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国家级人才,海宁这位博士厉害了,助力沙漠变绿洲
发布时间:2025-11-24

  潮城海宁,人才如潮。大潮APP推出《创在潮城》系列报道,与领军人物深度对话,讲述在这场“双向奔赴”里,他们如何深耕潮城沃土,以自身的科技创新优势,塑造潮城发展新优势。

  在海宁正泰新能研发中心的展示大厅内,一块由无主栅电池片组成的光伏组件静静陈列,通体黝黑、表面无任何外露线路。“这是全新一代n型TOPCon 5.0技术与ZBB架构的ASTRO N7系列新品组件,全黑一体化设计,实现了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与高颜值的完美融合。”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徐伟智指尖抚过组件表面,眼中闪烁着对技术的执着。

  作为国家级人才,这位深耕光伏领域20余年的博士,自2019年扎根海宁以来,带领团队完成了从p型PERC电池到n型TOPCon技术的跨越,推动光伏组件迭代升级。凭借精准的技术布局和持续的研发攻坚,他为潮城海宁的新能源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

  跨海而来:与潮城的“双向奔赴”

  多年前,徐伟智在台湾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完成硕博深造,此后职业生涯始终与光电技术紧密相连。2004年,全球能源与环保压力叠加,欧洲光伏产业加速兴起。这一年,徐伟智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启晶硅光伏研究,成为行业早期技术探索者之一。

  △徐伟智

  光伏行业发展中,单多晶转型、双面技术及多主栅技术等革新接连出现,核心目标均为降低度电成本,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电池效率的提升与技术创新。早年,p型多晶Al-BSF电池占据市场主流,但随着研发深入,其逐步逼近理论效率极限,提升空间收窄、难度加大。彼时,徐伟智已将目光投向n型PERT电池与p型SE-PERC双面电池及双玻组件的开发,当时没有人相信这会成为光伏行业的主流技术。

  直至2018年,正泰集团向徐伟智抛出橄榄枝。正泰集团2006年进入光伏新能源产业,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也是最早开始考虑如何在新周期中突围的企业之一。

  “2018年以前,不少光伏企业发展模式较为粗放,在产品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徐伟智说,正泰新能以高质量、高创新、高效能为各业务环节发展目标,研发n型电池是他和正泰都坚定的突破方向。

  理念契合促使徐伟智毅然跨越海峡。“2019年2月14日,我从台北飞到杭州萧山机场,一周内就到海宁基地办公了。”他回忆,正泰的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基地扎根海宁,这里完善的产业配套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他一见倾心,“海宁的创业创新氛围很纯粹,政府对技术人才的支持很实在。”

  技术攻坚:六年迭代六代产品

  徐伟智初到正泰时,光伏行业正面临p型电池技术效率瓶颈,行业内对下一代技术路线争论不休。凭借多年行业经验,他力主聚焦n型电池。这一决定在当时面临着诸多质疑——彼时n型技术成本高、可靠性未知,且缺乏成熟的量产经验。但他坚信,“技术迭代不能只看短期利益,要精准预判行业趋势。”

  和市场上流行的p型电池相比,n型电池损耗更小,具有更高的功率输出和更大的发电潜力。瞄准n型电池,徐伟智带领300多人的研发团队开启了攻坚之路。最初,n型电池效率仅23%左右,比P型仅高出1个百分点,但每瓦成本却高出一毛以上。

  “当时最大的挑战是平衡效率、成本和可靠性。”徐伟智说,n型电池对水汽与冷热循环敏感,组建封装技术不过关就会影响使用寿命,团队反复测试,最终引入双面玻璃封装技术,同时优化电池金属化工艺和浆料材料,一步步攻克难题。

  就这样,正泰新能自主研发了n型TOPCon+技术。这是一种基于n型硅片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为了实现量产,徐伟智带领团队对市面上的百家设备进行平行测试,在没有标准参考的情况下,积累了海量数据,最终确定了可量产的技术方案。

  “技术研发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兼顾量产可行性。”徐伟智说,研发团队始终遵循“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战略,2022年实现n型TOPCon量产迭代时,技术助力光电转换效率大幅提升,而且成本则降至与p型电池接近的水平,产品在单瓦与度电成本上都具有相当高的性价比。正泰新能在2022年也是极少数具有TOPCon量产能力的公司之一。

  光伏行业竞争核心集中于主流技术路线。此后几年,正泰的n型TOPCon技术持续迭代,尤其是在“无主栅”(ZBB, Zero-BusBar)互联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该技术通过取消电池片主栅,改用更细的焊带直接连接细栅收集电流,再通过更细且分布均匀的焊带导出电流,减少金属遮挡面积、增加电池片受光面积,从而提升发电效率。在2025年欧洲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上,正泰新能展示了其基于全新一代n型TOPCon 5.0技术与ZBB架构的ASTRO N7与ASTRO N7s系列新品组件。该系列组件专为大型地面电站、工商业、户用及严苛气候场景设计,得到诸多参展商的认可。

  在研发团队管理上,徐伟智将自己定位为“球队教练”。“产品是篮球,我的责任是让每个团队成员发挥所长。”他表示,“创新需要方向,更需要空间。”基于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态度,他实行差异化管理,既设定清晰的短中长期目标,又保障充分的创新自由度,这种模式有效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目前,徐伟智带领的研发团队已获得授权专利578项。团队也将企业n型TOPCon技术迭代至6.0版本,量产效率稳定在26%。“每一代迭代都不是简单的效率提升,而是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系统性升级。”徐伟智介绍,目前已储备了下一代研发项目,正在推进中。持续的技术迭代,让正泰新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生态共荣:技术赋能城市发展

  正泰新能的展厅中,一个个奖牌奖杯格外醒目。这些奖项是对正泰新能技术实力的认可。

  “目前我们的光伏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杭州东站等标志性建筑,以及农光互补、海上光伏等多个场景。”徐伟智举例,在荒漠化地区,正泰的光伏组件不仅能发电,还能遮挡阳光、凝结露水,助力沙漠变绿洲,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草、羊群觅食”的生态共赢。

  “技术的最终价值是服务社会。”徐伟智说,正泰的光伏组件既有无边框全黑的高端产品,适配欧美、日本等市场的家庭斜屋顶,也有高性价比的大尺寸组件,用于集中式电站和工厂屋顶。这些产品的落地,不仅为公司创造了价值,也为海宁的产业升级贡献了力量。

  作为技术领军人,徐伟智还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与国内外高校共建研发平台,同时参与海宁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科普工作。“海宁把光伏列为重点产业,我们要当好技术支撑。”他表示,正泰的技术路线与海宁“十四五”产业规划高度契合,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光伏与新型电力系统、AI算力的融合。

  对徐伟智来说,海宁既是研发沃土,也是生活家园。如今,徐伟智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闲暇时,他喜欢沿着翁金线骑单车去盐官度假区,盐官古城的潮声与百里钱塘的绿意,让他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当前,光伏行业仍面临产能过剩、技术路线竞争等挑战,下一代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也有待突破。“技术研发永远没有终点,我们要继续在潮城逐光前行。”徐伟智说,他将继续秉持“精准的技术路线、严谨的设备选型、稳健的投资节奏”在潮城诠释对光伏事业的热爱,对技术创新的执着。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马银淇 马晓涛

上一篇:
华能党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重要文章精神
下一篇:
“住”梦福田,安居好当时!福田街道开展房地产专场政府开放日活动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