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企业动态 > 文章详细
横州市全产业链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跳出农业看农业,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5-09-08



作为农业大市、“中国茉莉之乡”“全国鲜食玉米优势产区”,横州市打破“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局限,立足茉莉花、甜玉米、番木瓜等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将工业生产中的标准化、链条化、品牌化思维全面植入产业发展全流程,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模式,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支柱”。

一、以“车间化”标准筑牢源头,推动种植环节从“经验化”向“标准化”转型

横州市将工业中“标准可控、流程规范”的发展理念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针对三大产业制定精细化种植规程,把“田间”当作“车间”管理,推动农业从“经验主导”迈向“标准引领”。

一是茉莉花,产学研协同打造“标准标杆”。横州市联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自治区农科院及院士专家团队,搭建茉莉花“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研发“茉莉花产业高光谱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大项目,建成全球茉莉花品种资源基地。累计引育国内外茉莉花品种30余个,其中6个通过省级审(认)定。生产端全面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技术,依托慧云信息系统实现生长环境24小时智能监控,延长花期;建设“数字茉莉”智能大棚,通过智能光照、温湿度控制系统优化环境,制定统一种植标准。推广“离地”窨制工艺,实现花茶加工清洁化、自动化,制定《茉莉花茶生产技术规程》等17项行业标准,实现从采收到包装全流程标准化,关键环节质量安全到位率达100%。

二是甜玉米,集成技术实现“高效量产”。横州市全面推行甜玉米标准化种植,在选种、播种、田管等环节严格执行统一规范。推广“营养杯育苗+免耕定向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实现“一年三到四熟”高效种植模式,育苗存活率超90%、节水30%、农药用量减少50%,人工成本节省40%,亩单产1220公斤。依托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技术支撑,引进488个新品种,成功推广10个,良种覆盖率超98%。目前,全市鲜食玉米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5余万亩,年产鲜苞28.8万吨,一产业总产值超9.5亿元。

三是番木瓜,立体种植激活“土地效益”。横州市积极推广“1+N间(套)种”立体种植模式,春种木瓜(间套种西瓜/辣椒/花生)、冬种轮作玉芥菜/马铃薯等,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全面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在种苗培育、种植密度、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实施统一规范,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无病毒种苗,按土壤肥力合理密植,木瓜亩产提升至6.5-7.5吨,农户亩均增收近4000元。同时组建专家技术团队深入田间,提供实时指导与培训,解决种植实操问题。

二、以“精深加工”延伸价值,推动产品从“卖原料”向“造精品”升级

横州市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目标,围绕三大产业多元特性,培育加工集群、开发多元产品,推动农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跃升,实现“田头原料”向“市场精品”转变。

一是“跨界融合”拓宽茉莉花产业边界。以“茉莉花+”为主线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从单一花茶加工扩展至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饮、药用、康养等多元领域。引导企业加强深加工研发,推出茉莉花精油、香水、护肤品、糕点等高附加值产品,价值提升数十倍。深度融合茉莉花文化与旅游,打造主题旅游线路和景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玩。2025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9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1亿元。

二是“全链利用”提升甜玉米综合效益。横州市以建设“横州市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基地(鲜食玉米产业园项目)”为契机,积极推动甜玉米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该项目总投资约2.8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厂房、冷藏库等配套设施,为提升加工效率与产品质量提供坚实保障。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6.7亿段真空鲜食玉米和1.5万吨玉米粒,年产值可达12.97亿元。全市培育“猴即”“邕玉”等6个深加工品牌,形成以甜玉米棒、甜玉米段和速冻玉米粒等为主的多元化产品体系。甜玉米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采用先进速冻技术锁鲜,迅速处理新鲜采摘的甜玉米,最大限度保留其营养和口感。同时,横州市还持续推进产业链延伸,将加工废料回收转化为饲料、肥料等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带动周边甜玉米订单种植2000亩,青贮饲料生产销售3万吨,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强联农带农富农能力,进一步提升甜玉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经济效益。

三是“细分加工”挖掘番木瓜产品潜力。横州市现有木瓜加工企业18家、加工作坊140多家,形成从木瓜酶提取、木瓜丁加工到各类木瓜制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番木瓜白色浆液是食品、医药、护肤品等重要原料,取浆后的木瓜丝则广泛用于制作酱菜等食品,深受市场欢迎。企业通过优化产品配方与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和口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积极拓展电商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不断攀升。

三、以“品牌化”拓宽市场,推动产品从“地方货”向“名片级”跨越

横州市借鉴工业品牌运营思维,通过“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有品牌”双轮驱动,结合多元营销渠道,将三大农产品打造成全国知名“名片”,提升市场辐射力与附加值。

一是“价值引领”塑强茉莉花品牌标杆。横州市全力打造“横县茉莉花(茶)”区域公用品牌,制定严格的品牌使用标准和质量监管体系,2025年综合品牌价值达226.69亿元。鼓励企业打造自有品牌,如金花茶业的“金花”牌茉莉花茶、顺来茶业的“周顺来”牌茉莉花茶等,通过品牌塑造和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全市现有60多个茉莉花茶本土品牌,80余家企业获得授权使用新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和品牌标识。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茶叶展会、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大力推介产业品牌优势地位,展示横州市茉莉花(茶)的独特魅力,拓展市场渠道。借力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2025年1-7月茉莉花茶网络零售额达31.4亿元,活跃网商超6500家,带动1.9万人创业就业。

二是“地标赋能”提升甜玉米品牌辨识度。2023年,“横县甜玉米”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主产区校椅镇青桐村通过建设甜玉米文化展示厅、举办全国甜玉米产业大会及丰收节,扩大品牌影响力;聘请专业机构规划区域品牌战略,对达标生产基地与企业(合作社)授权使用品牌,加强产权保护。目前全市拥有鲜食玉米深加工企业5家,4家即食玉米棒,1家速冻玉米粒,年产量4.8万吨,年销售额达1.45亿元,成功打造“玉乡甜”“邕玉”“猴即”等7个鲜食、即食品牌,推动品牌从塑造向经营升级。2025年1-7月甜玉米网络零售额达225万元。

三是“流量加持”打开番木瓜品牌空间。横州市通过“电商+基地+产业+帮扶”发展模式,推动木瓜酱菜等系列产品搭乘电商快车走向全国。在天猫、京东、淘宝等平台活跃网商超1000家,直接带动5000余人创业就业。本土木瓜酱菜企业积极与网红主播、短视频达人合作,通过直播展销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与销量。同时,注重提升番木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形象,加强对木瓜种植、加工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展示番木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购买。2025年1-7月木瓜酱菜网络零售额达1340万元。

打印
上一篇:
国碳出海,行稳致远
下一篇:
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
Title