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聚焦高质量发展|“破壁出圈”的奥秘——从通城营商环境看中部县域发展潜力
发布时间:2025-08-08
新华网武汉8月8日电(胡诚)地处内陆山区,不沿江、不靠海,无铁路、无码头、无机场,县域内山地丘陵近90%,湖北通城资源禀赋并不突出。近年来,通城县破除“唯禀赋论”“唯区位论”禁锢,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坚定不移抓产业、抓项目、抓投资,以打造绿色高端区域性制造业强县的姿态“破壁出圈”,形成一批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先后培育两家本土上市企业。通城的这一探索和实践,展现了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潜力。 清晨的通城县城。新华网发 山区小县城,活力夜经济 发源于幕阜山北麓的隽水河,是通城的母亲河。暑热中,属于隽水河的夜降临了。 在博仁广场美食街和秀水夜市,此刻正灯火阑珊、热闹非凡。啤酒烧烤、小龙虾等特色美食沿街排开,吸引众多游客和居民大快朵颐。博仁广场是通城打造的首个一站式生活购物城市综合体,拥有世界风情步行街、大型商超及五星级影院。对喜欢时尚消费的年轻人而言,逛街、美食和夜场电影对他们极具吸引力。 在通城月牙湖公园,又是另一番景象:环湖健康步道闪动着慢跑者的身影;小型游乐场回荡着孩子们的嬉戏声;公园草坡上,一些潮玩青年蹬着越野单车享受极限玩家乐趣;网球场和室内篮球馆内,一群人挥汗如雨,激烈对抗;而在月牙湖一隅的湖边,三五夜钓鱼友在黑暗中静坐,眼里紧盯水中发光的浮标,对身旁的喧嚣充耳不闻…… 图为月牙湖公园航拍。新华网发 初到通城的游客,很难想象眼前的一切,是一座山区小县城的常态化生活场景,恍惚间走进了现代都市生活。 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消费活力的重要标志。 有数据显示,上半年,通城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增速排名咸宁市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排名全市第二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排名全市第二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1.1%,增速高于全市9.4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排名全市第二位…… “通城发展潜力的背后,是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的‘硬支撑’。”通城县委书记黄建平表示。 人人“店小二”,共筑“强磁场” 走进位于通城经济开发区的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面客户展示墙映入眼帘:华为、中兴、海康威视、字节跳动等知名企业均位列其中。 这是一家专注生产光电摄像模组和生物识别模组,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应用领域涵盖智能手机、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方面,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三赢兴是通城实施“回归工程”引进的众多企业之一。 通城“重商”由来已久。历史上,老一辈通城人不甘被大山所困,勇闯天涯。改革开放以来,3万茶商闯天下,10万砂布和药品营销大军走遍全国,书写了通城籍企业家生动的创业故事。 近年来,通城牢牢抓住这一宝贵资源,以乡情亲情为纽带,以良好营商环境为“杀手锏”,积极引导企业回归。 2012年,三赢兴董事长刘传禄将生产基地由深圳迁回通城,随后更将公司总部搬回通城。回乡发展13年,三赢兴的规模越做越大,产值翻了几十倍。乐享营商环境“红利”的刘传禄不忘回报家乡,主动担当义务“招商大使”,帮通城引进了一批外来企业。 “我后悔回来晚了,早回来公司发展会更快。”通城籍企业家、湖北硕东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文星表示。 钟文星早年在沿海发展,合作伙伴包括海康威视、高德红外、小米等知名企业。2022年,与其合作的众多客户纷纷布局中部,钟文星的企业也随“回归”潮流落户通城。回到家乡,他很快感受到这片发展沃土的魅力:政府效率高,不比沿海差;招工比沿海更容易;各级领导主动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还亲自牵线“跑订单”,帮企业成功对接上大华科技等重点客户。目前,湖北硕东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成功入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钟文星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计划逐步将公司总部搬回通城。 图为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新华网发 在黄建平看来,招商引资不仅要将企业引进来,还要留得住,要把通城打造成产业发展的乐土,离不开一流营商环境。 为此,全县上下共同发力,服务企业坚持算大账、不计小利,“一把手”负第一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营造没有“旁观者”“局外人”,人人当好“店小二”的浓厚氛围,共筑企业发展“强磁场”。 图为通城县工业园区航拍图。新华网发 做好“加减法”,点燃“助推器” 2018年,总投资10亿元的平安电工新材料产业园在通城开工。 “建设初期,政府只用了三个月便完成了园区通水、通电、通路工程,创造了‘通城速度’。”平安电工企业文化负责人黄潇介绍,平安电工落户通城后,很快迈入发展快车道,2024年3月,平安电工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继瀛通通讯之后通城县第二家本土上市企业。 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踏入通城县政务服务大厅,现场感受到“高效办成一件事”带来的效率与便捷。 图为通城县政务服务大厅。新华网发 2024年,通城全面推行“1050”标准(1个环节:一窗申请,0.5天办结,零费用)。以开办道路运输企业为例,标准实施以后,办理周期由60天减至5天,材料从32份减至14份,跑动次数从6次减为0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路或不跑路”。 今年以来,通城创新采用“三书同达”柔性执法(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指导书),整合55项涉企检查,实现“综合查一次”。 黄建平表示,通城以企业所需的政务服务为突破口,通过做“减法”,在审批上“减流程”、在办事上“提效率”,用“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态度为企业排忧解难、创优环境,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与此同时,通城县强化“链式”思维,注重培育优良的产业生态,以“加法”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通城县县长杨修伟介绍,近年来,通城立足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特色产业,通过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形成了“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虹吸效应,推动“聚链成群”,初步形成了以玉立集团为龙头的涂附磨具产业集群、以平安电工为龙头的云母绝缘材料产业集群、以黄袍山油茶公司为龙头的油茶产业集群,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初具规模。 当前,通城县正加快打造专业园区,以县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投资30亿元建成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坪山高新技术孵化园等4个专业园区,打造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提供“拎包入住”式服务,大幅减少了企业重资产投入。 杨修伟介绍,许多外来企业落户通城,完全得益于通城专业的工业园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优质的营商环境。目前,园区有企业215家,其中规上企业98家,产值过亿企业21家,实现税收占全县91%,成为通城打造绿色高端区域性制造业强县的主战场。 通城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坚定不移抓产业、抓项目、抓投资,让一个山区小县大步迈向绿色高端区域性制造业强县。(参与报道:鲜于书晴)
上一篇:
她不是股东,却分走了1.6亿——企业家婚姻风险与家族信托的防线
下一篇:
航空机场行业CFO薪酬榜:中信海直关颐163万年薪居首 年内涨薪20%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