有利润,快递涨价也符合市场规律的弹性价格机制。

  但仅仅是涨价,还是不够的,关键是还要看究竟涨多少。不妨做两个对比——

  横向对比国外同行。

  几乎每一个段时间,国内有关“快递涨价”的话题就会被拿出来讨论一番,而国外的同行似乎比咱们更直接且更“狠”一点。

  前些天,FedEx、UPS不约而同宣布提高运费及附加费标准——

  图片

  以FedEx为例,自 8 月 18 日起,美国货件的入境处理费将增加,具体从 1.5 美元提高至 2.5 美元,涨幅高达67%。直接上涨1美元,对比国内同行几毛钱的上涨幅度,着实让国内的一众同行艳慕。

  更狠的是,FedEx还将体积重量计算方式向上调整。新规要求,长、宽、高测量时,尾数不足1英寸(或1厘米)的部分,一律向上取整,包裹的体积可能被放大近20%。此情此景,再联想到前段时间,快递行业“向上取整”的收费方式引发的舆论风波……懂的都懂。

  这不是第一次FedEx宣布涨价,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他们对快递价格“定价权”和服务“话语权”的掌控,说涨就涨,说调就调,没有任何商量的空间和余地,不由得引人深思。

  纵向对比行业自身。

  有一笔经济账大家都会算,目前快递行业的这一轮涨价只是涨了底价,但全国范围内仍未涨到成本价,而且涨价的幅度并不大。整体来看,大多数快递企业仍是沿用“薄利多销”的路线,2024 年数据显示,韵达、申通、圆通的单票成本分别为 1.83 元、1.94 元、2.09 元,但此次广东的涨价中,明确电商大客户成本底线为 1.4 元。

  图片

  尽管不同快递企业的单票成本,不同地区差异等因素都有所不同,但经历多年来惨烈的价格战后,无论是快递企业还是末端网点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随着下半年的旺季到来,快递企业急需通过涨价修复利润,这一轮涨价明显还可以再狠一点。

  02

  快递涨价,要更狠一点

  快递涨价固然可喜,但欣喜之余,也潜藏着隐忧。

  复盘过往,快递行业的每一次涨价似乎都像是“带着脚镣跳舞”,被太多的因素牵制,并非某家企业或单个网点所能左右,比如总部的严厉考核与同业竞争,再比如资本市场的业绩压力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快递价格的起步不定。

  目前来看,快递涨价虽然已成定局,但持续多久,涨幅有多大,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人”的定力。

  价格战是非理性的,而人性更是经不起考验的。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快递涨价是“一颗硬钉子”,不是说涨就能涨的。各大快递公司总部和网点本着“同行不涨我不敢涨”的原则,观望情绪仍然浓厚,谁也不敢第一个涨价,以防其他对手在什么时候出其不意。

  这几乎是一个无法打破的怪圈:一家快递企业或网点放出涨价的消息,更多的是在烘托气氛,然后做观望状,实际涨价的网点并非大多数。而且真到要执行涨价的时候,每家快递网点依然面临着涨还是不涨的两难选择:如果我涨了,别人不涨,客户丢失了怎么办?

  有人负重前行,就有人在默默享福。尤其是对于严重依赖“低价快递”的电商客户来说,一谈起价格,狠劲儿就上来了,谁价格最低就选谁,毫无忠诚度可言。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或者预感到快递价格上涨,他们就组团“哭穷”抗议,路数基本都类似:

  快递企业放风涨价——电商闻风而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引发舆论关注,然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涨价不了了之。

  图片

  面对万千客户,众口难调。如果一味地讨好客户,打破市场价格的平衡,势必会导致更激烈的恶性竞争,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陷入了一个“降价没人管,涨价招人嫌”的怪圈。

  过往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越“狠心”,越坚守自己的原则,才越有吸引力,一味的讨好,往往被人看不起。这一轮涨价对于整个快递行业来说是一次契机,必须要狠一点。

  一方面,在反内卷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之下,此时涨价能被绝大多数客户者接受,至少不会搅动舆论风波。

  另一方面,涨价也是对客户的一种市场教育,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以市场供给和需求为导向的价格浮动机制,并且让客户去接受这个机制。

  喧嚣过后,市场终究还是要回归理性。快递行业的价格竞争要想回归理性,短时间内,有赖于有关部门的督促落实;长远来看,也需要全行业的涨价决心要再狠一点,不能走半步,退一步。

  试想一下,一个连价格都涨不到“成本价”的行业,还谈什么未来?

上一篇:
一财社论: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大有空间
下一篇:
民办本科崩了,597分读大专,高考再次见证历史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