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超270万人次观赛!1.6万师生武汉竞航,三赛联动解锁海洋科技新势力
发布时间:2025-08-12

  从1.6万余名线下参赛师生的创新实践,到超270万人次云端观赛的热情互动;从大学生的智能船模竞速,到中小学的海洋科普竞技,再到教师教学创新的同台比拼——8月9日至10日,武汉成为全国海洋航行器领域的焦点。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支持,武汉理工大学承办,台州冀远船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武汉五点五孵化器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第二届船舶与海洋工程类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首届全国青少年海洋航行器竞赛国赛首次实现“三赛联动”,以“硬核科技+全学段覆盖”的模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海洋强国人才培养答卷”。

  

  

  

  作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国家级赛事,本届大赛吸引全国近400家单位的3345支队伍参赛,作品涵盖智能航行、深海探测、绿色动力等前沿领域。其中武汉理工大学海绡游龙团队研发的“海绡游龙——仿生水蛇式海底管道检测机器人”,凭借伺服驱动精准模拟水蛇游动姿态,实现灵活运动,通过电磁链结构,赋予水蛇机器人自由分离与组合的能力,直指传统海底管道检测设备“盲区多、适应性不足”的行业痛点。“大一入学时,学校科创氛围就深深吸引了我。在学院‘一班一项目’创新创业萌芽计划的引领下,我有幸投身实践。师长的悉心指导、这片创新沃土深厚的底蕴与蓬勃的活力,以及团队协作中的历练,都让我快速成长。”海绡游龙团队的刘轩睿说,未来将会继续深耕专业,坚持创新探索。

  

  

  开幕式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王俊利点明赛事核心价值:“在我国造船业手持订单充足、技术领先的良好态势下,这场‘行业发起、高校参与’的赛事,正成为青年创新与政校企研联动的关键纽带。”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王发洲则强调,大赛将育人功能与国家海洋战略深度绑定,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生动实践——依托该校全国仅有的三个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之一的深厚积淀,赛事不仅展示了“水陆并举、江海兼顾、军民融合”的办学特色,更通过船舶海洋文化主题展、《卓越之路》学科成果朗诵等环节,让海洋科技之美触手可及。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赛首次打通学段壁垒:大学生比拼七大组别创新竞技,教师角逐教学模式突破,香港6所中小学近50名师生到场观摩青少年竞赛,形成“大中小一体化”培养闭环。由院士、船舶设计大师领衔的评审团,结合《大赛评审方案》的专业标准,最终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既保证了赛事权威性,也为行业筛选出一批“可落地、能转化”的创新成果。

  

  从2012年首届赛事至今,十四届沉淀让大赛成为船海领域的“人才孵化器”与“成果转化器”。正如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罗蓉在闭幕式上所言,这场跨越学段、联结产学研的赛事,正以“引领科技前沿、引领行业创新、引领区域发展”的“三领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为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上一篇:
改革进行时丨黑龙江:“三板斧”重构成果转化生态
下一篇:
复星国际拉升一度涨超20%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