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副总常志远离职!智翔金泰原将帅淡出技术核心,新团队能否扛起扭亏重担?
发布时间:2025-08-13

  从单继宽的淡出到常志远的离职,智翔金泰的管理层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洗牌。对于一家仍深陷亏损、依赖单一产品的Biotech企业而言,核心人员的更迭不仅是人事调整,更可能影响研发管线的延续性与商业化节奏。智翔金泰的未来,光有故事远远不够,最终还是靠产品说话。

  8月12日,智翔金泰-U (688443.SH)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常志远因个人发展申请离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常志远持有公司股份250万股,其离职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工作交接事宜已妥善处理完毕。

  与此同时,原核心技术人员单继宽因工作调整不再认定为核心技术人员;新增认定周晓巍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调整后,智翔金泰核心技术人员团队由刘志刚、钱军华、王威、王炜、戴力、周晓巍六人组成。

  技术管理层洗牌进行时

  值得注意的是,单继宽实际上是智翔金泰前任董事长。2024年12月,经董事会换届选举,单继宽因身体原因,任期届满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职务,转而以科学顾问的身份,继续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

  单继宽在新药研发领域颇具声望,职业生涯履历丰富。其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一医院住院医师、国家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医学部经理,以及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学注册部经理、医学总监等重要职位。

  此次单继宽从核心技术人员团队中退出,意味着他将不再直接参与智翔金泰的研发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公司管理层面的权力更替与战略调整。

  而常志远的离职原因或许并非无迹可寻。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常志远曾担任智翔金泰董事、总经理要职,然而,经过上述董事会换届选举,其职位调整为副总经理。据数据披露,常志远2024年的年薪为155.73万元,在核心技术人员薪酬中处于中等偏后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生物制药行业研发依赖长期技术积累与团队协作,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可能导致部分在研项目的技术细节断层,尤其是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攻关环节,新团队需耗费额外时间重构技术认知框架,进而延缓研发进度。

  四年任期亏损近25亿,商业化进展缓慢

  智翔金泰于2023年6月成功登陆科创板,其核心产品聚焦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治疗领域,涵盖单克隆抗体与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管线,实际控制人为A股另一家上市公司智飞生物董事长蒋仁生。

  在单继宽担任董事长、常志远出任总经理期间,智翔金泰的财务表现却难言乐观。据数据统计,2021年至2024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919万元、47.52万元、121.15万元、3009.50万元,而同期净亏损额则分别达到3.22亿元、5.76亿元、8.01亿元、7.97亿元,四年间累计亏损总额高达24.96亿元。

  

  截至8月13日,智翔金泰仅有IL-17A赛立奇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另一款斯乐韦米单抗注射液(GR1801)于2025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目前仍处于审评阶段。其余在研管线均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收入支撑。这种较为依赖少数产品商业化进展的产品结构,若市场环境变化或审批节奏不及预期,营收增长恐将面临不确定性。

  此外,IL-17A领域的竞争已呈现白热化,除诺华、礼来、协和麒麟、优时比等跨国药企的同类产品已率先占据市场先机外,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亦构成直接竞争威胁。在此背景下,赛立奇单抗能否通过国家医保目录准入实现市场快速渗透,仍存在较大变数。

  从单继宽的淡出到常志远的离职,智翔金泰的管理层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洗牌。对于一家仍深陷亏损、依赖单一产品的Biotech企业而言,核心人员的更迭不仅是人事调整,更可能影响研发管线的延续性与商业化节奏。智翔金泰的未来,光有故事远远不够,最终还是靠产品说话。

上一篇:
破20亿!这只浮动费率基金提前结募
下一篇:
亏损股天合光能实控人方拟减持 2020上市3募资共166亿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